宝宁寺
我去过()我想去()

  宝宁寺俗称大寺庙,位于右玉县旧城城关镇内东街北侧。

  该镇北邻内蒙古,西晋时,是鲜卑族北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通往南都平城的必经之路。 明代中期,蒙古族鞑靶部落兴起,逐步构成明朝北边的又一威胁。明政府为了加强大同的防务,从西偏头关至大同中路,修造长城600余里。右玉县城关镇当处这条军事防线的中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加强镇城建设..

宝宁寺导游

  寺院建筑座北向南,原占地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150米。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原有四进院落,五座殿宇,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遗憾的是该寺在解放前后和“文革”当中遭到严重破坏,殿舍倒塌,椽栋皆毁,除大雄宝殿和过殿外,其他建筑全部不存。

  据《朔平府志》和殿内梁架题记记载,宝宁寺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康熙年间重修。主殿大雄宝殿,又称华严殿,在寺院的最后部,面阔七间,通面阔23.50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3.60 米。它是晋北现存明代大殿间数最多的一座。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九脊顶。殿内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做法简单利落,疏朗古雅。柱头有卷杀、砍杀两种。其支柱排列纵横成行,断面有方形抹棱,也有圆形的,用材粗细不等。从构架用料比例研究,宝宁寺大殿很可能是使用早期建筑构件相配而建造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大殿檐柱上均施古朴华丽的五踩双下昂计心造斗拱,两山面不用昂,皆出两。前檐明间平身科斗拱做法别具特色,使45°斜昂两层,和其他明代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过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观雄宏古朴,结构严谨。悬山顶,五踩斗拱,梁架结构与大殿做法略有不同。对研究山西明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例。

  宝宁寺原保存有水陆画一堂,是寺中之精华,更是我国明代绘画宝库中的上品,于1953年调藏山西省博物馆。相传清代康熙皇帝西巡,路经右玉,正遇蒙古叛匪噶尔丹大军南扰,康熙几乎被俘,幸亏右玉民众保驾,才免于难。康熙回朝后,念当地民众保驾有功,特将宫中珍藏的水陆画赐予宝宁寺,一套计136幅,名日定边水陆神帧。此后,每年旧历四月八日悬挂于寺内,远近僧道及右玉的市、农、工、商都要前来礼拜观赏,作水陆道场。该画幅主要是描绘佛教为超度水陆一切鬼魂,普济六道四生的一种法会——水陆斋仪。画面儒、释、道三教人物同堂,布局合理精妙,色泽鲜艳逼真,人物生动传神。是我国现存明清绘画当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风俗民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湖南攸县宝宁寺

  宝宁寺位于黄丰桥镇乌井村,是我国湘赣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该寺始建于唐天宝10年(公元751年),开山祖师是攸县籍人士旷长髭禅师。1985年4月17日,攸县人民政府公布宝宁寺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开始进行该寺的修复工作,1994年春举办了盛大的开光法会。宝宁寺所处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峰峦迭嶂,交通方便。寺后保存有一株古樟,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沉水樟,为省内沉水樟之王,其树体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极具观赏和科研价值。

  宝宁寺的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墓塔、碑林众多,曾有宝宁18景之称。其中普同塔、长髭墓及其塔群、《宝宁寺志》及王夫之《叙》为宝宁三绝。珍稀植物还有灵芝,观音芋等。

宝宁寺评论
更多
还没有评论呢!你可以做第一个评论的人哦
我要留言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您还不是新浪会员,欢迎注册

周边景点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