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川地震致竹子大量死亡 大熊猫面临生存危机

http://travel.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09:46  南方日报

  1983年箭竹开花,熊猫种群数量下降了40%,此次地震影响比1983年更甚

  最近野生大熊猫连续“下山”引人担忧,去年11月已有一只死亡

  在团团圆圆吸引世人目光同时,他们的兄弟姐妹和家园正经历一场危机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低海拔地区竹子大量死亡,大熊猫会面临食物短缺等生存挑战,这个冬天不能排除有更多野生大熊猫生病甚至死亡。”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此间在香港透露的消息让人们从国宝团团、圆圆风光赴台转向了他们背后的家园———四川卧龙。

  卧龙是享誉中外的大熊猫乐园,由于距离震中映秀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卧龙在汶川大地震中受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这个冬季大熊猫日子会十分难过。在低海拔地区,大熊猫赖以为生的竹子已大片死亡,野生大熊猫将面临严酷的寒冬。”

  “最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救治的一只野生大熊猫已经死亡,这种情况还有可能发生,同时,其他保护区也已经发现生病的大熊猫。”

  “相比于1983年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这次地震的破坏对熊猫种群的繁衍生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对熊猫的危害比1983年还厉害。”

  张和民的这些话是事实还是危言耸听?

  卧龙到底怎么样了?

  冬季冰雪渐进,大熊猫能熬过残酷的冬天吗?

  野生大熊猫之死

  野生大熊猫的连续“下山”到人居住的地方,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专注。

  去年10月26日一早,卧龙耿达乡幸福村四组的邓文品在家附近的菜地里发现了一只野生的大熊猫,初看还以为是一个人趴在那里。

  这只大熊猫看起来很虚弱,饥肠辘辘的样子,两眼无神地望着他。多年养成的习惯让邓文品意识到需要赶紧向上级报告。

  于是,这只大熊猫成为震后被发现并抢救的首只野生大熊猫。

  发现这只病饿大熊猫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随即将其送到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基地的野生动物医院进行抢救。

  检查发现,该大熊猫年龄偏大,极度营养不良、贫血,患有严重蛔虫感染及肝胆、胰腺、肾脏、心脏等实质器官不同程度变形、水肿和功能衰竭。

  随后,兽医对它进行了综合治疗,其病情得到暂时缓解,但身体仍十分虚弱。

  研究中心还专门抽调了工作人员精心照顾这只大熊猫,并加强室内保温、营养补给和护理等。

  遗憾的是,11月8日9时50分,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专家对它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它因多脏器功能衰竭不幸死亡。

  与此相近,去年10月29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一只“下山”的野生大熊猫,也呈现饥饿状态,幸运的是,这只大熊猫活了下来。

  野生大熊猫的连续“下山”到人居住的地方,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张和民分析,地震灾害致使大熊猫栖息环境破坏,它们突然闯入低海拔人类活动区域实在迫不得已。

  耿达乡乡长周平章是卧龙的“活地图”,也是研究熊猫的土专家,他长期坚持巡山,卧龙境内的主要山沟他都去过。曾经两次见过野生大熊猫,还见过几次还冒着热气的熊猫粪便。

  据周平章总结的经验,一般情况下,熊猫下山主要有四种原因:

  一是食物短缺,如饥饿等;

  二是生病,主要有肠胃病、口腔病等;

  三是寻偶、发情;

  四是其他特殊情况,比如收到其他野生动物干扰等。

  周平章认为,这个时候,野生大熊猫下山并出现在居民区主要是因为饥饿和生病。那些自然老化的熊猫一般会死在洞穴内。

  周还判断,随着山上下大雪,竹子被大雪覆盖,短期内,完全有可能出现熊猫下山的情况。

  记者在卧龙采访的时候,天上就已经开始飘起雪花,放眼望去,四处的山上,早已经是白茫茫的。当地百姓告诉记者:“山上的雪更大!他们现在根本不敢上山。”

  震殇

  “团团、圆圆,万一有个闪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不能破坏了祖国统一大业。”

  即使是现在你想进入卧龙,仍然要经历一条随时可能发生有生命危险的乱石路,就是这条乱石路,也是10月15日才勉强修通的。

  卧龙通往映秀的道路因为经过震中,破坏最为严重。记者进卧龙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越野车行其中,满眼都是巨石,根本就不叫什么路,有种时空错乱,乱石穿空的感觉。

  卧龙所处的四川阿坝州委书记侍俊在走这条路的时候感叹:“什么叫山河破碎?走一走省道303线映秀到耿达的道路就知道了!”

  新华社四川分社的司机宋师傅在这条路上有着死里逃生的经历,当时山上的一块大石头滚下来,差点压着了车。几乎跑遍了地震灾区的宋师傅认为,就数这条路破坏最严重最危险。

  记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来说明道路的艰险,其实就是想衬托熊猫家园被破坏的严重程度,走在乱石路上,你放眼能看到的全是被撕裂的山体,大面积的划破,大片的树林和竹林被淹没,早就死亡,在路边还能看到大量死亡的树木。

  依然惨淡的现状不得不让人们直面“5·12”,那一天,地动山摇,国宝大熊猫也没有能躲过劫难。

  在地震中,熊猫团团、圆圆的圈舍是破坏最严重的,他们圈舍后面的山体垮塌,巨大的石块将圈舍完全毁坏。幸运的是机警的团团、圆圆都跑出了圈舍。去年5月12日,团团被救出;5天后,圆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被救出。

  “真是幸运,团团、圆圆都安然无恙,万一有个闪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卧龙特别行政区党群工作部部长何晓安开玩笑说,可不能破坏了祖国统一大业。

  现在,团团、圆圆已经在台北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在此次地震中,卧龙圈养大熊猫有1只死亡、1只失踪、1只受伤。32套大熊猫圈舍中有14套全部损毁,其余严重受损。

  最惨的是大熊猫毛毛,不幸罹难,参加过毛毛送别仪式的卧龙基地副主任李德生说:“毛毛是一位英雄母亲,生前她产下了三胎五仔,虽然毛毛身材娇小,但是母性十足,每次产仔后都细心带仔、喂奶,是出了名的好妈妈。”

  地震后5天,卧龙派出专业队伍去山上调查,当时是没有找到野生熊猫尸体,但扭角羚等大型动物均有尸体发现。

  张和民透露,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约有野生大熊猫150多只,圈养大熊猫142只。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对位于卧龙核桃坪的大熊猫基地鉴定的结果是安全隐患很大,严重威胁员工及大熊猫安全。

  “熊猫无小事!”为确保大熊猫安全,卧龙研究中心制定了紧急转移大熊猫的避险疏散方案,并报请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林业厅批准。

  根据疏散方案,先后向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转移61只熊猫,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团团、圆圆,还有27只转移到了成都大熊猫基地、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和番禺长隆野生动物园等地。

  说到熊猫的大规模转移,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看到一只只的大熊猫往外转移,卧龙当地的百姓坐不住了,他们担心,熊猫都走完了,就希望熊猫能留下来给卧龙人留下希望。为此,卧龙特区特意留下了7只健康活泼的1岁半左右的熊猫。在离老基地大约4公里的地方,住起了临时修建的板房圈舍。

  卧龙镇的尚副书记自豪地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板房,比人住的板房要厚一倍,价格也高很多。为了美观,他们甚至细心地把墙面也染成满是竹子的样子。

  这7只熊猫分别叫水灵、清风、汪佳、文雨、香格、武俊、晴晴,他们的机灵和调皮也确实给卧龙人带来了希望和些许快乐。

  记者在现场碰到了一名68岁的藏族老婆婆,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看一次,她说她看到熊猫后感觉心里踏实。高兴的时候,这7只小家伙还会给人表演。

  除去这7只“留守”的,多数的熊猫不得不走上了“背井离乡”之路。

  背井离乡

  大熊猫的心理也经历了地震及其搬家的考验,多数熊猫的烦躁感和趋人化倾向明显。

  在成都大熊猫基地,记者看到了来自卧龙的四只“逃难”大熊猫,强强、紫云、紫霞(母)、戴立。他们是去年6月18日卧龙过来的,四只熊猫全是残疾,其中,强强最为严重,因为当年中过偷猎者的圈套,双腿被截肢,只能跪着走路。戴立的左后腿也严重受伤。而紫霞因为胸部受伤,身体一直比较虚弱,刚搬来成都不久,就感冒了,老是流鼻涕,过了十几天才好。

  几个月以来,这四只熊猫和从卧龙来的两名饲养员一起,很少有别的人来。

  原来住在条件还算不错,是新修的成都大熊猫基地的三期圈舍,但因为要搞旅游,这些“流浪猫”从上个月18日开始,被安排到了一个废弃不用的老兽医院里住。

  记者在现场看到,里面潮湿黑暗,几乎看不到阳光。

  虽然说熊猫不怕冷不怕潮湿,但总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很容易生病的。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紫霞又开始打喷嚏起来,声音很大。

  饲养员小赖告诉记者:“又得给她喂些药了。”

  他们计划把这四只熊猫搬到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新修好的圈舍里,能看到阳光。

  但在四川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向记者透露,地震后转移到碧峰峡的卧龙怀孕大熊猫生的幼小熊猫身上出现了不少小痘痘,有可能的原因是碧峰峡的温度比卧龙还是要高一些,这也说明,卧龙才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

  张和民表示,雅安虽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但气温偏高,不是最佳的生存地。卧龙大熊猫核心种群迁到雅安后,造成种群密度过大,有可能造成流行病暴发。“所以,有必要尽快完成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重建工作。”

  张透露,去年曾发生过一种传染病,死了两只熊猫,至今病因不明。所以他们想异地建大熊猫疫控中心,防止疾病传染,再对大熊猫产生重大打击。

  最遗憾的是,还有两只熊猫受地震的影响而流产,其中,熊猫茜茜可能是因为被麻醉的时间太长的原因而流产。茜茜是地震时圈养大熊猫逃跑时间最长的熊猫。

  这些大熊猫的心理也经历了地震及其搬家的考验。茜茜刚搬过来的时候,走路都蹑手蹑脚的,先用脚试探下地面,才敢走一步,好像总担心地又动起来。

  而多数熊猫的烦躁感和趋人化倾向明显,工作人员经常要和熊猫亲密交流才行。

  幸运的是,经过地震以来的逐步恢复,大熊猫的心理逐步恢复趋于正常。“我真正担心的还是野生大熊猫。”张和民说。

  竹荒与开花

  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大熊猫的生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水源、竹子和坡度小于30—40度的平缓地带。不幸的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地方已经很少了,特别是地震过后大片山体发生滑坡,吞噬着大熊猫的栖息地。

  “熊猫并不怕冷,在雪地上睡一个晚上,雪都不化的,我担心的是没有吃的。”张和民多次给记者强调,“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低海拔地区竹子大量死亡,大熊猫会面临食物短缺等生存挑战,这个冬天不能排除有更多野生大熊猫生病甚至死亡。”

  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成都熊猫基地在绵阳等地的竹源地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影响到了大熊猫尤其是幼年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圈养大熊猫如此,野生大熊猫的境况更是令人担忧!”专家说,地震损毁的大熊猫栖息地有180万亩,其中位于邛崃山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受损特别严重。

  张和民透露,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卧龙保护区有7%的面积受重灾,而这一区域主要是熊猫活动的低海拔区域,这对熊猫的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分析,野生熊猫是垂直迁徙的动物,按照季节的变化,从春季,大约3月份受孕后,从3月底下到低海拔地区,开始从低海拔的地区逐步向山上走,赶着吃竹笋,到6月份左右,大约要增重15-25公斤,才有利于其生崽。熊猫是最负责的妈妈,“根据我们的观察,熊猫可以抱着幼崽9天不吃不喝不动。”所以低海拔区域的竹子大面积死亡,对熊猫的生存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随着寒冬的到来,地震后低海拔地区食物的匮乏,野生大熊猫体能必然下降,最容易生病。”

  张和民甚至认为,相比于1983年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死亡,这次地震的破坏对熊猫种群的繁衍生息有着更深远的影响,对熊猫的危害比1983年还厉害。

  1983年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熊猫种群数量下降了40%,当时卧龙只剩下90只左右的熊猫,抢救了40多只,当时在卧龙直接发现熊猫尸体7只左右。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也认为,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使很多大熊猫居住的洞穴受损或坍塌,“使熊猫赖以生存的一部分箭竹被埋没和砸毁,保护区内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熊猫的健康。”

  此外,大面积、大区域的山体垮塌,也给熊猫的迁移造成自然阻隔。在很多地方,野生大熊猫陷入“独居”状态,雌雄个体之间失去相互联系的通道,形成“生殖孤岛”,可能进一步加剧大熊猫濒危状况。

  更为可怕的预期是,已有媒体在讨论,地震之后,会否导致竹子大面积开花?

  “竹子开花啰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这首歌是上世纪80年代国内广为传唱的一首歌曲,其流行的原因是,1983年,由于箭竹大面积开花,给大熊猫带来了生存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全国性的捐款活动。

  有资料显示:1974年起,岷山地区陆续出现缺苞箭竹开花,曾引起国家的关注,甚至一度考虑将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迁址至神龙架。

  1976年,发生里氏7.2级松潘—平武大地震。

  1983年,邛崃山发生竹子大面积开花,造成全国大熊猫饿死138只。

  而这一次地震之前,从2005年开始,岷山山系的竹子正在大面积开花枯死。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副站长杨旭煜此前透露,截至2007年底,开花竹总面积达到2.4万公顷,占四川大熊猫主食竹面积的1.4%;有9种大熊猫主食竹开花,占四川大熊猫主食竹的30%,其中尤以若尔盖与九寨沟交界区和平武、松潘、北川交界区最为严重。而这一趋势,还在继续之中。

  巧合还是必然?“竹子开花有一定的周期,一般是50~60年。距离1974年岷山竹子开花,至今才30多年,周期未到。但是,地震会否导致竹子开花提前,我也不知道。”张和民说。

  张和民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竹子开花,从理论上讲,当时是有影响的,但如果低海拔的竹子没有被破坏,如果竹子的品种不是单一的,问题就不是很大,否则,就会影响很严重。但从卧龙的实践来看,竹子开花的影响应该不会特别大,最担心的,还是低海拔的竹子出现问题。

  严旬则透露,国家林业局将对竹子进行严密监测,防范震后竹子大面积开花和成片死亡造成熊猫的粮食短缺。

  针对病饿大熊猫多数发生在冬春季节的情况,四川省林业厅要求凡有可食竹开花情况的县及自然保护区,加大巡护监测力度,做到及时掌握竹子开花变化情况,及时评估可食竹开花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影响。

  重建

  卧龙的气候、环境、植被十分适宜发展大熊猫圈养种群,天佑卧龙。

  卧龙破坏严重,能不能把熊猫基地搬到其他安全的地方算了?

  一开始,就有人提出这样的想法,甚至有报道说,中国目前已经有意为大熊猫挑选第二故乡,而专家认为,在所有竞选大熊猫第二故乡的省份中,浙江极具优势。

  “大熊猫生活环境受地震影响持续恶化的情况表明,我们必须重建卧龙,因为卧龙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是中国保证大熊猫生存发展的关键。”

  作为卧龙当家人,张和民态度坚决,“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卧龙20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卧龙的气候、环境、植被十分适宜发展大熊猫圈养种群和进行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实验等研究。”

  经过科学论证,有关方面决定在卧龙耿达乡境内的黄草坪继续建设新的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原来的中心将改造成遗址公园,由广东揭阳负责援建。

  周平章告诉记者,野生大熊猫对生存环境非常讲究,在耿达乡境内,黄草坪所在的整个幸福沟是大熊猫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比原来基地所在的核桃坪还多。

  一个可以证明的例子是,1983年以来,在耿达乡境内,一共有十几次熊猫下山被发现的情况。因为熊猫家园的特殊性,卧龙其他灾区都是一个地方援建不同,享受到了特别待遇,由广东(具体为揭阳与潮州)和香港一起援建。

  据说当时还有一个故事,香港特区政府积极表示要援建灾区,温总理指示,那你们就援建卧龙吧!也有说是香港方面主动提出要援建熊猫家园卧龙的。

  结果是,卧龙就成为由两个地方援建的“特区”。

  考虑百姓和熊猫,卧龙能选择的只有群众安置与环境保护同步的路子。

  从地震来看,保护区原本的良好环境保护了大家,整个卧龙只死了6个,伤了59名农民。张和民说他在地震后都有点相信命了,他认为大熊猫是灵物,天佑卧龙。

  “对当地老百姓的重建,卧龙鼓励相对集中安置,我们为当地老百姓选择了14个安置点,把原来住在山上占总数40%的农民搬下山。”揭阳市对口援建卧龙镇工作小组组长陈定雄告诉记者,“这样可腾出更多的地方为大熊猫种竹子,也为当地百姓增加收入。争取两三年内完成当地百姓的安置,尽快恢复低海拔地区的竹子。”

  香港立法会1月20日将开会讨论26个项目,总计约15亿的援建卧龙项目问题,如能获得通过,熊猫家园重建将走上快车道。

  广东方面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卧龙为感谢广东对他们的援助,决定将地震后初生的一对双胞胎熊猫的命名权交给揭阳和潮州。为此,揭阳和潮州在全市搞了规模盛大的征名活动。只是因为征集的名字实在太多,到目前还没有最后确定名字。

  “要抢救大熊猫,除近期的应急措施外,从长远看,最应保护好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在大熊猫栖息地的低山河谷地区退耕还林,根据气候、土壤情况人工恢复不同的植被类型,并在林下引种多种熊猫喜食的竹种。”

  现在,已有国内外的科学家认为,除非采取措施保护好大熊猫的天然栖息地,否则野生大熊猫在今后30年内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卧龙的百姓现在最关心两件事:一是他们在外面上学的孩子回来;二是大熊猫一定要回来。”

  周平章相信,“今年启动重建,明年熊猫肯定会回来。”

  现在的困境是,大熊猫如何度过残酷的冬天!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大熊猫 的新闻

温泉:泡出今冬美丽生活

我国劳动人民发现和应用温泉治病,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先秦的《山海经》里就有了"温泉"的记载...

关注:2009年春运

全国铁路春运方案出台后,预计发送旅客同比增长8%。针对明年春运客流可能严重叠加的可能性,铁路部门将安排319对临客列车……...

年假大奖 即将揭晓

在广大网友支持下年假计划征集已顺利结束。从所有参选的计划中评出的30名入围奖现已分别展示在...

密云国际冰雪风情节

自然降下冰雪,并非带来寒冷而是解放人们心中的火焰。通晓自然智慧的人们建造各种自我解放的游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