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新闻 > 广州市 > 正文
本报讯(记者/谢苗枫)闪烁的“南瓜灯”、搞怪的面具、逼真的骷髅衣服……万圣节将要杀到,各种以万圣节为题材的用品、玩具在广州各大商场纷纷登场。而大中学校甚至小学校园里也渐渐刮起“搞怪风”,不少学生把南瓜灯、鬼怪面具都带回学校,办起了“整蛊文化周”。有老师表示,不反对学生通过参与了解西方有特色的文化,但如果发现有学生把这样的文化演变成“恶作剧”,将会加以劝导,希望学生能过一个健康的万圣节。
“恐怖分子”带旺生意
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也是西方文化中继圣诞节、感恩节后的第三大节日,各种具有鲜明“鬼文化”特色的骷髅模型、鬼怪面具,以及传统上用来招揽生意的“南瓜灯”就成为这一节日的必备玩具。
昨天记者走访了广州一些商场发现,除了可爱的“南瓜灯”、糖果以外,“吸血鬼”、“僵尸”等各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万圣节商品随处可见,售价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同时,这类玩具不仅品种繁多,还多为智能化产品。如“黑蜘蛛”的活动可以用声音控制;“吊死鬼”能发出毛骨悚然的“呜呜”声;“白色獠牙”的骷髅一边笑一边转动红色眼珠。
“今年以来精品、礼品生意不太好做,但万圣节的用品却十分热销。”广州市寺贝通津一个士多店的老板告诉记者。
大学生带南瓜灯自习
尽管部分玩具的恐怖造型让市民扭头就走,但这些古灵精怪的小玩意却成为学生们的“最爱”。
记者在广州大学城里的一些高校发现,各种以万圣节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像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好几个社团活动都以这一节日为主题来加深对万圣节的理解。特别是周末的英语角,很多学生都兴奋地戴上面具,一边以英语来学习万圣节的由来,一边玩着各种有助渲染气氛的游戏。
“戴着面具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个节日,也能无拘无束地宣泄一下真实的感情。”准备参加万圣欢乐嘉年华的广州大学大一新生小王说,到时候很多人都会带着南瓜灯到公共教室去晚自习,会很有气氛。
小学生钟情“整蛊道具”
相对大学生的“正经”,中小学生们就显得有点“搞怪”了。记者看到,在一些中小学校门前的精品店、小士多店,形形色色的“魔鬼头套”、“骷髅水杯”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一些“整蛊”道具则特别有学生市场,如有一种造型酷似绿箭口香糖的塑料玩具,人一抽出其中的一部分就会有一种像被电击的感觉;有个小摆设造型酷似牛屎;“音乐盒”打开盒子就会发出巨响、放出恶臭味道等等。
“吓一下,大家笑一下就过去了,就图个刺激和好玩。”不少中学生及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万圣节的认识很简单,印象中就是认为搞些“整蛊游戏”娱乐大众。
□小知识
万圣节
每年11月1日是西方传统的“鬼节”———万圣节。每当万圣节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装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串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礼物。万圣节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也正是这两样———奇异的“杰克灯”和“表演魔术或者给糖果”的恶作剧。
-声音
“恐怖文化”不能太搞怪
●广州市民罗女士:绝对不会给孩子买搞怪、恐怖的万圣节玩具,一来比较恶心,二来怕对其他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广东实验中学教导处有关老师:学校不会干涉学生课后开展万圣节活动,甚至在英语课堂内可能也会“应节”地引入相关内容,但希望学生有所节制,不要把过度恐怖或搞怪的玩具带进校园。
●华南理工大学传播学院黄桂萍老师:广东文化呈现多元可以理解,而年轻人对新生事物比较好奇,参与意识强也是正常和值得鼓励的。孩子们多是图个热闹,所以不必把这样的节日视为“洪水猛兽”,但学校和家庭要把握好分寸,不宜让孩子过度沉迷于鬼怪的幻想或捉弄,从而影响到他人的身心健康。谢苗枫
从让黄金周的宝岛游遭遇意外波折的台风“蔷薇”,到如今华航班机的乱流急坠事件,内地游客和台湾的黄金... |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来临,秋色也渐浓了。俗话说“一叶知秋”,又到了赏红叶的时节,周末不妨驾车出游,看层林浸染,领略秋的韵味... |
|||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体系中,博物馆文化是其十分重要的一纬。一个日益重视公众文化权益的社会,其文化设施理应尽可能消除各种门槛... |
第二届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在江苏扬州举行,期间将举办嘉宾水上入城仪式、专家论坛等多项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