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扬州古运河历史源流

http://tour.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09:38  新浪旅游

  【邗沟】

  追根溯源,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在扬州。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就是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的。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来没有变化过。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扬州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

  史书上用“举锸如云”形容当初开凿邗沟的场面。蜀冈上的邗城,成为夫差北上的前敌指挥部。邗沟从蜀冈下绕城而过,与淮河通连。据《汉书·艺文志》及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邗沟的路线大致是:南引长江水,再从如今观音山旁的邗城西南角,绕至铁佛寺稍南的城东南角,经螺丝湾、黄金坝北上,穿过今高邮南30里的武广湖(后名武安湖)与陆阳湖(又名渌洋湖)之间,进入距今高邮西北50里的樊良湖(又称樊梁湖,即氾光湖);再向东北入今宝应东南60里的博芝湖(又称博支湖,即广洋湖)、宝应东北60里的射阳湖;出湖西北至山阳(今淮安楚州)以北的末口,汇入淮水。因为利用天然湖泊以减少人工,所以邗沟线路曲折迂回,全长约400余里。邗沟又有“邗江”、“韩江”、“渠水”、“邗溟沟”、“中渎水”等名称。

  【茱萸沟】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儿,设都城于广陵城。刘濞利用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矿铸钱,煮海水为盐,使吴地富裕起来。那时的广陵被辞赋家鲍照在《芜城赋》中形容为“车挂轊,人驾肩,廛閈扑地,歌吹沸天”。

  刘濞曾对运河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开挖了一条著名的“茱萸沟”运道。这条运河西起自扬州东北茱萸湾的邗沟,东通海陵仓(今泰州)及如皋磻溪,使江淮水道与东边的产盐区连结,在运盐和物资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茱萸沟亦名邗沟,又名运盐河,是后来通扬运河的前身,大体为今老通扬运河西部河段。

  【邗沟西道】

  汉朝政府对邗沟也进行了整修。建安二年至五年(197-200),广陵太守陈登鉴于邗沟曲折迂回、舍近求远,对它作了改道与疏通。他从樊良湖穿渠至津湖(又作精湖,在今宝应南),再从津湖凿渠至白马湖(即马濑,在今宝应西),至山阳末口入淮。陈登对邗沟动了大手术,拉直了原樊良湖至末口的弯曲水道,大大便利了航行交通。史书上将这一工程称作“陈登穿沟”。人们习惯于把这条渠道称作“邗沟西道”,将原河称作“邗沟东道”。

  由于邗沟西道从樊良湖到津湖基本上利用天然湖泊航行,风急浪高,直接威胁航行的安全。西晋永兴(304-306)初,为了确保通航,便在樊良湖东侧凿了一条人工水道,直通津湖(界首湖);接着在津湖的东南口,沿津湖东岸开凿了一条长20里的人工渠道,使邗沟避开了津湖风浪之险。从此,邗沟西道中段全改为人工渠道,航行条件明显改善。

  【邗沟南段】

  到东晋时,江都(今扬州)城南沙洲淤涨,长江南移,造成邗沟至长江的出水口被淤堵。要使邗沟与长江保持通连,只能从上游开凿支河。于是,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改修邗沟南段。自今仪征境内的欧阳埭引长江水,向东行至今三汊河、扬子桥,北上广陵。这条长达60里的新渠,便是仪扬运河的前身。后来隋代曾两次重开此河,成为南北大运河中的重要一段。

  【山阳渎】

  开皇七年(587),隋文帝杨坚开挖了山阳渎。一般认为,山阳渎的行经路线是:自扬州茱萸湾东北向东经宜陵折向北,经樊川、高邮三垛至宝应之东的射阳湖,北经山阳而到达末口。这种说法始自清人刘文淇的《扬州水道记》,他的依据是《嘉庆扬州府志》。这种说法认为山阳渎就是运河东道,后来的山阳河就是当初的山阳渎,并有山阳河应即古射阳湖音转之说。也有人说,隋文帝开山阳渎只是对邗沟旧道的疏浚、裁弯取直,并取消了不必要的埭堰。认为刘文淇指的“山阳渎”的南段,其实是刘濞所开的茱萸沟的西段;而今天的射阳湖即古射阳湖的遗迹,当初湖阔30丈,“萦回三百里”,南北狭长像一条河,不是隋文帝所开的山阳渎。

  开凿山阳渎后,运河南端又从扬子(今扬州城南扬子桥附近)入江了,仪征的欧阳埭同时还是另一个入江口。

  【隋炀帝扩邗沟】

  大业元年(605),隋炀帝在开通济渠的同时,“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江。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这是在邗沟旧有基础上的一次大规模的整修扩大,形成了后代运河的规模。隋炀帝修邗沟时疏浚了邗沟西线,即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这样,邗沟东西两条水道都可航行。这种情况在东晋时就已存在。

  就沟通江淮的整个运河来说,文帝和炀帝基本上都是循邗沟故道。所以,当通济渠凿成时,邗沟也已修毕。当月,隋炀帝就乘坐龙舟,由新修好的运河浩浩荡荡巡幸江都。

  由于长江口岸的逐渐南移和海岸线的不断东迁,以及人工的屡次改道,到隋时,邗沟的航道有很大变化。弯道已基本取直,航线缩短。变化最大的则是南北两端。南端,邗沟的长江入口不断南移。长江的主航道移至南岸后,北岸则因泥沙淤积而渐成陆地。隋时,长江北岸已移至扬子津处,即今扬子桥附近。

  自隋以后,每年数十、百万石的漕粮和江淮物资经过邗沟,运达关中。邗沟成为一条重要经济与军事命脉。

  【伊娄河】

  因陆地下沉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长江江面不断变窄。唐代开元以前,江中原有沙洲、瓜洲、沙涨,渐与北岸相连为一体,江之北岸南移20里许。扬子以南的漕渠因而被泥沙阻隔。到唐初,扬子以南已不能行船。南来的漕船不得不绕道瓜洲的西端(今仪征东),溯旧官河进入扬子斗门。这样不仅要迂回60里路程,而且船只“多为风涛所损”。因此自唐玄宗开始,对山阳渎的南端曾多次进行重点治理。

  开元二十五年(737)润州(今镇江)刺史兼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齐浣,着手改换漕运道路。他将江南漕路移到京口塘(即京口埭,在今镇江城西北江边)下,直渡对岸20里的瓜洲。而在瓜洲至今三汊河之间开凿新河,即伊娄河,河长25里。这样,既避免了船只货物漂损,又省去了水陆转运环节,每年节约运费数十万。至此,山阳渎又有了一条直达长江的新运口。过去,江南运船至扬州斗门,“须留一月以上”,伊娄河开凿后,就无须在此耽搁了。李白诗《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称赞说:“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唐代官河】

  唐代,穿扬州城而过的运河被称为官河,运河水系在扬州城市的格局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城内官河容易淤塞,扬州长史杜亚等曾进行过疏浚。盐铁使王播则开挖了绕城而过的新运河。一般认为,如今宝塔湾向北绕城至黄金坝河段,唐时已有部分河道,后为北宋天禧二年(1018)江淮发运使贾宗主持开通。但有人以为,古籍所载的扬州城区古河走向,似与王播所开河道雷同,因此推断宋代运河是在王播所开七里港运河基础上加以疏浚而成。

  【宋代扬楚运河】

  宋代有了“运河”这一名称。淮江之间运河被称为扬楚运河。扬楚运河线路与唐代一致,北起楚州末口,经宝应、高邮军、扬州,由扬子分别至瓜洲和真州(今仪征)两处入长江。因真州仍为运河入江口之一,故扬楚运河两宋时又有“真楚运河”之称。作为江淮之间唯一的通道,宋朝政府曾大力予以治理。

  为阻挡金兵,南宋初年起,扬楚运河渐遭破坏。南宋朝廷曾下令毁坏运河船闸,“务要不通敌船”。以后虽有恢复,并也进行过疏浚,但其运输繁忙景象及作用之发挥,远不能与北宋相比。

  【元代京杭运河】

  元世祖忽必烈以其雄才大略,确定了新的运河线路,打通了京杭大运河。新运河从山东临清向东南开凿,直接黄淮水系,再下接扬州运河、江南运河等旧运河的河道,直达杭州。这样,从杭州一路北上,可直抵元大都(今北京)旁的通州,实现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太湖、钱塘江六大水系的一脉相连,这便是后人通称的“京杭大运河”。

  元代初期,漕运过长江至淮河,淮扬间运河显得颇为重要。元中期,由于漕粮海运由长江以南出海,淮扬运河稍有冷落。但一直到后来,这段运河仍维持不衰。至元二十一年(1284)、大德十年(1306)、延祐元年(1314)和四年,都曾疏浚扬州、真州等地运河。到元末明初,大运河已经被黄河淤断。

  【明代运河】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了漕运,对淮扬间运河的治理更为重视。其间陈瑄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精心整治,使江淮间运河大为改观。

  陈瑄于永乐十三年(1415)奉命总督漕运,治理淮扬间运河。一上任便率领军民凿通清江浦河道20里,免除了漕船在淮安与淮河之间的陆运过坝之苦。他又在白马、宝应、氾光、高邮等湖内,沿东岸筑堤,将湖泊一分为二,西为湖而东为运河,使湖河分隔,以避湖区风浪之险。并且在堤下设置涵洞,使湖水随时可以补充运河水量。

  在扬州城东南,陈瑄疏浚运河挖出的泥土,堆成了一座无名小山,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康山。在仪真、瓜洲两个入江口,陈瑄于永乐十年修仪真沿江堤岸,浚夹港等处河道;十三年浚瓜洲坝河道;洪熙元年(1425)对仪真与瓜洲坝下河道的淤塞处予以疏浚。

  陈瑄还于宣德年间(1426-1435)开凿了两条新的入江水道。一条是白塔河,在江都(今扬州)以东,北通邵伯,南接长江,与江南常州孟渎河斜对。另一条是北新河,北自泰州,南接长江,与常州德胜新河相对。这两条河都是漕船过江的辅助航路。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扬州城南运河因河道顺直,水势直泻难蓄,漕船、盐船常常搁浅。知府郭光于是开挖城南宝带河。新河自城南门二里桥河口起,折弯向西,再折向东,迂回六七里,形成著名的“运河三湾”,即宝塔湾、新河湾和三湾子。因河线弯曲延长,水流被迫减缓,上游水位得以抬高,解决了阻浅问题。

  【清代运河】

  黄河曾数次侵夺淮河流域。清政府曾竭尽全力治理黄、淮、运河,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黄、淮、运河的水位日益抬高,洪泽湖大堤不断延长、加高、加固。到道光、咸丰年间,黄、淮、运河已经千疮百孔,难以救治。咸丰元年,黄、淮同时发生大水,洪泽湖南端蒋坝附近大堤决口,洪水经三河流经高宝洼地、芒稻河,在三江营入江,形成了入江水道的雏形。

  乾隆后期,尤其是嘉庆、道光以后,朝政混乱,官吏腐败,疏于河工,使大运河的艰涩日甚一日。咸丰三年(1853)开始,部分漕粮改由海运至天津。同治间(1862-1874),漕粮改以海运为主,仅十分之一仍由河运。轮船、铁路运输兴起后,河道漕运的意义逐渐失去。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运河漕运停止。

  到民国年间,运河只能分段通航了。黄河以北张秋、临清间运河淤为平陆,京杭大运河便名存实亡。

  【里运河】

  迨至近代,淮扬运河又被称为“里运河”。里运河得名于“里河”,里河是里下河的俗称,亦称“内河”。里河或内河是相对于“外河”而言的。外河是串场河的俗称,也称“下河”。

  1927-1937年间,国民政府曾对里运河河道进行疏浚。如1932年对高邮城北马棚湾浅段进行人工挑浚和挖泥船浚深;1936年对江都(扬州)南门外宝塔湾浅段用机船浚挖。此外,还整修了堤防。1931年大水,里运河东堤多处溃决,大小决口达27处。秋天起开始堵筑决口,整理东堤,补修西堤。1935年5月,整理西堤工程全部完成。另外,对里运河两岸的护岸埽工与闸洞护埽,全部改用浆砌块石或干砌块石护坡。随着新式船闸的兴建,里运河航道的初步渠化,使航道保持了一定的水位和流量,吃水2米的船只可终年通航。

  津浦铁路开通后,苏北运河与之平行,货物流向一致。运河的功能不只限于运输,它可以调节江、淮、沂、泗等河流,进行航运、灌溉、排涝、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由邗沟延续而来的淮扬间运河,是京杭运河中航道标准最高、航行条件最好的一段。但由于古代以弯道控制水流,有“三湾抵一坝”之说,淮扬运河的弯道就有几十处。河床也大多狭窄,一般仅20至50米,最窄处在高邮的界首至马棚湾,仅有10米左右。中常水位时,一般水深约在2至4米,间或有浅段,枯水季节常有停航。

  【新运河】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即对苏北运河进行治理,主要是清除淤障,修建船闸。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州地区的水利、航道建设成就巨大。声势浩大的京杭运河扩建工程于1958年拉开战幕。

  在航道选线上,淮安闸至邵伯段航线不变,在尽量利用老河的原则下移建西堤,使河底宽度达到70米以上。邵伯至长江段,确定经瓦窑铺、湾头、倪庄、三里桥、施家桥到长江边的都天庙。其中自瓦窑铺到都天庙为平地开河,全长19.6公里。从1958年10月开工,到1961年底完工,航道底宽达50-70米,水深3.5-4米,可通航2000吨级的船舶。运河改道以后,从茱萸湾到瓜洲的运河河段,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古运河了。

  回顾扬州古运河的简史,可以清楚的看到,扬州的辉煌与古运河相伴相随。在很长的时间里,扬州城在全国一直处于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唐代的扬州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有“扬一益二”之说),中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鉴真东渡日本是从扬州出发的,日本数百名求法的僧人也都在扬州登陆,波斯、大食等来中国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在扬州随处可见。清代“康乾盛世”时,盐运和漕运的发达使扬州又一次进入鼎盛时期。从1684到1784的100年间,康熙、乾隆帝都曾六下江南,都经过扬州并多次在扬州驻跸。扬州聚集了一大批盐商粮贾,推动了服务业、建筑业、手工艺和文化事业的繁盛与兴旺。

  从历史的角度说,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古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扬州古城的兴衰史。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贯通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拉动了扬州经济,奠基了扬州文化。古运河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运河本身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文化内容,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古运河变迁史上的中心城市和重要枢纽,扬州对古运河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可以说,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古运河也因扬州而骄傲。古运河是扬州最具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一个城市徽号,是集扬州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资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品牌,也是其他任何城市所没有而唯扬州所独有的城市特色之一。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扬州旅游 的新闻

四川官网

四川依然美丽

地震过后,成都到九寨沟的空中航线一直保持畅通。目前,成都-九寨沟每天两航班,航空公司表示,会根据客流量大小及时调整航班。

圆明园九州景区开放

7月29日,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核心区域九州景区,在关闭300年后首次迎接游人。大批免费游客来到14组园林景区观光

购物在海口

海口做为海南的大型城市和商业中心,汇聚了全岛各地的特色。主要特产分为海鲜类、热带水果类、饮品以及纪念品

广州闹市有座古火山

羊城近日酷热连连,市民感觉犹如身处火山之中。不过,或许很多老广都不知道,广州闹市中真的藏着一座古火山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