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众多艺术品,本是装饰酒店的需要,可如今有些作品的价格在两三年中翻了十倍,这是让人始料未及的尽管不是初次踏上处处弥漫商业气息的香港,但如果找一家特色酒店作为临时住所,仍是每一位游港人士的特别期待。处在旺角和尖沙咀购物宝地的朗豪与朗廷酒店,因为有着独树一帜的“艺术 ”气质,从而吸引了我的注意。
大部分来香港的内地人,可能会觉得旺角是最有香港精神的地方,那是一种全然社会底层的气味,容易让人想起“水果陈”1997年的出世之作《香港制造》。若想回味具有古惑仔风格的香港街头,估计也只有到旺角才看得到。
地处旺角的朗豪酒店,是九龙众多的五星级酒店之一,拜“差异化酒店服务”所赐,它有别于其他酒店室内千篇一律的设计,主打的是“艺术”与“科技”。相较而言,我倒更喜欢“艺术”这个理念,科技容易成为过去,而艺术却能承载历史。
香港本土的艺术产业甚至谈不上萌芽,然而依附内地、桥接台湾,香港已经是纽约和伦敦之后世界第三大艺术品拍卖城市。世界最大的两大拍卖行佳士得和苏富比香港公司每年在香港的成交量,几乎占据了华人艺术拍卖市场的半壁江山。香港人和企业收藏当代艺术,丝毫不让人觉得奇怪。几乎香港所有的五星级酒店都购画装饰,不过像朗豪这样做得如此彻底地分门别类,极为罕见。朗豪酒店也因它的“艺术气质”曾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酒店艺术布置。
这家酒店从某种程度上更像一家艺术展馆。2005年才开业的它,是香港首家现代中国艺术酒店,也是全港收藏最多当代中国艺术的地方,总量达到惊人的1500件。从底层停车场的团体入口集结厅向上,几乎层层都有不同的艺术品收藏展。除了大量内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还有60%出于香港艺术家之手。走在酒店的长廊中,犹如是在美术馆中品味香港当代艺术的兴衰。
酒店一楼与街口对接的大厅中,摆放着大型的装置艺术,出自内地艺术家蒋朔之手——一个“红卫兵”手拿毛主席语录,这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经典景象;另一个前进姿势相似的“红卫兵”,语录被换成了翻盖的诺基亚手机,这是物质年代的响应。据说,这组雕塑在朗豪开业之初就已经摆放其中。
再往上,都有一个艺术布置的主题,有对大自然的赞颂,对童年的回忆,对拜金主义的讽刺,或者是女人,甚至是开心,这些题材也是香港本土艺术家所关注的内容。香港当代艺术应以1997年为分界线,1997年之前,香港当代艺术因为要相对于内地的文化主流而强调差异,发掘偏差,最终变得边缘化;但到了1997年这个历史时刻之后,香港当代艺术开始向主流靠拢,由于香港特区政府把一个弃置空厦向艺术家开放,因而逐渐开始形成艺术界的阵地,地产低迷的数年间让艺术界开始流行独立工作室,这些变化都是香港艺坛的主要催化剂,促成了内地早已形成的“圈落”。虽然气候远不比内地当代艺术家影响力广,但香港当代艺术中的新水墨画还是颇具规模和影响,而结合数码媒体和借用动漫效果的作品则是最新的趋势。
购买众多艺术品,本是装饰酒店的需要,可如今有些作品的价格在两三年中翻了十倍,这是让人始料未及的。酒店管理艺术品这块的负责人李安资介绍,几乎每个月都有房客因为看上了酒店的某件艺术品而联系她。如今,他们每年要在购买艺术品方面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在尖沙咀的朗廷酒店,定位则比朗豪更加高端。艺术藏品普遍价值更高。在中餐厅唐阁中,我发现了四川油画家何多苓作于1993年的《穿白披肩的女人》。这件作品去年曾上过内地某场春季拍卖,当时底价为40万元人民币。据说,钢琴家郎朗很喜欢在朗廷酒店大堂咖啡座中的钢琴上即兴弹奏,而位于钢琴对面的正墙上,便是北京画家杨飞云大幅油画作品《双人体》,市场价值已达500万元人民币。
其实,每每说起香港的文化沙漠,似乎是相较于他们过度发达的商业文明而言。事实上,香港人早在内地之前,便把文化灌输到商业的血脉之中。至少我在内地,还没有见过这等规模并让人如此身心愉悦的艺术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