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旅游成为促进消费热点领域

  2018年以来宏观经济低位运行,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在“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方面对旅游消费进行了重点部署。具体涉及: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主题公园规范发展、乡村旅游品质提升、邮轮、游艇、自驾车、旅居车、通用航空等消费大众化发展等内容。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在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方面对旅游、文化服务消费领域进行部署。在旅游领域明确提出:出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实施方案;出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相关规范;逐步放开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范围;出台邮轮旅游发展规划、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出台实施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政策措施;研究开发京杭大运河具备条件航段的航运旅游功能;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客栈等旅游短租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等等。一些地方政府也制订了旅游消费促进政策。

  (四)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亮点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外发布,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受到更多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对于特色保护类村庄(即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要“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在此之前,新成立不久的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提出“五个升级”,即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级,完善公共设施促升级,提升服务水平促升级,传承农耕文化促升级,注重规范管理促升级。在此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旨在补齐乡村旅游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短板、推进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住宿餐饮等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标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除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做出积极响应。例如,辽宁省15个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18年)》,在激发投资活力、完善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甘肃省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总体来看,乡村旅游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优化乡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精准扶贫与旅游扶贫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特别是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简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更大。

  为促进旅游扶贫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制定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加强上述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选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地区进行重点支持。各省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关政策。例如,贵州省出台《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甘肃省下发《关于做好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山东省将乡村旅游作为山东省扶贫攻坚的“三驾马车”(光伏、电商、乡村旅游)之一,出台《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工作方案》;安徽省印发《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将其列入全省扶贫攻坚“1+X”配套政策和扶贫工作督查考核范围;河北省印发《2018~2020年河北省旅游产业扶贫工作行动方案》;青海省积极推进87个旅游扶贫项目,包括深度贫困地区34个;广西、海南、湖南、湖北等省区也纷纷把旅游扶贫纳入重点工作。

  (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旅游合作成效显著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旅游合作成效显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赴中国游客由2013年的903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1064万人次;中国出境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游客由2013年的1549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741万人次。2017年中国入境旅游收入1234亿美元,其中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的份额占16.88%。近五年来,文莱、阿塞拜疆等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游客开放落地签或免签。按照大口径(即包含短期留学、务工、医疗等消费在内)计算,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国际旅游收入3851亿美元,其中约30.82%由中国大陆游客贡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一带一路”旅游大数据专题报告》,2018年9月)。此外,德国旅游机构Reise发表的《政策与旅游关联》一文显示,“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近五年旅游业发展指数(TIDI)的平均增幅为14.13%该数据是综合各国入境人数、航线、铁路、旅游签证开放程度等10余项数据统计得出的结论。。据有关预测,到2020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人数将超过8500万人次,旅游消费将达1100亿美元左右。2013年至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双边文化、旅游合作文件76份,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合作机制,利用中意(大利)、中法(国)、中英(国)、中南(非)等人文交流机制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空间,先后成立中国驻曼谷、布达佩斯、阿斯塔纳旅游办事处,指导完成巴黎、悉尼中国旅游体验中心建设,先后举办中国—中东欧、中国—东盟、中国—欧盟等10余个文化年、旅游年等。

  (六)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对旅游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根据“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设的系统架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提出要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等等。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基础的夯实为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更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例,长江沿线地区主管部门按照《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的要求,实施最严格的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其中:湖北省编制了《湖北长江旅游带发展规划(2019~2023年)》,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四川省制定《四川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把环境评估作为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前置条件,整合科研力量,重点研究智能环保厕所、旅游产业环境保护、全域旅游民生环保工程、环保技术与互联网智能科技跨界融合等的应用;安徽省对环境资源保护不力的景区景点分类做出处理,关闭、拆除3A级以上景区4家和一批不符合规定的码头、农家乐等。再以备受关注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为例,2017年受到严重处理之后,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改力度加大。2018年4月、5月,青海陆续发布通告,要求相关景区禁止接待游客,涉及可可西里、黄河源头、年保玉则等涉及三江源、祁连山和青海湖等生态敏感的自然保护区。

  2.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2017年,中办和国办出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后,2018年4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原国家林业局的职责、原农业部的草原监督管理职责,以及原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原农业部、原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管理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由自然资源部管理。该局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组织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造林绿化工作,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等。截至目前,我国已开展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计划建立物种类型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公园,规划建立以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世界第三极国家公园群”,最终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8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先后在四川成都和甘肃兰州揭牌,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3.更多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8年4月,在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我国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等4个项目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授牌。目前我国已有15个项目被列入,项目数量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新一批19个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梵净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2018年8月,都江堰等四个项目成功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18年11月,苏州市凭借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成就和努力获得了世界遗产城市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这些项目或地区,在其遗产活化和利用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结合了旅游。

推荐阅读

相关视频

更多>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