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歌谣——千古绝唱
白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一直以来,他们传递信息的方式都是口头传唱或是用图像传递。图像传递主要是靠服饰来完成。口头传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口头交流的一切形式,后者则特指传统社会的沟通模式和口头艺术。
白倮人自远古流传下来的信息,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谚语、谜语、民间歌谣、史诗等,就全靠白倮人一代又一代口头传播。白倮人几乎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传说或故事,还有关于建筑、丧葬、舞蹈等的传说。他们的生活中,神话传说无处不在。
“古歌”是白倮人口头传播文化的重要方式。据村里的老人介绍, 白倮人的“古歌”九天九夜也唱不完,这些古老歌谣记录了白倮人的所有历史和文化现象。在白倮人的传统歌谣里,耕田时唱“牛歌”,喝酒是唱“酒歌”。如今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古歌”已经遗失了不少,曾经到处可以听到的动人的歌声,现在只有几个老人偶尔还在哼唱,年轻人几乎都不会唱。年轻人听或唱的歌,已变成了城市里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的流行歌曲。
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古歌”的吟唱虽然没有年龄和性别的限制,却有季节的要求,每年要到农历八月第一个龙日尝新节以后,寨里人才可以唱“古歌”,直到第二年新种以前,所以至今没有几个外来人能完整地听到白倮的“古歌”。
古老的舞蹈——眸回千年
白倮人居住在深山密林里,被学者称为“原始部落”,游人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世外桃源”。城寨白倮人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节日要跳不同的舞蹈,荞菜节跳“荞菜舞”,新房修好跳“进新房舞”,栽秧时跳“栽秧舞”,平时玩耍就跳“月亮舞”、“竹竿舞”,老人去世跳“铜鼓舞”、“三胡舞”……
“荞菜节”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日,是白倮人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举行的一种人神共乐的喜庆日子,舞蹈自然是这个节日的重头戏之一。而在众多的舞蹈中,又以铜鼓舞为盛。
“荞菜节”是在每年农历四月第一个龙日开始,历时三天。节日期间,村里杀鸡宰牛,家家户户准备丰盛的饭菜祭祀神灵,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汇集到村边龙树的林荫下。老人们祭祀先人,小伙们挥舞着有力的手,敲响了巨大而沉重的铜鼓;姑娘们便踏着欢快的鼓点,摆手扭腰的跳起“荞菜舞”、“铜鼓舞”、“喜亲舞”、“竹竿舞”等优美舞蹈。其中别具特色的要数起源于白倮人葬礼的铜鼓舞。
最古老的有两对铜鼓,每对都分“一公一母”,公小母大,公鼓高45厘米,直径50厘米,重约40公斤左右,响音宏亮。母鼓高45厘米,直径57厘米,重约60公斤,响音大而低沉。鼓面中间有个太阳星,光芒四射,鼓身分为腰、胸、脚三节,鼓身上的花纹组成波纹圈状,鼓身中空无底。
铜鼓舞在舞蹈时,由一人击鼓伴奏,众人来跳。舞蹈的人男前女后,随着鼓点节奏的声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起舞,三十多个动作套路,随鼓声变化而变化,一个动作重复数次。舞蹈时,铜鼓声古朴雄浑,女性头帕上的银铃声清脆悦耳,加上舞姿优美,步调一致,令人陶醉。这些舞蹈蕴含着白倮人数千年的生产、生活习俗,凝结着古老民族舞蹈的风格。简单的节奏、古朴的舞姿,仿佛在瞬间就将人带回到了那遥远的年代。
1999年10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以白倮人的铜鼓舞为蓝本,创作舞蹈《敲响铜鼓》,作为建国五十周年献礼节目进首都汇演,轰动北京城。2009年10月麻栗坡县晚霞艺术团同样以白倮人的铜鼓舞为蓝本,编排舞蹈《铜鼓长伞舞》,参加在韩国举办的“国际首尔杯音乐舞蹈大赛”演出,荣获国际金奖。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