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运河边 大运河嘉兴段巡记(组图)(2)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浙江省 | 新浪旅游 微博 | 2014年06月27日16:40

  嘉兴运河的人文景点,与文人有关的,唯苏东坡的还有迹可寻。宋熙宁年间,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到陡门报本寺拜访同乡文长老。苏轼三过报本寺,是有诗为证的。苏轼也曾到三塔的景德寺歇脚,寺中因此建有煮茶亭。后来,喜好游山玩水的乾隆南巡逗留此间,这位太平皇帝文采一般,但文雅可喜,自然少不了饮茶赋诗,兴致所至,御笔一挥,赐名“茶禅寺”。有清一代,“茶禅夕照”。

  三塔建成之后,就成了嘉兴这座城市的标志。民国十五年(192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内页刊登了三塔。三塔成为京杭大运河文化的一种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今,京杭大运河旁三塔并峙的奇观依然;运河上扬帆急驶的船只和那些船夫已经不在,而三塔前面竖立的两根石柱上,纤夫绳索勒出的一道道印痕依稀可辨,坚韧的纤石历经千百年后,依旧顽强地矗立在大运河边。

  月河: 再品百年老字号的繁华

月河品味禾城旧时风情月河品味禾城旧时风情

  傍晚,独自走在京杭大运河旁的月河历史街区,找一家茶楼临河而坐,喝茶品茗。茶杯中映出晚霞一片通红,仿佛品味了一杯浓烈的红茶,五月的阵阵清风吹过,杯中明月浮动,清香一片。入夜,月河街区霓虹闪烁,运河岸灯火朦胧,游船从身边缓缓而过,牵动了我片片悠思,聆听运河流动的韵律,感怀运河往日的风情。

  清晨,漫步在月河历史街区,小巷小街迂回曲折,站立桥头,小河狭弄纵横交错,白墙黛瓦间,不知有多少浓缩的历史和故事隐藏于这寻常巷陌之中。一路走去,当铺、水驿、茶楼、酱园、米行、作坊,还有端午民俗馆、粽子博物馆、皮影戏馆、评弹书场、花鸟市场、古玩市场等等, 游览月河街区,可谓重温江南府城的旧时风貌,再品百年老字号的繁华厚韵。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嘉兴府》有“运河”条目云:“运河在城西,又东流十八里,经学绣塔。又东五里,经白龙潭,又转而北,绕府城下,为月河,与秀水合……”月河绕着嘉兴城北,形成了有如月亮一样的一个弯子,于是有了“其水弯曲,抱城如月”的美誉,我所熟悉的嘉兴月河,便取于此名。

  落帆亭: “覆水难收”出典于此

落帆亭意为“见亭落帆”落帆亭意为“见亭落帆”

  大运河绕城过分水墩,不多时就到了落帆亭。

  落帆亭,顾名思义就是“见亭落帆”。嘉兴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嘉兴城的北面有一座杉青闸。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舶经过此船闸时,都要落帆停靠,于是闸口成了繁华热闹的集市。后来有人在杉青闸的西侧建造了一座亭,取名为“落帆亭”。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落帆亭的始建年代已无可考。据史书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年初(公元1068年)曾经重修;明代天启丙寅年(公元1626年)又有重修。落帆亭后又历经战火毁圯,清光绪六年(公元1875年)再建。落帆亭因修建在河闸堰上,且周边景色秀丽,自然就成了过往商旅和文人墨客的游乐休憩之所。历史上落帆亭处留下了许多文化名人的诗句。当年乾隆下江南曾路经此地,为其题词赐匾。而最有名的,当数“羞墓”。

  说到“羞墓”,就会提到“覆水难收”这个成语,原来这个成语就出在此。

  民间流传,汉武帝时,嘉兴有一位读书人朱买臣,因早年家贫,每天砍柴度日,其妻崔氏因无法忍受清苦生活,逼朱买臣写下休书。后朱买臣被汉武帝授予太守之职,崔氏又要求回到朱家,朱买臣以“马前泼水”回应,要求崔氏收回泼在地上的水才能回到朱家,意为“覆水难收”。崔氏见此知道两人缘分已尽,随即投河自尽,死后崔氏被葬于嘉兴杉青闸,称“羞墓”。

  如今,落帆亭已经是嘉兴的一处文化公园,这里一步一景四季轮回,用植物造景,编织着春花和秋月,用人文思景,连接了过去和未来。听着大运河流水潺潺远去,体会着“曲水小巷深,人家尽枕河”的江南风情。

  文生修道院: 见证百年前的中外交流

百年香樟守卫着文生修道院百年香樟守卫着文生修道院

  在落帆亭文化公园隔大运河相望,有一处西洋古建筑,文生修道院。

  文生修道院和京杭大运河有着紧密的关系。当年法国神父步师加坐船沿大运河南下,行医传教来嘉兴,在嘉兴北门外购得土地百亩,一年后,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法兰西嘉兴文生修道院竣工。

  嘉兴文生修道院自建成的1903至1908年,一直为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后因北方修生不服江南水土,于1909年在北京大栅栏另建一座遣使会修道院。文生修道院常住中外修士四五十名,研习教义,一经考核及格,晋为神父。从1909年至1941年,文生修道院共培养12年制神父155名,被派往全国各地教堂布道传教。显然,这里曾经是天主教在中国的大本营之一。1949年文生修道院停办。1960年成为嘉兴地区疗养院。文革时期,一场浩劫将修道院内保存的有关宗教图书资料洗劫一空。

  从空中鸟瞰文生修道院,整幢建筑呈“凹”字形,坐东向西,凹口朝着运河。这是一座南面、中间是二层、北面是三层的拱门券窗中间带有钟楼的法式建筑,钟楼的背后还向东延伸出一幢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大教堂。

  在一个春意盎然的黄昏,走在文生修道院铺满落叶的林荫道上,我犹如来到一个凝固的世界中,心里一片安静。阳光透过一片百年的香樟树林,斑驳陆离的的墙上呈现出美丽的画面,厚重得如同一幅浓烈的油画。置身其中,我仿佛走进这幅百年孤独且又伤痕累累的画中。

  长虹桥: 运河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

长虹桥是京杭大运河进入浙江的标志性建筑长虹桥是京杭大运河进入浙江的标志性建筑

  走出文生修道院,站立船头北望,看运河自南向北,穿城而去,一声汽笛长鸣,告别嘉兴城区驶向吴越交界王江泾的长虹桥。

  长虹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天启元年(1611年至1621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嘉庆十七年(1812)再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再修。长虹桥雄伟壮观,有长虹卧波之势,因此得名。

  长虹桥为三孔实腹石拱桥,桥长72.8米,主孔净跨16.2米,两边孔各跨9.3米,桥顶宽4.9米,阶梯陡斜长30米,两边各有57级石阶。桥栏用长条石砌成,并用石凿的榫卯联接,朝里侧凿成可供人坐憩的弧椅。桥上雕刻的各种精美图案,仿佛每一块条石都被赋予了灵魂,为大运河沿岸所罕见。

  登上长虹细细寻觅,四副气势磅礴的楹联跃入眼帘,桥孔两侧的楹联分别为“劝世入善,愿天作福”,“千秋永庆,万古长龄”。桥中孔的楹联为“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另一面为“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航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横跨京杭大运河上的长虹桥,是大运河嘉兴段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的完整体现。长虹桥作为中国古典建筑中实用性和艺术性融合的典范,凸现了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外观形态和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并兼容多种社会功能。

  长虹桥是现存京杭大运河上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是京杭大运河进入浙江的标志性建筑,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京杭大运河入选申遗的文物点。古人有诗云:虹影卧澄波,登高供远瞻。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

  (来源:新浪博客‖ 一目摄影)

1 2

文章标签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浙江省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首古诗真实再现了江南浙江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光。这里也曾孕育了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一方水土...【更多简介】

浙江省旅行家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