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小贴士: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
小贴士: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待客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
蒙古族民歌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形式独特,多流行于蒙古族聚居区,一般都有固定的词、曲和歌名。按曲调鄂尔多斯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之分,长调民歌节奏舒缓、曲调古朴,多出现在大型宴会等庄重的场合;短调民歌结构短小精悍、内容自由多样、曲调欢快明朗,蒙汉调、山曲、二人台等大都属于这种短调民歌。这些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主要为记载历史、歌颂英雄、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等等。
经典曲目有:《圣主的两匹骏马》、《六十棵榆树》、《班禅庙》、《紫檀栗马》、《圆顶帽子》等。
民间舞蹈
鄂尔多斯民间舞蹈种类众多,即有节奏欢快的筷子舞、碟子舞,又有热情柔美的盅碗舞、鄂尔多斯舞,还有察玛等蒙古族宗教舞蹈,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伴舞的乐器有法号、振铃、鼓、哈格、铙等,音质纯正,曲调优美。
鼻烟待客
以鼻烟待客是蒙古族向客人表示友好和敬意的一种方式,表达希望彼此之间消除陌生感、增进感情的美好愿望,主要流行于鄂尔多斯蒙古族聚居区。鼻烟材料复杂,做工精细;盛放鼻烟的鼻烟壶一般都原料珍贵、制作精巧,被当地人民视为珍宝,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高跷
高跷是乌海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集体活动,每到农闲、冬季等时节,当地人民往往自发组织高跷队,排练、演出。高跷舞者双足踩着高3-4尺的木跷,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锣鼓大镲的强烈节奏下起舞。
河套地区的高跷队多由24人至36人组成,大多扮有白蛇、青蛇、许仙、法海、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丑老板、二八小子、大姑娘、书生、工人、农民、士兵等角色。高跷表演时颇为热闹,周围群众也都争相观看,最后以齐唱社火调或码头调结束表演。高跷的表演时间多是春节和元宵节。
沙力搏尔式摔跤
沙力搏尔式摔跤是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所独创并保留至今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是阿拉善古老的“乌日斯”盛会和现代那达慕大会中体育比赛的主要项目之一。2006年沙力搏尔摔跤被列为第六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蒙古族摔跤分为儿马式和公驼式两种形式。儿马式摔跤是指穿摔跤坎肩摔跤,公驼式摔跤即是指沙力搏尔式摔跤,因为其技艺中的一些动作是模仿公驼的争斗动作特性而来的。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倍数数,不分体重级别,一跤定胜负。竞赛时赤足穿三角短裤从赛场两角迎面而上,分别抓好对方短裤后开始进攻。运动员需要具有强壮的体质、耐力、智慧和技巧。
沙力搏尔式摔跤不受场地、服装的限制,随地可以进行,平时歇息闲暇,人们自然地围成一圈,双方各出一人互搏,依次进行比赛。在“乌日斯”盛会上经过筛选获胜的选手,可以得到绵羊等九样奖品和“神圣摔跤手”的称号。
庙会
阿拉善地区各寺庙均有传统庙会,内容和形式还保持着较原始的特色,都以祭祀活动为主。较有特色的内容有:正月十五“出象”、正月十九跳“查玛”、四月“嘛呢”法会、六月初六“挂佛”、七月燃灯会等。每逢庙会,远近牧民皆携物牵羊,顶礼膜拜,各种活动盛极一时,形成了独特的庙会文化。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