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石钟山旅游

想去81 去过119
展开地图

九江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 石钟山上,自唐代起就有建筑,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全山分上下两部分,面南临湖的是上石钟山,靠北濒江的是下石钟山。两山总面积有十万平方米,海拔67.7米。山虽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激战,如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军曾在此重创曾国藩水师,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在此高举义旗,百万雄师渡大江在江阴至湖口突破国民政府的长江防线。石钟山,分为上石钟山和下石钟山。

九江石钟山历史

鄱阳湖口的石钟山景区石刻上自唐代魏徽书《遵王之义》四言诗,下至当代郭沫若书《登湖口石钟山》五言诗,期间一千多年,有苏轼的《梅兰竹菊图》,黄庭坚的《翠盖龙旗》七律诗,还有曾国藩亲书上谕及《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记》等。石刻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种类繁多,风格各异,都是碑刻中的珍品。在地处江西九江长江畔的石钟山东北角悬崖峭壁间发现这幅清代石刻。据当地考古专家介绍,这幅清代石刻落款为“咸丰丁巳(一八五七年)重九,谐杨厚庵(杨载福)军门、李迪庵方伯(李续宾)破贼处。 “一幅”没镞饮羽,诚心石穿”八个大字的清代石刻,惊现江西九江湖口县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石钟山的悬崖峭壁间。在地处江西九江长江畔的石钟山东北角悬崖峭壁间发现这幅清代石刻。据当地考古专家介绍,这幅清代石刻落款为“咸丰丁巳(一八五七年)重九,谐杨厚庵(杨载福)军门、李迪庵方伯(李续宾)破贼处。”考古专家称,此石刻为清末湘军主将彭玉麟(曾任兵部尚书)亲题,应该是湘军攻下石钟山之后,彭玉麟为纪念这场鏖战而刻下的。 据史书记载,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九月,杨载福、彭玉麟、李续宾等率领湘军水师水陆夹攻太平军,血战两昼夜后,从石钟山两侧的陡峭山崖艰难地攻上石钟山。据了解,石钟山位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出口处,是一处临江突起的近百米高的山崖,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号称“江湖锁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山上的摩崖石刻以太平天国后期和中华民国初年的居多,彭玉麟的作品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在石钟山留下的诗文、碑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且闲亭前石崖上的“云根”二字,庄重工稳,遒劲有力。而民国初年的石刻,大多饱含激愤,忧国忧民,如“牺牲救国”“铁血铸成”“中流砥柱”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现如今,石钟山石刻已经与古朴典雅的建筑融为一体,诠释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石刻于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江石钟山石刻拟申报“国保”。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九江石钟山来点评论吧

您何时到过
还可以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