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院旅游

想去43 去过117
展开地图

历山院简介

历山院,在兴国禅寺东,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与兴国禅寺相距仅20余米,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致,可谓珠连璧合。为纪念远古时代虞舜在历山之下开荒种田,颂扬古代明君,发扬大舜文化,故将这一院落命名为“历山院”。据史料记载,儒、道、佛三家曾先后涉足这里。明成化四年(1468年),济南德王府内官苏贤,欲成“善果”,捐资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楼,祀元始天尊、武德天尊、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道教信奉的祖师。就连舜也被道教尊奉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天神为尧,水神为禹),立祠祀奠。清康熙年间,文人们又把儒家的创始者孔子供奉在文昌阁内。清代还曾建有观音堂,奉祀观音菩萨。儒、道、佛三家,同居一处。 今院门面西,坐落于石砌台阶之上,三开间,门额题“历山”二字,集自清代书法家曾熙书帖。门内南山墙上,嵌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历山铭》石刻,由着名学者、时任山东学政的阮元撰文,书法家桂馥隶书。院内南侧,由东向西,依次建有舜祠、鲁班祠、文昌阁等祠堂,北侧又有远眺观景的一览亭。整个院落,殿宇错落,红墙青瓦,显得古色古香。院内,青藤摇曳,松柏储润,银杏舒秀,绿荫垂地。 舜祠 又名“重华殿”、“重华协帝殿”,在历山院的东南隅。坐南朝北,五楹出厦,飞檐起脊,危然耸立,大有庙堂之气氛。殿堂后依山崖,前临平台,松柏相映,古朴肃穆。该祠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已记载:历城“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 据史书记载,舜目重瞳子,名叫“重华”。帝尧选贤与能,举他管理政事,后来禅让帝位于他。舜殚精竭虑,治理天下,国泰民安。人们感念其德,故立此祠祭奠。历经沧桑,1981年再次对祠堂进行维修。祠堂内,设以神龛,供奉着舜的塑像。塑像头戴冕旒,手执镇圭,端庄肃穆。左右配享娥皇、女英二妃,温文尔雅,神和气清。 鲁班祠 在历山院内。坐南朝北,三楹出厦,红柱青瓦,古朴典雅。相传建于宋元,清咸丰年间重新修葺,内塑鲁班像。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维修,于1981年重新塑像。像为坐姿,身穿布衣,头绾抓髻,须髯垂胸。两侧,侍立着两个童子,一个手捧墨斗,一个手托书卷。 鲁班,姓公输,名班,又名般,春秋时鲁国的着名工匠,所以人们称他为鲁班。其人多才多艺,曾创造攻城的云梯,磨粉的,并发明木作工具斧、锛、锯、刨、钻、墨斗、规、矩,被历代木瓦工尊奉为祖师。该祠名闻遐迩,近年来,台湾省和马来西亚等地木瓦工进香团来此寻宗问祖,拈香叩拜,仪式隆重。 文昌阁 鲁班祠的西南侧,翠柏映衬着一座石砌的平台。平台危然耸立,台壁老槐悬生,藤蔓附披。台上柏荫笼罩。浓荫之下,设以石几石凳,供游人小憩赏景。台上南侧又起高台,台壁卧以券洞,洞上嵌有“文昌阁”石刻颜额。文昌阁即矗立于高台之上,三楹出厦,粉墙青瓦,红棕柱,花 扇,显得古朴。东西各有配房一间,两侧砌以石阶,拾级可上。春夏,院内葱木滴翠;秋日,阁后黄花撒金。整个院落显得古雅而幽静。 此阁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咸丰三年(1853年)、光绪七年(1881年)和十六年先后由府城同人捐款,集腋成裘,纠工修葺,遂成现状。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两侧配殿分别享祀朱衣、魁星。三殿皆有塑像:文昌文静恬适,朱衣点头微笑,魁星持斗执笔。昔日,每逢仲春、重阳,多有文士来祭,赏景吟诗,别具风骚。 一览亭 文昌阁的北侧,悬崖之上,原有古典式的高大殿宇,供游人览景小憩。由于这里地势颇高,北面又极其开阔,正是凭栏远眺的最佳去处。历代文人雅士多有来此观景者,并留下诗篇。清朝人毛在撰诗记述所看到的景色:“层台矗突倚云孤,把酒凭栏望眼殊。山色独怜华不注,水光遥见大明湖。郊原绿遍皆生意,城市苍茫入画图。最胜遗风犹未改,年来憔悴得公苏。”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高宗弘历也曾来历山观景远眺,并咏《千佛山极目有作》诗:“开窗纳烟霞,俯栏睇锦绣。泰麓巢云处,延赏既已富。探奇复得此,坐久消清昼。因悟境无穷,骋怀难尽副。” 历经沧桑,殿宇倾圮,1979年在这里建起了“一览亭”。该亭为四面长亭,飞檐起脊,玻璃门窗,宽敞明亮。北面基部探出崖外,两侧各有曲廊延伸,西接历山门,东连四面亭。亭廊皆悬空中,犹如栈桥飞架,气势壮观。亭南,有六朝古柏,苍劲挺拔,老态龙钟,桠杈歧出,并有五叶地锦攀缘其上,绿意甚浓。树间,多有长尾鹊清叫,逗得游客兴致勃然。亭内设有茶座,人们坐在几旁,品茶远眺,泉城风光一览无余。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历山院来点评论吧

您何时到过
还可以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