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巴德岗古城 心中的宁静之城

2015年05月07日12:01  旅游专栏  作者:行者老湖  

  一位去过巴德岗的英国旅行家说“如果整个尼泊尔不在了,只要巴德岗在,就值得你飞过半个地球来看她……。”2015年4月25日,8.1级地震,使得尼泊尔遭受了极大的伤害,巴德岗古城也未能逃过劫难。翻出2010年拍的巴德岗照片,看到昔日照片上的美景不在,让人痛心不已。将当年写下的七千字游记重新编辑发出,纪念那些逝去的美好岁月,为尼泊尔祈祷。

  当飞机飞越珠穆朗玛峰,就意味着已经进入了另一个虔诚的宗教国度——尼泊尔,这里不仅是佛祖的诞生地,也是徒步者的天堂。行走在安娜普尔娜,可以到喜马拉雅去看雪,去Poonhill看日落日出,在鱼尾峰脚下喝咖啡,到甘杜克发呆。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去巴德岗古城品味尼泊尔的古文化,感受那份心中的宁静……。

  去尼泊尔旅行,一定要去巴德岗!这座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城,建于公元889年,曾经拥有172座神庙、寺院,有着尼泊尔最大的杜巴广场,巴德岗(Bhaktapur亦译巴克塔普尔)在尼泊尔被称为“朝觐者之城”,是修炼的人们必去朝拜的地方。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到巴德岗古城大约十几公里,花一块钱坐上当地的公共汽车,只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那是年三十的前一天,我们在Poonhill历时五天徒步下山后,从博卡拉包车去巴德岗。到达古城的时候已经是大年三十的凌晨两点多,巴德岗已经进入了梦乡,前一天正好也是尼泊尔的湿婆节,街头还算有些人。进入巴德岗古城,给人第一感觉就是震撼,月光下,映入我们眼帘的,遍布大街小巷的神庙,以及触手可及的各种神像、神兽雕塑,满城都是古代遗址。四万平方公里的古城几乎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建筑,各式房屋和庙宇依旧保留着中世纪尼泊尔的古朴风格。也许一个民居,一个客栈,一个小餐馆、一个咖啡屋,都是多少年前的建筑,年代虽然久远,却近在咫尺……。

  我们一行十一人在没有订房的情况下,就直接坐车过来了,但是凌晨两点多,所有的酒店、客栈全都关门了,巴德冈也不像我们国内,留个值班的人,店家的人都已睡觉了,一帮妇女带着我们走进了一家古色古香的房子,似乎是客栈,但是店家不开门。没办法,翻开lonelyplanet尼泊尔的红宝书,按图索骥,按照上面的推介的客栈,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我们发现,巴德岗的人们还是比较淳朴的。一个小孩子带着我们一队人去找酒店,而我遇到的一对夫妻,坚持要给我带路去找客栈,还自己付费打电话联系客栈,让我很是感动。

  大家又冷又饿,但是找了不下四家,依然没有结果。正在失望之中,那个小孩子带着找了好几家客栈,终于找到了一家酒店。酒店叫做shivaguesthouse,17美金一个标间,说是有热水洗澡,这家酒店虽然在古城大门外面,但是就在古城大门边上,离黄金门也很近,十分方便,在这半夜三更的,能有住的已经很不错了,大家背起背包,往城外的酒店走去。

  传说巴德岗的城市蓝图是按照毗湿奴神(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外形来描绘,并依此设计和建造的,雪山下的古城被卡沙库桑和哈努提河所环绕,显得格外神秘莫测。巴德冈的古建筑大致有四个部分:皇宫、神庙寺庙、广场和水池,皇宫有黄金门、五十五扇窗(其中一部分纳入尼泊尔国家艺术博物馆)、孔雀窗;神庙寺庙有巴特萨拉女神庙、维特萨拉女神庙、尼亚塔波拉神庙(又称五层塔),拜拉那神庙、纳拉杨神庙;广场有杜巴广场、瓷器广场和旧街广场三个主要广场;而水池有很多处,最大的是希达哈喷水池。巴德岗也是尼泊尔中世纪文化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发源地,1980年,它被联合国定为亚洲18座重点保护的古城之一。

  没睡几个小时,已经就是年三十早晨,我独自一人背着相机进巴德冈古城。巴德岗古城的门票对外国人收费是750卢比(约不到75元人民币),由于巴德岗这里的公路是中国帮助援建的,只要出示中国护照,就只象征性地收取50卢比(约不到五块钱人民币),只要告诉门口的检票员你想呆多久,他们会在票上写上你说的日期,就可以无限次地出入巴德岗古城,让我们觉得格外的意外,这可是我作为中国人在国外旅行,首次受到的优待。虽然巴德岗古城有很多门,一些门根本不用买票就可以走进去,但是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优待票价,应该没一个中国人会去逃票的吧。

  首先来到了巴德岗的杜巴广场。杜巴广场也称皇宫广场,因为马拉王朝的皇宫就建在此处,巴德岗大部分的古建筑都集中在广场的四周,这里素有露天博物馆之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1482年,马拉国王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各据一方,确立了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三个王国。

  其中,巴德岗王国的布帕亭德拉·马拉(BhupatindraMalla)国王酷爱建筑艺术,在巴德冈大肆修建宫殿和寺庙等建筑,而这座皇宫规模尤为庞大,耗费了五十四年才最终完工。马拉国王的皇宫虽然不能用宏伟来形容,却也工艺精湛、富丽堂皇,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门,是通向皇宫庭院的正门,称之为黄金门或者太阳门。

  黄金门在一片红色皇宫建筑群中,格外的醒目。金门的顶端是一个有带翅膀的珈卢茶神兽,据说是毒蛇等害虫的克星,下方的雕像是四头十臂的塔来珠女神像,是马拉王朝的守护神。神像金碧辉煌、精美无比,是尼泊尔铜雕的杰作。皇宫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五十五扇窗,在皇宫的外围墙壁上,建造了五十五扇窗,窗户全都是檀香木雕刻而成,再涂刷黑漆,工艺繁杂却古朴,正是这些工艺品般的木雕,令这座砖木结构的皇宫平添了几分生气和雅致。

  五十五扇窗的来历说法很多,一说是为了庆祝国王55岁生日,在皇宫墙壁上修建了五十五个木雕窗户;另一种说法是国王有55个妃子,她们可以在自己的窗户前展露艳容。不过,五十五扇窗倒更像是当年皇室人员窥视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因为每一扇窗也都是一个观景的绝好地方,从窗户向外望去,整个杜巴广场的建筑和人群都一览无遗。除了五十五扇窗之外,还有一处精美的木雕叫做孔雀窗,在皇宫旁边的布加利寺的墙上,有一个木雕窗户,上面是一只栩栩如生的木雕开屏孔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孔雀窗,它和五十五扇窗一起成为尼泊尔木雕艺术的代表作。

  最能代表巴德岗古建筑和雕刻艺术造诣的,除了马拉皇宫,就是巴德冈众多的神庙和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尼亚塔波拉神庙,它位于杜巴广场南端的陶马迪(TaumadhiTole)广场,庙内供奉着“吉祥女神”(SiddhiLakshmi)的神位以及她108个化身的造型。尼亚塔波拉神庙建于公元1702年,整体高达30米,是尼泊尔境内最高的一座印度教神庙,也代表着纽瓦尔人建筑的最高水准。

  五层塔塔下的有五级台阶,每个台阶的两旁从低到高矗立着五组塑像:依次是金刚力士加亚和帕塔、大象、狮子、鹫面狮身兽、巴希尼和辛希尼女神像,当地人认为,每向上一组,其力量就增加10倍,五级台阶上又托起五重塔,壮观巍峨。隐藏于寺庙之内的是法力无边的吉祥女神,除了祭司,一般人无法一睹其容颜。据说吉祥女神也是财富女神和幸福女神,掌管着人间的财富和幸福,建造神庙的时候人们期盼她既能带来财富,又能带来幸福。站在神庙之上,遥望远处的喜马拉雅雪山,或许你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时候,人们会又作出哪一种选择呢?财富或者幸福,对谁都是一种困难的抉择。

  初春清晨的巴德岗,古城弥漫着薄雾,神庙外到处转悠的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而古城的沿街商铺都是大门紧闭,拥有七万多人的巴德冈,本地人们却难见踪影,当地的人们并没有像其他旅游城市那样急于劳作。刚到尼泊尔,我跟很多人想法一样,认为尼泊尔人比较懒惰,因为到了下午四点多钟,当地的很多服务行业都打烊了,早上也是很晚才开门营业,他们并不像中国人习惯的那样辛苦劳碌。

  当我在尼泊尔呆的时间长了,也慢慢习惯了这种慢节奏的生活,完全能理解当地人的那种悠闲地生活方式。在巴德岗古城晒着太阳,到处闲逛、拍照,累了喝喝茶、喝杯咖啡,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发呆,看着匆匆忙忙拍照走人的跟团游客,才让人觉得我们这才是一种旅行。

  空旷的杜巴广场让人感受到一种恬静的氛围,让步伐匆匆的游客放慢了自己的脚步。每一次旅行,人们都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游览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景色,于是不停地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以至于忘掉旅行的真正意义。坐在古寺庙里的尼亚塔波拉餐厅的楼上,喝着咖啡,俯瞰着古城街道与建筑,品味着巴德岗的古老文化和古朴韵味。在这里,你只需要买一份咖啡或者茶点,可以一直坐在这里发呆,店家不会暗示你该走了,也完全不用担心服务员会给你脸色。尼亚塔波拉餐厅的光线很好,坐在围栏边上,能沐浴着冬天暖暖的阳光,这里没有富贵与贫贱,没有国界与种族,内心享受到了一份久违的宁静。

  距尼亚塔波拉神庙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很多的陶器铺,这就是著名的巴德冈陶器市场,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沿街的小店铺门口摆着、挂着各式的陶器,小院落里就是陶器作坊,院落中一地的陶制罐子等器皿。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人们似乎丝毫未受到影响,仍然我行我素,用手工制作陶土的生活器皿,专注于一手一点地和泥、造型、烧制……,上千年的制陶工艺在这里得以延续。我喜欢搜集鱼造型的东西,于是花了人民币五块钱买了一个陶制的鱼形灯,红泥土制作成的陶灯,外满刷上一层黑漆,十分可爱。虽然这些陶器都很廉价,可是,它倾注了匠人的点滴心血,古香古色的陶器让人回味无穷。这些手工制作的陶器没有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工艺品那么精致,不过手工的粗糙却别有一番韵味,漫步在陶器广场的小巷,仿佛从尼亚塔波拉庙的千年的仙界回到古老的凡间。

  太阳出来之后,薄雾慢慢褪去,街上的人群才多了起来。一些老人拿着祭祀的贡品和鲜花来到寺庙,摆放在神像之前,用朱砂混合着贡品,在神像头部抹上一点朱红,然后再自己的额头双眼之间点上一点“迪嘎”,象征着人与神灵的沟通,简单的仪式之后,人们才开始吃早餐。虽然当地人的主食喜欢吃咖喱饭,不过巴德冈早餐的小吃也非常的丰富,除了沿街摆卖的那一大盆装的酸奶,还有很多甜点。在一个小巷子里的小餐馆,很多当地人都在这里吃早餐,于是我也挤了进去。老板和一个伙计不懂英文,我连比带画,要了一碗酸奶,吃了很多不知名的圆圆的甜点,和油炸的面食小点,最后买单只花了两钱几毛钱。

  最有趣的是,当地人竟然也喜欢吃中国的食物,有一种叫做馍馍(momo),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中国的馒头,中午时分,五块钱买了一碗,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当地的馍馍做得像中国的小包子,却像饺子一样下在汤里吃,汤是西红柿、豆子、辣椒和香料煮的,酸酸辣辣的味道完全是尼泊尔风格。沿街的小摊上,都卖着小豆子、花生,还有油炸的小吃,用报纸一包就开卖了。街边有一家类似咖啡店的小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店主不会说英文,即使会说,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说那些我从未见过的食物。不过很简单,我进去指着实物,一样买了一个,竟然买了一大堆不知名的奶油小点心,味道还真不错。

  在巴德岗我还发现了一种炒面,当地人也叫做“Chaomian”,不知道是不也是中国传过去的改良食物,本来想尝尝到底是什么,可惜肚子再也装不下了,只能望面兴叹。其实,中国对现在的巴德岗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仅只是体现在饮食上。巴德岗满街都是中国游客,给当地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巴德岗古城的人们对中国人也十分友好,见了我们都会友善地喊声Chinese!

  除了宏伟气派的杜巴广场和艺术气息浓郁的陶器广场,巴德岗还有一些旧街的小广场,例如,陶马迪(TaumadhiTole)广场,达塔特拉亚(Dattatraya)广场。这些小型广场虽然不大,却也别有风味,除了一些古老的寺庙,在这里还能真正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

  在陶马迪广场,除了著名的尼亚塔波拉神庙之外,这里还有纳拉杨神庙和拜拉那神庙。在广场南部的大楼边上,就是供奉毗湿奴神人身的纳拉扬神庙,也是人们朝觐的一个重要场所。建于1080年的纳拉扬神庙,也应该是小纳拉扬神庙,而大的纳拉扬神庙则在巴德岗城北直线距离4公里的一座小山上,称之为昌古·纳拉扬神庙,里面供奉着毗湿奴神及其十种化身。而拜拉那神庙。则是一座一层的神庙,1717年被国王改造为两层。1934再造为3层。寺庙造型优美,做工精雕细琢,也是当地著名寺庙之一,据说在黄昏时分,这里可以听到祈祷的音乐。

  达塔特拉亚广场往巴德岗的老城区去,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手工艺品出卖,虽然有不少是来自中国的廉价工艺品,不过,慢慢寻找,就会发现很多真正的本土的手工艺制品。例如,纸质信封、明信片、相册、木雕、铜雕、麻制的衣服等等,而木雕是巴德岗最好的手工艺品,从佛像、吉祥物到小动物,应有尽有。我们发现了一把鱼造型的铜锁,价格不是很贵,把玩良久,真想买下,但是这东西确实太大、太重,真要想带回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最后不得已放弃了。因为很多是手工打造的,这里的每一件手工品都不会完全相同,也没有像现代工艺品那样整齐划一,外观也不够精致,不过仔细体会,才能发现粗糙才是它的本色,一点一滴的手工凝注它的价值所在。

  巴德岗还有一处有名的景点就是希达哈喷水池,其实它就是一个取水池,在巴德冈就有好几个类似的露天水池,是古代巴德岗人为城市用水而建造的,现在仍是当地人用水取水的地方,每天还有人拿着水桶在这些水池接水,而巴德岗最大的一处取水池叫做希达哈喷水池。这些水池都是在地下一米多深建造的长方形或者四方形大池,拾阶而下,大多数池子可以走到底部。取水池的一边看到了一汪碧水和出水口,水都是从兽头嘴里流出来,流出的水又可以从下面沟渠流走。

  池子都是石头砌成的,四周全是印度神像的雕像,神像的雕刻颇有几分古罗马中世纪雕塑的风格。我找到了好几个喷水池,但是无法确定哪一个才是著名的希达哈喷水池,不过不管这些喷水池大小如何,确实看得出当年制作的精致,在水池里面的很多塑像都是雕刻得栩栩如生。12世纪至18世纪的尼泊尔,当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形成三国鼎立的时期,也是尼泊尔艺术、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被称之为是尼泊尔古典文化的“文艺复兴”,这些水池与其他的古建筑、雕塑一样,都体现了尼泊尔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艺术造诣。

  巴德岗居民中,百分之九十八都是纽瓦尔人(Newar),他们精通建筑、雕刻、绘画与金属工艺。一直以来,纽瓦尔人有着艺术家特有的自由自在习性,日子过得十分悠闲和惬意。老人们坐在神庙的台阶上晒着太阳,孩子们骑在巨大的石头塑像上玩耍……。虽然他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贫穷的,不过当地的人们都十分温和而善良,因此巴德冈岗治安状况异常良好,无论是在哪里,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用担心会有盗抢的情况发生。在巴德岗,人们早上很晚才开始工作,而下午四点多钟,店铺就早早打烊了,城内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人们依然保持着从前的那份淡定的生活方式,他们好像并未受到清贫生活的困扰,没有情感的困扰。

  一队迎亲的队伍,只有一辆婚车,一点都不奢华,比起我们的国内的阵势,甚至略显寒酸。不过迎亲的人们都跟在婚车后面行走,女性穿着鲜艳的丝质莎丽,男性都穿着整洁的西服,乐队在前方吹打着,浩浩荡荡向前进发,在狭窄的街道中慢慢行走着,一切都是不慌不忙……。在街头,一位手工艺人在自己门口雕刻着一大块木头,慢慢地精雕细琢,似乎忘却了时间,忘却了外界的一切……。

  巴德岗古城虽说是一个朝觐之城,但完全不同于其他的很多宗教城镇,无论是在寺庙里,还是小巷的神龛、佛像前,没有弥漫于空气之中的浓郁香火味,也没有五体投地的膜拜人群。更多的是看似懒散的人们,他们满足于现状,过着一种无欲无求的平淡生活。

  宗教似乎已经渗透到了巴德岗人的骨子里面,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神龛前的几朵小花,妇女孩子眉宇之间的一点红色“迪嘎”,对人的友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虔诚的传统无处不在,却并未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不经意之间却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信仰和纯洁。虽然现代的社会让人们物质更为丰富,生活似乎更加优越,可紧张的生活节奏却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内心也多了一些浮躁,往往却不知道为了什么……。

  巴德岗古城,熙熙攘攘的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但她视乎完全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无处不散发着古文化的魅力,一切显得超凡脱俗。在巴德岗欣赏古代文明珍宝之余,你还可以学会满足,尝试着悠闲和懒散,体会着那份内心的宁静,慢慢领悟生活的真谛……。这一切是其他旅游城市所无法给予的东西,正因为这些精神上获取,巴德岗,去过了就难以忘怀。 

文章关键词: 巴德岗 尼泊尔 巴德岗古城 神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