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呈坎村的村口高处,眺望晨霭如轻纱笼罩的古村,黛瓦粉墙,层层叠叠,荷塘零落,小巷幽深,迷离的远山逶迤绵长。当下的心情,恍惚是背井离乡的游子,刚刚从千里之外回到熟悉的家乡,亲切,感动,意味深长。
呈坎村就在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古时名龙溪---先民们太爱龙这传说中的神物了,在旅行途中撞见同名的地方不下十个,光我们那的近邻漳州龙海原来就叫龙溪。这龙溪到了唐代末年,因了自江西南昌迁徙至此的罗氏兄弟而改名呈坎,千年的光阴过去,呈坎古村中依然可以寻见一处处古趣盎然的遗迹,最具徽州美感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遍布在村里的100多处明清老宅子里,吸引着像我这样喜欢人文古风的来客,乐此不疲的走进它的深宅老巷中。
慢慢的走近村口,我极力的想分辨出传说中的呈坎八卦村的八卦形状,但是面对密集的马头墙建筑,自然无法看出。千年前智慧的罗氏先人在营建家园的时候,将呈坎座西朝东、依山傍河,正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
镜头不知道啥时候弄脏了,但是不影响我拍下徽州古村袅袅的炊烟。
乡村的炊烟、鸡鸣狗叫、邻里应和、田园巷陌、池塘蛙声,从来都是许多人一次次梦回的故乡。
有一群年轻人聚集在池塘上的石拱桥那儿,貌似在拍合影。
老墙斑驳的徽派大屋,细看却是景区的售票处。
村后的山岭上,也有不少的人家。
走进呈坎古村,去感受那些古韵和遗存。
村口荷塘凋零,石墩成行。
安静的一汪池水,倒映着远山村舍。
想象下待到夏天满塘荷花盛开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致。
在村口偶遇玩耍的小童,他把自己塞进了石墩的凹洞里。
透过一对残破的石狮子,一挑水的村民疾步走远,消失不见。
从老墙上的圆孔看出去,就像是一幅古时的中国画扇面,清逸自然。
高墙门楼,青石街巷,蜿蜒不知去处。
墙基深嵌的石敢当,为多少代的呈坎族人们挡风避邪,呵护着人们脆弱无助的心灵。
跨过门槛,随意走进一户人家,环屏楼阁,天井幽深,曾经演绎过什么样的悲喜人生?
精美的雕花木匾,写满了时光的故事。
锈蚀的老锁,依然是斑斑旧门上最忠实的伴侣。
峭立高耸的门楼,飞檐浮雕,竹影摇曳在头顶的一方蓝天上。
爬上狭小陡峭的楼梯,推开一扇窗格,我在这头,老员外老夫人小姐丫鬟在那头,从想象的时空里掠过。
重重的窗屏外,是流逝的沧桑岁月。
这一扇扇窗户之间,留下多少目光穿梭的印迹?
在呈坎的深宅大院中,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如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等名士大家。
大宅子的隔壁,是一个老人的理发铺,古旧门厅里,摆着一把同样古旧的理发椅,佝偻着身躯的老人刚刚帮一个客人剪完头发,正在掸去身上毛巾上的碎发。
雕花木墙上,挂着一溜的斗笠,在潮湿多雨的徽州,这应是最常用的物件了。
绵长的老巷,圆形的门洞,青石板路。
罗东舒祠,也称宝纶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42年),古祠分前、中、后三进,第一进为仪门,仪门内是八丈见方的天井,天井两旁为廊庑,第二进为大厅,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耸立,石柱之后是二十四根圆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难以合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最后第三进才是宝纶阁。
第二进院落寂静无人。
宝纶阁隐在最深的后院中,巍峨高耸恍如殿堂,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相传主持续建此祠的罗应鹤,明万历间曾任监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职,深得明神宗庞信。罗“盖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故名“宝纶阁”,后来约定俗成地称整座祠堂为“宝纶阁”。
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的浮雕石狮。
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而又美不胜收。
台阶上十根面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架起纵横交错的月梁。
院落里悠闲自在的老人,坐在躺椅上看报纸。
步出宝纶阁,透过栏杆看祠堂,依然回味着这座明代古建那些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绘,久久难忘。
在呈坎,类似这样独具特色的老宅还有很多,如,长春社、罗润坤宅、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等等。
走出呈坎,这个依着众川河边的古村,传说本来的格局有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虽然历经损毁,但是仍然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离开呈坎,返回市区的路上,途经潜口村,在路旁的一尊长满荒草的古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走近一看,古砖塔名叫“下尖塔”,这座塔外观七层,八角形塔身,大约高30多米。门洞高3.3米,南面设菩萨座。全塔皆由砖制。
塔身方砖上刻有“大明嘉靖甲辰年造”字样。
第二层是凸形地面,距地面约2米处,置塔铭一块。南面设供座,供座上左侧暗藏通道,有石梯绕塔壁而上。
塔身外径10.6米,内径4.4米,中心高度7.6米。东、西、北三面都开有圆拱闺门。
塔内的凤凰砖雕。
刚才远远看见的塔身长满杂草,近看还长着小树,明显无人管理维护,假如再任由草木滋长,早晚得毁坏这座古塔。突然想起听过从小在徽州长大的茹意说过,在她小时候,田野乡间到处都是这样的古塔古建,才过了十几年而已,就拆的拆毁的毁,如今已所剩无几。
再次回城的路上,不免心中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