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南美利马市中心最繁杂的印第安市集,在东南亚金边的平民区跟三教九流的退休士兵讲价,我自问很多不常规的破地方都敢去。但惟一一次例外,是在孟买。如果那是一个正常的白天,也许我还敢闯进去,不过那天不幸是个迷路的黄昏,没有车返回市中心,走在想起来不是好兆头的小路上,突然,就见到近处有一小通道。因为黑,本来看不见什么,只感觉通道前是一团团移动的东西。再走近,其实是人与帐篷。越过这外围,再前进,就是一个九曲十三弯的贫民窟。你真不知进去之后可会遇到印度教神仙,又或者从此迷途不返。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那时,当然未看《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后来回想起来,那场景倒还真实。的确,孟买就像一个超大型的片厂。天堂与地狱都在这里搭下布景。号称印度第三大城市,由机场驶到酒店的路途,却满目疮痍破屋处处,人就住在路旁的帐篷。说是公路,却绝大部分是泥路。由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至少一个小时,并祈求最好截到有空调的出租车。
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为什么要来?就是来了以后才充分了解印度人对电影的热情,可以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如果不是宝莱坞(BOLLYWOOD),我不知这里的人会如何生活下去。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当然不是一部正式意义上的宝莱坞电影,不过它作为梦想的娱乐,对美好世界的期待,还是有它遗传得来的宝莱坞精神。
我最爱看的一部宝莱坞歌舞片叫《大篷车》,其实我没有留意过它的故事,反正每套宝莱坞歌舞片的剧情都差不多。我留意的东西非常简单,一是女人,二是服装布景,三是舞姿,四是那些夸张的镜头调度与剪接。它是我们研读电影的人所学的一切的相反,甚至到了粗制滥造的地步。但就如一些异国的原始风情,你就是如此被它原始的赤裸而再三着迷。
走近印度宝莱坞
由此,我爱屋及乌迷上印度。在孟买的日子,我天天盯着报纸上的宝莱坞明星新闻像追看肥皂剧。认定宝莱坞可能比它所生产的电影更妖魅荒谬。那几天的娱乐新闻包括:有大明星与甘地家族来往甚密,传媒于是猜度:这明星何时进入政坛?然而他一句反问:为什么你们不估计是甘地家族有兴趣拍电影?又或者艳星跟黑帮过往甚密,被带去协助调查,查出千丝万缕的姻缘。再如电影宣传上的精彩字眼,比如:两分钟的欢愉,一辈子的痛苦;一个处于两难境地的悲剧人物;流干你眼泪的300分钟。宝莱坞所以受欢迎,是因为题材虽然大多取材于社会不义或阶级不公,甚至个人面对恶势力这些现实问题,但它的取态绝不批判反而安抚众生,叫大家看过哭过笑过后释然回家。
总之,有黑金有财有色有警察有阴谋有俊男有美女(唯独没有裸露),声色犬马乐在其中,孟买宝莱坞就是这样用一种近乎原始森林的气息吸引你。
然而总有美女在森林中载歌载舞。当英俊男女追逐,思慕之情就会以几个快速镜头去交代,一面是草原奔跑,下一个镜头又会飞到海边,无论环境是什么,他们都唱得眉飞色舞旁若无人。剪辑十分花哨,有时过火,但无损它的热情。
从孟买市中心去宝莱坞制片厂,没有什么特别办法。我们尝试正式申请,但不知从哪里入手。在孟买等了数天,每个孟买朋友都说能帮你搞定,但永远没人靠谱。结果如何去宝莱坞呢?很简单,打车去吧。
对的,打车去,司机再跟门口的守卫交涉付钱就行。由于是整个连绵山头,有不同片场设立其中,山头野外也方便搭景拍摄,所以出租车还是要驶进去载着你走,就如参观一个野生动物园。
在这个幽暗国度,藏着我们永远不明的精神,电影的灯光都难以射进。
当看遍了孟买的破落与神奇,我甚至不能得出一个对这个城市的结论,在孟买印度之门旁边的酒店酒吧(就是后来被恐怖袭击的那间),喝尽所有浓酒,洗尽所有殖民记忆,我只能更相信导演丹尼·波尔的模棱两可:在这个幽暗国度,藏着我们永远不明的精神,电影的灯光都难以射进。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