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法国 > 正文
法国西海岸大西洋中有一座像虾(一说像海马,但无论怎么比喻,都是一只脖子快要断掉的海洋动物)的小岛,这就是雷岛。
生于70年代的人也许还都记得《大西洋海底来的人》,那个生活在水中,双手有蹼的麦克·哈里斯,他在当时引起了万人空巷的收视效果。这个纪录是当今任何一部投入巨大的超级大片都无法望其项背的。记得那时大孩子们放暑假,我们和他们一起在院子里玩,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大西洋海底来的人》开始啦!” 保证10秒钟之内一个大院子里的孩子就会全部消失不见。有次一个孩子想搞个恶作剧,用石灰块在靠近院大门的一户人家墙上写了“今天没有《大西洋海底来的人》”,后来他先被孩子们打,又被家长打,最后勒令他用布擦掉在别人家墙上的涂鸭。
我把雷岛和麦克·哈里斯放在一起说,并不是因为麦克·哈里斯是在雷岛的海滩上被人们发现的,而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海岛上的时候,想到的就是我儿时的英雄麦克·哈里斯。
初识雷岛
我第一次上岛的时候正逢“六一”儿童节,按说应该算是夏季了,可这里刮的还是春风。光着脚在海滩上走,可以拾到很多藏有小寄居蟹的小海螺。我拾了一些形状奇怪的石头,石头表面都是小孔,小的也真是只有针眼那么大,大的也不过有半平方厘米。摇一摇这石头,你能听见里面藏有很多东西,有时是一个小贝壳的一角从一个小孔里伸出来,有时会是几粒沙子从一个小孔里掉出来。
甚至,是一只活的小寄居蟹的脚从里面探出来。我从孔中看看它,它比石头上任何一个孔都要大很多,不知是不是小的时候爬进去后就再也没爬出来。可怜的小家伙,他要在这里坐一辈子牢了。我把装有小寄居蟹的石头重新放入海中,拿着那些只有贝壳和沙子的多孔石离开了这片沙滩。
我这次来雷岛是来探访一个在上海认识的老朋友让·米歇尔·柏兰先生(Jean Michel Pelin)。说到“老”朋友,倒不是我们相识已久,而是他的年龄比我大得多,甚至比我老爸还大。我们在上海的一个国际经贸论坛上相识,成了忘年交。
柏兰(Pelin)先生在雷岛上有家生产盐产品的叫“盐之灵(Esprit du sel)”的公司,他的产品销往欧美各地,在亚洲,他的产品的最大的消费群在日本,所以他常去日本。2005年他第一次将他的产品带往中国,在香港地区立即就获得了大量的定单。
美丽的“盐之岛”
雷岛在法国的出名,一是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好,阳光充足,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因此一些名人如法国前第一总理若丝潘在岛上都有别墅,退出政坛以后,他更是常年居住在雷岛上。雷岛出名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雷岛的特产:雷岛盐。
这雷岛盐好像中国的金华火腿、荔浦芋头、涪陵榨菜一样,在全国都叫得响。用雷岛盐加工出来的产品,比如太妃糖(奶油焦糖),都要在产品名称上不厌其烦地写上“雷岛盐花某某产品”,好像以前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将自己的产品打上“钦定”、“御用”、“贡品”一样那么骄傲和突显身价。
大西洋海盐不同于其它井矿盐、工业盐、岩盐等等,甚至不同于地中海海盐。除了味道、成分和用途不同外,雷岛盐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雷岛所产的大西洋海盐时至今日还一直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收方法。柏兰先生开玩笑说他的采盐工人个个都好像浪漫主义者,采收盐的精心过程好像采收他们经年累月培养起来的珍贵爱情一样。
采盐一般分不同的步骤,不同步骤采收起来的盐也有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用途,还有相差悬殊的价格。采盐的第一步是“盐花(fleur de sel)”的采收。盐花的采收过程有点像茶叶芽尖的采摘,需要采盐工人轻轻地收集起海盐表面的那一层潮潮的、绵绵的,像细沙一样的盐的精华。由于盐花出产在盐田的表面,所以盐花有着它天然的纯白色,有人会说它有淡粉色,还有着淡淡的紫罗兰的香气。但就我看来,这后两种特性是浪漫的法国人臆想出来的。
【新浪旅游声明】本文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