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印度 > 正文
科钦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先后评为“全球十大乐土”和“一生必游的五十地之一”。坐在印度茶的瘟氲里,品位传说中的乐土,无处不在的葡萄牙风情和充满魔幻色彩的卡塔卡利表演,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椰林水乡。科钦的古朴与恬静拥有无与伦比的愉快和轻松,我从清晨第一缕晒在教堂顶上的阳光开始旅行,用脚步去阅读这座城市。
科钦老城,在阿拉伯海的阳光下慢慢老去
特里凡德琅是卡拉拉邦的省会城市,但位于阿拉伯海南岸的科钦却是最能感受到卡拉拉邦风情的地方,也是喀拉拉邦的海洋贸易基地。
一到科钦,便能闻到港口城市惯有的清新且略带咸湿的风。科钦的阳光明媚,老城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影分明,如梦如幻。我差点以为科钦的阳光是经过了阿拉伯海海水的过滤,恍然有着海涛的蔚蓝,海风的清爽,散发着那种让游人愿意在此慢慢老去的光线。
漫无目的徜徉,很容易就发现了科钦轻松浪漫基调上的古老与厚重。老城不大,可大街上到处流淌着异域风情,有很多葡式、英式、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和欧式教堂。其中以葡式风格的建筑居多――科钦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老城的大多数别墅并不对外开放,只能隔着栅栏或低墙欣赏,也有部分别墅开放成酒店或餐馆,也已是镇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系列。尽管不知道每一栋老建筑里曾发生的故事,但从老建筑旁走过,会有种沧桑感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科钦的记忆深处。
科钦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1503年的圣弗朗西斯教堂——一座葡式风格的基督教教堂。这个教堂曾存放过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的遗骸,他是第一个到印度的欧洲人。我到教堂时,整个教堂上空萦绕着唱师班天籁般的歌声。镇上居民赶在清晨日出前便聚集在教堂里,脱掉鞋光脚站在地面上,静心祈祷。晨曦照了过来,外观朴素的教堂顿时华丽无比。
不期而遇的“中国元素”,总能让身在异国的我感到温馨。科钦是个东西文化交流众多、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同样留下印记。宫殿、古玩店里的中国瓷器不必说了,极似中国的龙舟也不必说了,更有被当地旅游部门当作“金牌景点”推荐的"中国渔网"。
在科钦入海口的海滩上,我看到了中国渔网。中国渔网是中国人带来并教会当地人使用的,渔网系在四根长木上,四根长木顶端拢在一起,再被固定在一根更粗大的长木上。利用杠杆原理,只需五、六个人便能操作一张渔网。林立的渔网在海边排开,非常壮观。在中国渔网传入之前,当地人一直采用独木舟和叉鱼方式捕劳,生产效率极低。而用中国渔网,渔人每隔几分钟就能起一次网,望着沉甸甸的往下淌水的大网,让观看的我也充满了喜悦。
守着科钦老城,阿拉伯海就像多情的女子痴情地守候着爱人,它满足了我所有的幻想天性。每天散步到海边,坐在海边听巨浪拍击礁石、看风卷云涌,阿拉伯海的日落近在眼前,波光万顷的海面,有如一帘银幕,为我一个人上演着阿拉伯神话。看完海后,大啖海鲜是感受大海魅力的好方式。不必带多少钱就能在海边水产市场买到产自海底深处的各种海产,然后找一间店员帅得冒泡的加工店,坐下来边吃边享受帅哥店员的殷勤。
老城民风淳朴,生活安宁平静。在老城呆上几天,游人很容易就与城里居民变成熟人、朋友,时时会有人停下脚步礼貌地打招呼。皇后街口的两个单身父子,守着既是网吧又售杂货的小店,不足十平米的地方却是生活的全部,生意清淡,两父子更多的时候是坐在门外的小凳上看过往的行人,遇到客人时脸上便绽放出纯真的笑容。
旅馆老板则很喜欢讲他的家庭史,他的父亲曾是当地报社记者,而他早年曾去国外读书,家里更是保持着西方生活习惯,可印度人骨子里的热情却是西方教育改变不了的,对人永远都是温文尔雅的笑容和彬彬有礼的问候,他的三个儿女继承了父亲的传统,使旅馆充满了“Home Stay”温暖的味道……我的运气不错,赶上了一个下午五点钟在圣弗朗西斯教堂举办的婚礼。婚礼在科钦老城,是几乎全镇人都会出席的盛大仪式,我也被视为朋友受到了新郎新娘的热情招待。
次日,镇上的人们都在说又多了一个来自中国的新朋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