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雨水充足,竹木资源丰富,具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2008年江阳区政府把“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中央电视台曾专题采访报道。
主要特点
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具有j较深远的历史文化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仿古工艺品。
2、保留几百年的传统制作手工艺制作方式,誉为“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传承性。
3、制作工艺特殊,继续保留湿糊伞技术与特殊的熟桐油配方,伞面经久耐用具有雨具功能,把美观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制作工艺
伞骨选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伞面选用拉力强的特制手工棉纸,伞面手工精绘彩图,如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并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熟桐油,桐油伞具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不论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生态环保。
发展历史
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其生产制作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特别是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当时泸州的“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期,泸州境内共有大小油纸伞生产厂家1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主要集中在现江阳区蓝田、泰安、沙湾、分水、弥陀、小市等地,年产纸伞2000万把。历史上泸州主要以制作雨具的“大红伞”为主。
古典油纸伞之彩色印图伞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钢架伞与布伞的的普及,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以前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纷纷转行。至90年代。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在进行生产。
本世纪初,随着旅游市场与新古典主义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油纸伞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喜欢油纸伞的人们逐渐增多,泸州油纸伞开始走向复苏。2008年江阳区政府把“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CCTV-2、 CCTV-4等多家宣传媒体曾专题采访报道。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现泸州从事油纸伞生产加工的企业或个人逐渐增多,很多年轻人已加入油纸伞行业,促进了泸州油纸伞行业的发展。除继续生产大红伞外,泸州古典油纸伞还把传统工艺、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起来,把彩色印刷引入伞面印图,增加了伞面的艺术品质与精美性,增强了泸州油纸伞的文化附加值,将泸州油纸伞发展到一个新台阶。
历史贡献
红军长征在泸州叙永、古蔺、赤水等地转战时期,红军后勤总部曾专程在泸州购买大红伞做雨具。我国著名的开国元帅朱德、刘伯承曾在泸州驻军过,对泸州油纸伞情有独钟。1962年,朱德到泸州考察时,还询问过油纸伞情况,当时泸州军区还订购了10把油纸伞送给了他。抗美援朝时期,后勤总部曾在泸州下达50万把红伞的任务支援前线,在大旺场杨丙生的带动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勤部曾发给奖金二百万元(当时一万元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故事传说
油纸伞·江南情
据说清朝后期太平天国的时候,在乐山大渡河过河的船上,有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人,好像是由大渡河上游下山来的,他长途跋涉,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上印有“泸州制”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发现,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疑他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奔告官府,衙役追来捕捉,但此人已杳无踪迹了。这个故事迅速传遍国内,人们都说泸州红伞能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人们争相购买泸州红伞使用、保佑自己或馈赠亲友。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