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出门在外,想要握紧自己的钱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多数人在眼花缭乱的情况下,都容易对当地的物价产生错觉。以下几招虽然保证不了你的钱包去时什么样回来还什么样,但至少可以提醒你,在众多的诱惑面前不至于太忘乎所以。
狐假虎威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采购,最要紧的是身边要带上个会说本地话的朋友。他的任务就是东拉西扯转移视线外加敲敲边鼓,所以最理想的人选是见面自来熟的那种,让卖东西的人生怕误“宰”了自己的远房亲戚,以至于拉不下脸来咬定“物价”不放松。这样一来,你花最少钱买最好东西的目的就快达到了。
只是事先你得给这朋友打打预防针,确保他在听到“吃里爬外”这4个字时不至于反应过于激烈。
避实就虚
记住,别在热闹的旅游景点买东西,除非你的钱多得实在花不完。据说在当地小贩的眼里,有两种人不宰白不宰,一种是大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另一种就是你这种初来乍到不知深浅的外地游客了。另外,还有一个不能轻举妄动的地方是机场。那里的东西多半都像有些杂志一样中看不中用,就算买来送礼人家都未必领情。要是费点儿事摸清当地人常去的购物场所,你的钱包就会安全多了,即使享受不到和当地人一样的待遇,至少不会被误认为是个不识数的冤大头。
孤注一掷
暂时抛开那些诱人的“售后服务”吧,只要不是在自己家门口买东西,包退换保维修的承诺就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掏钱之前,你最好睁大眼睛、集中精力,用最佳状态做好你的一锤子买卖,衣服要试穿,CD要试听,影碟要试看……眼下的麻烦越多,日后后悔的可能性就越小。据本人的经验,旅游购物的风险系数丝毫不低于炒股,没做好孤注一掷的思想准备不可仓促上阵。
南辕北辙
曾有朋友不辞劳苦从大洋彼岸带回一套真丝睡衣,兴致勃勃送给老婆,却遭兜头“痛骂”,原来标签上清清楚楚写着“MadeinChina”。50美元足够在国内买3套同样的衣服不说,连昂贵的空运费都硬是替人家交了。一种产品离产地越近,价格就越低,这是个经常被人忽略的常识。除非你要买的东西有什么特殊的纪念意义,否则,以后有时间就多关心关心国内外的轻工业分布,别再南买皮草北买茶了。
心血来潮
几年前有过一回沿古丝绸之路游新疆的经历,一路上曾被各种民族服饰迷得神魂颠倒,于是异想天开要搞个专题收藏。等大包小包上了帕米尔高原,又看上了“古兰丹姆”的帽子。不想塔吉克女孩的刺绣珍贵异常,可善始善终心切,到了还是哭着喊着留下200块钱,从一个舞蹈演员头上硬摘了一顶回来。旅途结束,情绪也渐渐正常,忽然发现我这一路的收获成了搬家时的累赘。尤其是那顶帽子,连参加化装舞会都嫌夸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