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第一次来安达卢西亚,就痴迷于浪漫迷人的白色小镇、热情如火的弗拉门戈和绚烂交融的多元宗教文化。第二次安达卢西亚之行,发现了这片热土鲜为人知的一面。瓜达尔基维尔河畔,坐落着双子小城乌维达(Ubeda)和巴埃萨(Baeza),四周被此起彼伏的丘陵和橄榄树包围,它们所在的哈恩省省会是三毛老公荷西的故乡,那首《橄榄树》的灵感就来源于此。不过乌维达和巴埃萨在国内似乎名不见经传,几乎不会出现在我们常见的旅行名单中。但这两座相距不到10公里的小城却拥有安达卢西亚地区最密集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一起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奢华的广场、古老的教堂、精美的豪宅,保存完整的建筑瑰宝让小城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和一片辉煌。

  相对于巴埃萨,乌维达的城市更加雄伟壮阔,车子只能停在城外,我们步行穿过古老的街巷进入古城,入口处就是建于十五世纪的圣地亚哥医院,现在已经成为了图书馆和文化中心,包括城内很多建筑都是这位著名建筑师的作品。

  乌维达城市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自古手工业发达,阿拉伯人给城市带来了繁荣,摩尔王阿布拉得曼二世塑造了城市的雏形,为抵御基督徒建造了城堡和城墙。经过几个世纪的厮杀,16世纪光复战争结束后,查理五世在短短几十年再现了乌维达的繁荣,纺织品贸易使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安达卢西亚最富有的城市,富裕的贵族们聘请名师建造了了大量文艺复兴风格建筑,这也造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乌维达。当然,接下来就是逐渐衰落下去了。

  大概西班牙人中午都在休息,街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连游客也屈指可数。我们可以尽情在广场小巷中漫步,聆听教堂响起的钟声和喷泉的潺潺水声。

  
古城保护相当完好,现代些的建筑都在城外,城内虽然也有居民居住,但建筑不论年代却都是统一的土黄色基底。这在安达卢西亚甚至整个西班牙可能都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想想我们那些被糟蹋的古城,真是唏嘘。

  
我们在小巷中选了家当地小餐馆,午饭时原本的蓝天白云突然变脸,下了一阵猛烈的冰雹,午饭后又完全恢复了,很是神奇。

  
穿过街巷很快就来到古城中心的瓦斯凯斯。德莫利纳广场(Plaza Vázquez de Molina),莫利纳是个人名,据说是乌维达的城市守护神。四周集中了几座最重要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放眼望去一片黄,阳光下连土地都黄的刺眼,这张照片没拍出真实的色调。说是广场其实并不大,欧洲小城的‘广场‘也就是街心花园规模,跟宇宙中心没法比的。

  上没叶子却长满了很多这种黄色小果子,在蓝天下特别漂亮,后来在很多地方也看到,但就是没搞清楚名字,西班牙朋友说果子有毒,切莫因为外表美丽而食用!

  
广场旁最高大的哥特式教堂(la Real Colegiata de Santa María de los Reales alcázares),居然是在以前阿拉伯清真寺基础上修建的,外表上几乎看不到清真寺的痕迹。教堂的主建筑师叫安德列斯。德瓦德尔维拉(Andres de Vandelvira),这位相当了得,广场周围几座文艺复兴建筑和巴埃萨大教堂也都是他主导设计建造的。

  
教堂对面是锁链宫(Palacio de las Cadenas),得名于表面浮雕由锁链装饰,当时是为菲利普二世国王的秘书建造的,现在已经成为市政厅,不过这个是背面,正面。。。好像并没有看。

  
看到这些脚踩盾牌的狮子,我恍惚以为来到了卡斯蒂利亚莱昂,广场周围共有12只代表了当时12个有势力的贵族家族,其中最著名的Cobos和Molinos家族联姻垄断了16世纪城市的商业和政治,也是他们雇佣了安德列斯。德瓦德尔维拉建造了这些至今依然美轮美奂的建筑。

  
圣萨尔瓦多教堂(la Sacra Capilla del Salvador)被认为是安达卢西亚乃至整个西班牙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建筑,凝聚了三位西班牙和法国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当初只是卡洛斯五世秘书私宅附属的小教堂,后来毁于一场大火后重建,这种规模和精美程度,足见这位秘书当年多么权倾朝野。

  正面的浮雕非常文艺复兴风格,如果只看局部,谁都会以为这里是意大利

  
教堂左边的建筑现在是西班牙国营古堡酒店,离世界文化遗产这么近,我猜可能是安达卢西亚最厉害的国营古堡酒店了。别以为叫“国营”的就不行,请先自行百度这个名字,以后我再慢慢讲。

  
古城虽然不大,但曲巷幽深还是很容易迷路,幸亏有环球漫游wifi,查地图特方便,有人会说手机30元每天无限制上网,呵呵,您还还得翻墙上google map,很坑的!

  
城里还有几个小广场,时间关系草草走了一下,五月一号广场(la plaza Primero de Mayo)上另一座教堂。

  
安达卢西亚曾经被北非阿拉伯人统治多年,大部分地方多多少少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乌维达却是个例外,不知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整个老城似乎很难找到阿拉伯人的痕迹,更像是微缩版的卡斯蒂利亚,根红苗正的西班牙风格。

  
如果实在想找寻摩尔人的遗风,那可以去逛逛古城内的陶艺工坊,这种古老的手艺一直在乌维达留传至今,成为小城另一个引以为傲的亮点。(先看看下面视频吧)

  
随意走进广场旁一家看起来有些规模的陶器店,夸张的色彩、粗旷的造型和花纹与我们印象中精细的欧洲陶瓷有很大不同,这些以深绿深蓝色为主的陶器继承了摩尔人的衣钵,带着浓浓的北非风情。

  陶器店的角落里堆积着很多落满灰尘的瓶瓶罐罐,看起来主人已经在此经营多年。

  
在一张旧报纸上发现了主人的历史,Tito父子都是西班牙非常有名的陶艺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这样陶艺工坊在西班牙已经剩下不到10家,大部分都集中在乌维达。

  
老Tito先生从我们一进屋手就没闲着,不停鼓捣着一块深咖啡色的胶泥,看了半天我也没看懂,以为在创作什么抽象作品。

  
倒是他儿子小Tito在工作台上制作的陶罐很一目了然,他很nice还邀请我们自己动手试试。

  
工作室里摆满了他们的作品,喜欢哪个就可以买走,价格也不贵。后面的小院里有个炉子,大概是用来烧制这些陶器的。

  
另一个艺术家在毛坯上雕刻镂空的花纹,这个真是技术活儿,我们还是有自知之明没敢试,别毁了人家的作品。

  
眼花缭乱的瓶瓶罐罐里,有个形状和图案都与众不同,双手托起一个怀孕的妇女,小Tito先生看到我们好奇的样子一下子来了精神,得意的告诉我们这种器皿是当年给妇女接生用的,分娩的妇女就坐在这个有缺口的瓶子上,接生婆从缺口中将新生儿托出来,真是个神奇的设计,关键是还搞得那么艺术。

  
陶器浓艳的色彩和粗旷的质地与干石榴挺配的,石榴是这一地区特产。

  
临走时老Tito已经捏了满满一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巧克力。老爷子对中国挺有好感,也了解点中国历史,喜欢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还知道不少中国近代艺术家,最后说了个不可描述的名字我就不写了,留给你们猜。

  
至于他一直捏的这个小玩意,其实只是支撑陶器的托架,不知是老爷子退居二线了,还是只碰到经典作品才上手,比较遗憾没有看到他的现场制作表演。

推荐阅读
常年工作,偶尔旅行。CFP签约摄影师,自由撰稿人.工作联系、约稿QQ:910670122

西班牙 Spain

西班牙(Spain)是欧洲的异类,阿拉伯摩尔人给西班牙的古城带来了伊斯兰文明的色彩。这里民风奔放热情,当地人喜爱斗牛,并且热衷跳佛朗明哥舞。同时也是吉他之乡,近代古典吉他就发源并...【更多简介】

发现旅行
扫我
关于我们 新浪网旅游频道专业旅游网,全球华语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在线媒体。为网友提供权威实用的旅游资讯和景点信息,易操作的旅行攻略分享平台,和可信赖的旅游线路、机票酒店预订服务等。
精彩栏目
旅游景点酒店预订
主题旅游机票查询
旅行攻略热门专题
往日回顾发现之旅
关注我们 新浪旅游新浪资讯产品,每日推送旅游信息。

旅游频道业务合作: 010-82628888-3876

客服服务热线: 400-690-0000

旅游网站违规失信举报电话:12377 或12301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