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处古围屋,因为代有人才出而被称之为“儒林第”,它便是位于新丰县梅坑的潘氏儒林第。儒林,是儒家学者之群的统称,可见,潘氏家族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人才辈出,代代出有作为、有文化的人士,才能受此殊荣被冠以“儒林第”之美誉。
儒林第潘氏家族,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立世,曾经显赫一时。
潘氏儒林第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梅坑镇大岭村,潘氏儒林第是客家围屋四角楼的杰出代表,有六碉楼、一望楼的长方形四角楼。四角楼的主要特点是方形或长方形,围屋四角加建碉楼,四角楼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变化多端。
潘氏儒林第始建于清代,距今15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高的主楼称“行修楼”,共四层。门前铺排精致的鹅卵石,并做图案,门槛石刻有图案,大堂雕梁画栋,做工精细严谨。
“儒林第”碉楼顶部线条优美,装饰呈锅耳状,当地人也称其为“锅耳楼”。大门条石为框,木杠精巧,门槛石刻各式花样;大堂雕梁画栋,做工精细严谨;石阶铺排精致的鹅卵石,并做图案;墙体青砖经水磨加工,墙面砖缝清晰流畅。儒林第客属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杂草丛生的空地,褪色的砖瓦和墙壁,依稀能看清门上的“儒林第”三个字。虽然已残旧,但却掩盖不了它曾经的辉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深长的屋廊,破旧的木门,残损的门墙。如今,只剩下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愿意住在这里。也许是因为他们对这座围屋的深厚感情,而不愿离去,就想一直陪伴着它,守护着这里的故事,这里的记忆……
交通:
儒林第位于新丰县梅坑镇大岭村,105国道直达,距广州市区150公里,距深圳市区约205公里,距韶关市区约145公里。
广东古时一直是“百越之族”居住的地域,清政府在这里设置了广东省,于是广东的名称沿用至今。这里自古就是我国的富庶之地,早在秦汉时代已经有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到近代,广东更是成为商业发...【更多简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