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展业:灾后文物修复不妨抱残守缺

喜欢
大字
小字
| 2008年07月02日19:07

  作者:杨展业

  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正在紧张展开,受损文物的修复也摆上了台面。据国家文物局公布,地震中共有16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766件馆藏文物受损,修复需花费60亿元之巨。假如加上非全国重点的单位和文物,这笔开销就是天文数字了。

  看来,如何修复,值得一议。

  不妨“此起彼伏”。此,是指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国家级文化遗址和文物;彼,是指依附这些遗址新建的观光设施,甚至假文物。两者权衡,当然取前者而弃后者。且看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这次地震中“真留假毁”,战国时李冰父子修筑的堰体和清代建造的二王庙大殿基本完好,而上世纪90年代新造的山门、配殿等却损毁严重。灾害,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然的淘汰。近年来,为了赚取旅游收入,有的地方假托历史遗迹和传说,造了不少假古董,这些东西被灾害毁了并不足惜,不必占有珍贵的修复资金再去忙着恢复。

  不妨“抱残守缺”。漫漫中华史,在历代兵患和灾害中不知毁坏了多少古迹和文物,这是历史的代价、自然的痕迹。当初美轮美奂的圆明园虽好,如今剩下断垣残柱也能激发国人的爱国奋起之心、思古抚今之情。古希腊古罗马的宏伟建筑,现在仅保留一片废墟,不是没有资金和技术复原,而是这才彰显岁月的沧桑。近闻意大利人矫正比萨斜塔,故意保持一定的倾斜度,为的也是留下“残缺美”。同样,这次地震中受损的遗址和文物,能否也择其特点,保留一部分残缺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顺从大自然的造化,也有利于节省修复资金。

  还不妨“从长计议”。灾后重建,千头万绪,当务之急是让民众有家住,让孩子有书读。资源有限,生者为先,文物修复除必须及时处理的,理当让让路,放在日后慢慢行事。或许,留出一部分让后辈来做,会更体会当年的惨烈、前人的艰辛,会有更好的方案。中华土地灾害频仍,就文物保护而言,赶快要做的倒是各地文化遗址和博物馆从地震中吸取教训,研究科学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防灾抗灾能力。这样把资金用在刀口上,国人才放心。

文章标签

分享到:

我有话说

广告:草根名博有伯乐 广告:财经APP新版5特点
  智投·资讯行业专区 

176神龙毁灭,再现传奇

经典176神龙毁灭,江湖再现传奇。再续前缘

清华首套学习法-3步巧解数理化

2分钟找到切入点、5分钟出步骤、3分钟出答案,少一半步骤、省一半时间

必看数理化成绩差的原因

数理化成绩学不好,是方法不对,找出原因很重要。

初三高三成绩差怎么办?

初三高三成绩差怎么办?名师来点拨。

2014中考(高考)考什么?

2014中考(高考)考什么?“考点”预测!

2014(中)高考新题型曝光

2014(中)高考核心考点、新题型曝光,先人一步,掌握考点

惊:数理化竟可以这样学

惊:数理化竟可以这样学,名师点拨上名校。

孩子数理化成绩差的妙招

孩子数理化成绩差的妙招,名师解读。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