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历史悠久,广阔土地上孕育了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尤以江南和西南地区分布最多,保存最为完好。同里、周庄、乌镇……无一不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长街曲巷,古镇的气息韵味悠长,让人怎么也看不够。
细细品读,每个古镇犹如一本厚厚的书传,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这特色或是存在于街头巷尾的装饰之上,或是存在于郁郁葱葱的绿树之间,更是存在于古镇的一呼一吸里,直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江南古镇看得多了,今天,我带你们看一个广西的古镇——扬美古镇。
位于南宁市西南部的扬美古镇,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古镇始建于宋代,在明末清初达到鼎盛,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古镇。
更特别的是,自建镇以来,因为地理优势,公路、水路、铁路都会通过这里。所以一直到民国年间,扬美古镇都是近百公里范围内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
古镇的居民大多是来自山东,少部分来自广东,经商至此后定居下来。因为地处广西,周围都是壮族村寨,只有扬美一个汉人村落,是壮乡少见的汉族聚居地。因着这份独特的历史,扬美人保持着汉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吸收了壮族的部分优良传统,体现出了汉壮融合的特点。
扬美的民居也是如此,建筑风格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四平八稳、庄重典雅,同时也能看到部分岭南的传统特色,细腻中暗藏秀丽。
可惜,在饥荒的年代,因为壮民们都食不果腹,只有扬美古镇依旧繁荣,于是汉壮爆发了冲突。
1949年四月初九,附近12个壮族村寨联合起来,一起攻打扬美,大火烧了整整3天3夜。很多建筑都被烧毁了,现在还保存下来的明清民居只有700多栋。冲突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汉壮双方都伤亡惨重。扬美依然存在,但开始逐渐衰败。
到如今,往日风光早已不再,很多人或许从未听说过扬美的名字。但扬美依然保持着仅剩的明清时期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古色古香、韵味无穷。曾有人如此称赞:“桂北阳朔桂南扬美”,极言扬美古镇的魅力。你看,有些东西,即使是战争也带不走。
走进古镇,一座高高的牌坊上写着四个大字“扬美古镇”,向人们庄严地宣誓这里的骄傲。古镇内,明清古宅鳞次栉比。若是愿意,可以乘着牛车将古镇游上一遍。虽然牛车慢了点,但这样才更能细细欣赏这些优美的建筑。
古镇方圆6.5平方公里,三面环江。古树参天、翠竹成林,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园风光。踩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随处可见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它们用斑驳的痕迹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荣耀。
有几处,你们来了一定要看。
码头
作为曾经的商品集散地,扬美曾有8个古码头,从前人们到扬美赶集就是从古商埠码头上岸的。那时,江面上商船云集,货物运进运出,十分繁忙。
如今,再也见不到大船小船挨挨挤挤的景象,只有那浩瀚的江水永远流淌,葱茏的江岸时常焕新,一条石板铺就的阶梯从高处通向江边,记叙着无数的故事。
扬美现在仍然有8个码头,但因为左江建了水坝,淹没了扬美的沙滩和部分古码头,所以现有的大部分码头都是后来建的。
相比古商埠码头,金马埠码头则宽敞了许多。客船还会将远方的人们一趟一趟的运到扬美来,再一趟一趟的送出扬美去。
临江街
临江有条街,叫做临江街,是整个扬美古镇的精华所在。这条建于1832年的老街,有三百多米长,两边尽是青砖黑瓦、砖木结构的清代店铺,又被称为“清代一条街”。
街头的临江街门楼已屹立了几百年。
临江街的街面是用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石板镶嵌铺设而成,人们经年累月的踩踏,早已把石板磨得光滑。踩在上面,你就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某个古早的时光。三三两两的落叶点缀其上,带来一丝萧索。
冗长深邃的街道,被绿荫所遮盖,若是并排走上两三人,就会觉得拥挤。
街边的民居十分陈旧,却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历史。
常能看到学生来扬美写生,他们将古镇的美用自己的画笔再现出来,也让更多的人知道扬美、了解扬美。
举人屋
扬美古镇一贯民风古朴,崇文尚德。到明清时,举人、进士、禀生、太学士迭出,仅临江街就先后出了5位举人。
今天的临江街上还有一座很特别的建筑,叫做举人屋。
顾名思义,举人屋自然是住过举人的屋子。屋主人叫做杜元春,清道光8年时他参加乡试,一举考取了举人,朝廷赐授了他一块“举人”匾。
这之后,杜元春一直居住于此,“举人”匾也一直悬挂在举人屋的大门之上,供后人瞻仰。
屋子占地面积356平,分三进,布局合理、纹饰精美。虽然好多细节都看得不甚清晰了,但一点不妨碍它的底蕴深厚。
举人屋内保存有3个燕子窝。古人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还真的会有燕子飞到屋子里筑巢的。
明代和清代民居
继续沿临江街往前,有一座明代民居。内部是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屋内两面主墙都有7根柱子,分别代表生、老、病、苦、死、生、老。
明代民居后面还有一座清代民居,两座民居是同一户的,只是不同时期的建筑。
明代民居是木屋,清代民居是砖屋,青砖黑瓦,有种低调的沉稳。
室内高高的厅堂,名曰树德堂,提醒着人们注意德行。
黄氏庄园
扬美古镇内有一座黄氏庄园。建于清乾隆年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九百多平方。青砖瓦舍、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是古镇上很有代表性的一座清代建筑。
那时,一位外来的屠户在扬美卖猪肉,凭借着良好的信誉慢慢发家。后来就买下了黄氏庄园,从此在扬美定居。
细细看黄氏庄园的建筑,门楼、窗棂……都有十分精美的木雕彩画、砖雕、石刻等装饰。想必那主人虽然是屠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抬头,可以看到院门上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石狗,那是因为对面房子的尖角对着这边的院子,主人觉得不是很吉利,于是用一只石狗来挡煞,有的人也会挂个扫帚。
扬美人似乎很讲究这些风水运势,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卖小扫帚的,据当地人说是用来弹灰和扫晦气的。
清代禁碑
扬美曾经有非常热闹的古集市,可惜后来被烧毁了,现在大部分的日常交易改在了三角集市。
工艺品、古玩、小吃、蔬菜、水果,在三角集市都能看到。价格不贵、十分地道。
古集市虽然已经没有了,但旧址处还保存了一个清代禁碑。禁碑被玻璃罩保护起来,里面竟然长了草,也是很神奇了。
禁碑是以前官府对集市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用以维持公平公正。
碑上的文字被抄录在了背后的白色砖墙上,很是显眼。细细看来,前面几段,写着猪肉不可注水、不可占道经营等。没想到清代已经有注水猪肉了,原来这些现代市场上的问题古已有之。
碑中还写,若是有人胆敢违反,须罚银三两六钱,用于修庙。
扬美有三座古庙,三界庙、大王庙和钟馗庙,都不幸被大火烧毁了。
虽然后来都重建了,但听老人说以前三界庙里的神像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重建之后已经做不出原来的样子了,可惜了。
五叠堂
五叠堂也是扬美古镇一座典型的清代建筑,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同样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建筑有五进且层层叠进而得名。
五叠堂的精妙就在于站在第一进的大门往里看,后一座房厅总是比前一座的高,这“层层叠叠”的5间房取“步步升高”之意。
原先五叠堂是一家豆豉作坊,主人是做豆豉发家的。因着他家做的豆豉又黑又香,而且从不缺斤少两,于是生意越做越大,甚至做到了广东、东南亚一带。扬美豆豉也随之享誉各地。
再到后来,五叠堂一度被充公,属于生产队。曾经还出租做民宿,现在门口牌匾还是五叠堂酒店。据说施工队在装修民宿时,挖出了一大缸铜板,当晚就卷宝潜逃,消失无踪了。我估计如果只有铜板的话,应该还不至于连工程都不做就跑了,应该还有其它很值钱的东西,但究竟是什么,就只有施工队的人知道了。
后来五叠堂不再出租,就留给生产队摆酒席用了。
说完了古镇的建筑,还得说说古镇的美食。
扬美有三宝:豆豉、梅菜和沙糕。其实扬美酸菜也很有名,随处可见村民腌、晒梅菜和酸菜,梅菜和酸菜都是用肉芥菜加盐腌制而成的。
扬美梅菜
扬美的梅菜要经过2腌2晒。腌7天,晒干,再腌10天,晒干,有的甚至要3腌3晒,至少要1个月才能完成。时间、风、人力,组合在一起,会赋予梅菜滋味悠长的口感。
扬美酸菜
扬美的酸菜要用脚踩实,挤出水分,然后放到缸里再注入河水隔绝空气。
家家户户都会腌制,每次大概腌5、6天就好了。
其他地方做酸菜,不用脚踩,而是放药,所以会有种刺鼻的味道。但扬美的酸菜就不会,只有种浓郁的酸香,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这两缸水比较粘稠浑浊,就是差不多腌好的。
和很多古镇一样,扬美有种温吞的沧桑。但与它们不同的是,扬美的沧桑中又透着几分生机。扬美从众多的清代、明代建筑中传递出真、传递出善、传递出美,也教给一代一代的后人们。这才是古镇生生不息的源泉,不是吗?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
青云计划月度优质账号、TOP MEDIA计划百佳企鹅号、CFP/携程签约摄影师、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签约自媒体、秒拍达人、微博旅行视频博主、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
微信公众号:琰棱行摄记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