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从不缺闻名遐迩的旅行目的地。

  它的美映在江南的水乡里,藏在闲适安逸的古镇里。

  说起苏州的古镇,扳起指头一时都难以数清,并且大多已被过分商业化,说起来多少还有些遗憾。

  但也就是在这里,还有一处不为人知的小镇,它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桑蚕重镇,丝绸故乡,至今保存着江南古韵,居民还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纯粹的直击心灵。

   这里是篮球巨星姚明的家乡,这里有姚明难忘的童年生活。

  它就是震泽古镇。

  震泽镇上的老人谈及神秘的姚氏家族,都引以为豪。姚姓家族个个都是高个子,只要在镇上走来一个大高个,必定是姚姓无疑。

  震泽虽小,但水陆相间,曲径通幽,古街、古巷、古桥、古寺等都饱经风霜,每一处都充满传奇。一条頔塘河在镇上流过,千百年来,两岸居民的生活都与这条河息息相关,住在水边,吃水,用水,乘舟而行,这也应了唐代诗人杜荀鹤写的那句“人家尽枕河”,这也是他们的生活写照吧。

  许多的古镇已经离我们“远去”,变成了一个个的景区。震泽的周边有太多的知名古镇,以至它的名字被淹没了,它的辉煌也成为了过去时,以前那种“水中舟楫塞港,首尾相接,可谓依水成街,傍河成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也正因为如此,它传统的生活方式得以保留延续,人们还像往常一样过着悠闲的生活,在頔塘河边喝茶聊天,看日落月升。

  行走在古镇上,会经常看到河里有当地人在洗衣或洗菜,这样的场景好像已经远离我们很久,而在这里就是他们的日常,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这座古镇更具人情味,让你能感受到它跳动的脉搏。

  旧时镇上蚕丝生意兴隆,“茧丝上市之际,毂击肩摩,尤非他市所能及。”一业兴旺带动百业,茶馆生意也跟着火的一塌糊涂,遍布全镇,乃至周边的乡村集市也有茶馆分布。

  作为北方人,看惯了喝酒撸串,在震泽看到沿河两岸一桌桌的喝茶人,像看到了一道奇观。他们一壶茶可以从开板一直喝到打烊,绝无撵走茶客之例。茶客若临时走开还要回来续饮,只须将茶壶盖反盖,堂倌就心领神会不收茶具,茶客回来可以一直“孵”下去,称之为“摆茶”。

  有些人一天走两回茶馆而被调侃为“早晨皮包水,‘夜快’(傍晚)水包皮”,乃是晨起喝茶、傍晚洗澡的形象描述。

  据说旧时镇上还有茶馆兼营书场,开日夜两场。进场听书,须在门口买好书筹,书筹用长条竹片制成,其上烙上场名。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现代人都低头看手机,谁还去听书。如今更多的茶馆是小本生意,他们以安吉白茶为主,根据茶的品级一杯10-30元不等,还有60一壶的铁观音。说来价格还算亲民,因为水是可以无限续杯的,还会赠送瓜子等小吃。

  有家震泽四碗茶楼提供传统四碗茶,分别是待帝茶、熏豆茶、水泼鸡蛋和清茶。

  这四道茶说来很有意思,头道茶叫水泼鸡蛋,专门招待上门女婿的。为嘛用鸡蛋?我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

  第二道茶叫待帝茶,据说明万历皇帝曾经来此喝过,故得名,现在一般用来招待贵宾。这却是一道不用茶叶的茶礼,只是用饭糍粑干加糖冲水即可。这实际上就是泡饭,但也是富有诗情画意,饭糍粑泡开后,如白云片片,梨花朵朵,满屋生香,软而不烂,香甜适口,这真是生活的智慧。

  第三道是熏豆茶,主要是用熏青豆和茶叶,再辅以炒熟的白芝麻、晒干的胡萝卜和橘子皮,还有新鲜的震泽黑豆腐干之类,喝过之后感觉有点咸,此茶的特点就是多色多味,乡土气息浓郁。

  第四道茶是清茶,当地人称为淡水茶,清茶就是白开水和茶叶,最后这道才是真正的茶。

  这样的一套四碗茶只需38元。

  这就是我从诗词和小说里印象中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还有那古巷里走过的女子。只是在这丝绸之乡,她的油纸伞已变成了一袭红稠,在禹迹桥上悠然飘过。

  坐上乌篷船,在小桥流水间穿梭,听着从茶楼里飘来的吴侬软语,欣赏着沿岸的古建,从禹迹桥到师俭堂,从震泽徐老爷“徐半镇”到东吴孙尚香,只想在这古镇里悠悠的住上几日,好好的听那些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

  清晨,旭日初升,水面金光粼粼,河桥就已熙熙攘攘,闾巷里的主妇们挽篮提桶,纷至沓来,淘米洗菜,漂衣涮鞋,你上我下,络绎不绝。而河两岸各商家已经开始在门前摆起了桌椅,等待着茶客的到来。

  累了,就在頔塘河畔择一处茶馆,开一扇清凉小窗,品一杯清茶,看震泽生活日常,从日落到月升,任思绪飘远。

  交通路线:

  上海——震泽:A9高速至震泽、七都路口下。

  南京——震泽:沪宁高速转苏嘉杭高速转沪苏浙皖至震泽

  杭州——震泽:杭宁高速转沪苏浙皖至震泽

  湖州——震泽:申苏浙皖高速至震泽

  苏州——震泽:苏嘉杭高速转申苏浙皖高速至震泽

  收费标准:

  进入震泽古镇是不收费的,但是有一些小景点需要门票,可以在旅游服务中心咨询。

  倘若每次旅行都是一个章节,人生已是一本赏心悦目的书。

  ——@路灯摄影

推荐阅读

相关目的地

相关视频

更多>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