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擅长引经据典,不热衷咬文嚼字,写字越多越惜墨如金,近日甚至懒到想把文体改成当代诗歌,好省两笔墨水,又看到韩寒那篇《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中说“这年头纸挺贵的,好好的散文,写在一行里不好吗?现代诗人所唯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回车。”遥想当年高考前还瞬间幻想过作文用诗歌代替,终归是收住了鲁莽的心。我还是先好好练练回车吧,然后再来费纸。
每一场开篇都很难,难在自我的抉择,总想记下多一点思路,又恐无关冗繁,于是东拉西扯终将言归正传,干巴巴硬生生地拽回来。
写路线是一件既费力又不讨好的事儿,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空间范围广,如这篇,战线拉了两年甚至更久……其中包含了多家从2009年我开始从事生活方式互联网工作之时就已名声大造的店,有的已经改头换面,有的挪了地方,有的等不及先行告退了,永远离开人们的视野,只存在于记忆之中。
不论是你在鼓楼遛弯儿,还是作为游客有三天两晚、两天一晚的短行程,我都希望这篇叨叨会有所帮助。这几张耀眼阳光下的钟鼓楼和胡同三轮车,都是今年夏天拍的,那也是我30余年来第一次在家门口坐三轮车串胡同,不过真的于心不忍,有些坡路师傅骑着很费劲,真想跳下来……
十八茶膳
拍摄日期:2016 / 8 / 20
十八茶膳早在2009年就已经是京城美食界闻名遐迩的宝地,西餐+日料的神奇搭配,淡妆浓墨总相宜的珠帘照片无数次出现在眼前,它一直躺在我大众点评的收藏夹里,直到7年后,我来了,它用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是一条经久不衰的胡同小店传奇。
十八茶膳以门牌为名,在南锣东侧一条安静的小胡同里。小院规整,面积不大,曾是清代大将军僧格临沁官邸的一部分。
那天我和哥们儿是开门的第一桌客人,店员们还在收拾。院子用玻璃顶封了起来,院子里有个日式围坐的吧台位。
网查主厨黄研曾在日本皇家饭店餐厅学厨,学习过意式、法式、日本料理的烹饪,做出的菜品精巧别致,健康味美。7年后做饭的师傅早已是他人,但是菜的味道却是值得称道。
深深的原木色八仙椅,用着黑白两色的餐具,不论是西餐还是日料,分量都小比较精巧。
我始终对《深夜食堂》里出现过的小吃感兴趣,梅子茶浸饭几乎是看到必点的,小小一份,有着淡淡的茶香和梅子的清香。小时候经常吃汤泡饭,喜欢那种固体和液体在一起混沌的感觉,也可以说是糊弄,前几天听《吃喝玩乐大搜索》里边说烫饭,也是这个道理。上学时候的早饭经常是我妈把头天的剩饭加上白菜叶一起煮,淡咸味儿,简单好吃,如今也成了不可回复的记忆。
米兰式藏红花加鹅肝焗饭,是从我知道这店以来就闻名的招牌菜,量很小,草帽盘中一点点,芝士浓厚,鹅肝火候得当。一年半后的今天,我已经忌口了高脂肪高胆固醇鹅肝,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少去吃这种害鹅又害己的食物。
十八茶膳
人均:230块
营业时间:周一、三至周日 11:30-22:00
你不知道的地方
拍摄日期:2016 / 8 / 20
吃完十八茶膳往西溜达,按图索骥来到了想一探究竟的这个地方。名字真是一头雾水,起名字的初衷估计和我当年换微博名字一样,造成一头雾水是目的。
门牌号是对的,大杂院的门上还贴着禁止参观一类的纸,具体文字已记不清,试探着走过葫芦架下杂乱的小道,一家小门上是开合的栅栏,就是这儿了。
院子小小的,安放着一桌两椅,杂草自然生长,也平添了几许野趣。屋子里略显凌乱和简陋,看惯了精致的咖啡馆,也何尝不是一种旷世的风格。当然,我还是主张店主小姑娘好好收拾一下。
角落里玫红色的满天星,大团大团地吞吐着寂寞,我与哥们儿终究没耗过迟迟未能收拾完毕而迎客,提早撤退了,于是只留下了环境图。它的隐蔽,不失为一个闹市中的庇护所,如果你厌倦了规整的咖啡馆,这儿会是一个独辟蹊径的粗狂的小而美。
你不知道的地方
人均:65块
营业时间:14:00-23:00
可多生活馆&Kodo可多咖啡
拍摄日期:2016 / 2 / 21
可多KODO大家都不陌生,我更爱管它叫Zakka小店,日语“zak-ka”杂货的意思,也是一种从日本流传到整个亚洲的时尚设计现象。查到的总是生硬的概念,抓到手里的才是生活的模样。
日常所用的事物稍加改变颜色和形态,每一件都可以是心爱之物。锅碗瓢盆、杯盘碗碟……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我可以在这儿找到好多迷你的玩意儿,在这个店扔了不少钱,每种一买就是3个以上,除了自己还分给我的两个表姐。当我姐姐幸福不?
而在鼓楼东大街的可多和咖啡馆合为一体,更多了N个不走的理由。
可多
咖啡10:00-23:00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190号
生活馆10:00-22:30
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31号
聚恩园春饼宴
拍摄日期:2016 / 2 / 21
我痴迷于寻觅隐藏在胡同区的小店们,这种探店生活仿似寻宝,当然也有寻到雷的时候,炸了之后的硝烟久久不能散尽。去年春节寻到的这家无疑是个不错的宝。
从乐在精品酒店那条胡同一直往西走,几步之遥就有明显招牌,可是只有你进去之后才会发现,门实在太多了,七拐八拐才能得见真面目。拱形门那是公园里才有的货,花布面门帘是十多年前家里平房时的用度,红柱子,绿窗棱,柱头上的画儿,房檐儿下的檩子椽子,一切都是太熟悉的儿时物件,为何钟爱,这就是因。
几间北房做餐厅,店的服务基本上都是一家人在做吧,原汁原味儿的北京话口儿特别好听,这样才更能给北京的客人带来亲切,外来的客人地道的信息。
餐厅主打春饼,而春饼这俩字儿自带生活气息,那是极少在外吃到的东西,也是我第一次在家以外吃春饼。春饼的饼跟烤鸭的饼不同,会略厚实,卷起乱糟糟的合菜和酱肉,吃下去是规规整整的春天开始了。满满一大桌子,我和闺蜜两个人连一半儿都没吃完。
这儿适合带家里长辈,带外地的朋友来。如果你游荡在鼓楼,想吃一顿可口的北京风味,这里是很好的选择,能吃到家的感受。
只是红色的座椅和墙上的土黄帘子拉低了美感,好好软装一下是很棒的店。
聚恩园春饼宴
人均:69块
营业时间:11:00-23: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井胡同11号
Cafe Zarah
拍摄日期:2016 / 4 / 23
街边窗明几净的Café Zarah,在鼓楼东大街算是元老级的咖啡馆了,名字来源于老板朋友女儿Zarah的名字。这里也成了欧洲和亚洲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音乐、摄影和跨国界文化活动。
咖啡馆有个红砖遍地的宽敞院子,4月的时节枝叶还不足以蔽日,待到繁茂之时,想必下小雨都能当伞来遮吧。有百年历史的,经过改造之后变为现代工业风的简约空间。
二层有个大的活动室,以及露台。春天的阳光温暖有些耀眼,我和闺蜜坐在洋灰墙下庇荫处,看着身旁外国人带着孩子,跑跑闹闹倒也没有噪音,有条不紊。不喜咖啡,故无法品评,甜品种类超级少,大理石中规中矩。那时的周日有早午餐,但隔周有,且必须提前预订,一年半后的现在不知道了。
Cafe Zarah
人均:75块
营业时间::周一至四、日 10:00-23:00,周五、六 10:00-01:00 14:00-23: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46号
繁体字咖啡馆
拍摄日期:2016 / 2 / 21
总在不经意的时候想起在台湾的短短几天时间,留下的长长记忆画面,想起认识的台湾朋友柔声细语、礼貌有加的模样,也会想起从台北到台中的高铁上,小孩儿安安静静地学习笔画拼音的震撼瞬间,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阵地大陆,这种笔画拼音在绝大多数人眼里已经跟玛雅文字一样,是个天书。语言文字,文化这个东西需要容器,人是最好的传承载体。像生物进化的阶段图形一样,繁体字是中国文字变化中的重要一环,体现着象形字的演变之美,由来之因。如今,我们已互不相识。
北京的咖啡馆多如牛毛,以传承繁体字文化为己任的只有这一家。文字无声无息,来者轻声细语,可在北京文青中无人不知晓,甚至连老外都来体会。
关于这个咖啡馆和老板的资料,网上一搜有N篇报道。老板台中人,名叫李雪莉,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广告策划人。不甘于一生逡巡在小小的领域,来到北京十多年,开设了这家咖啡馆,希望它成为台湾在中华文化扩散的原点之一,让人们了解繁体字,爱上繁体字,认识笔画间隐藏的汉字故事。
冬季的阴霾没有因为立春的到来而放晴,我们在车辇店胡同小小的店里是寻找温暖。老板和店员小姑娘不殷勤也不怠慢,每个客人都能有自己的心理空间。书架上一本接一本排满了台湾的繁体字书,其中很多是雪莉从各地搜罗来的绝版书和杂志,我在拼凑的脸上仿佛看到了李立群和钮承泽。
扑克牌的红丝绒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主题甜品,很好吃。每位客人点单后都会收到一张字帖和一根笔,写完它就可以享受九折。相信很多人都快忘记了在格子里写字,笔和粗糙的纸摩擦的震颤,提笔忘字是我们这些手机电脑智能输入法培养出来的好能力。
如今,车辇店已成为记忆,繁体字搬到了后鼓楼苑胡同4号,新店址我还没有去过,网上的图片看起来更加宽敞,老板也在店里开起了繁体字私塾,给客人们讲解汉字的演变,让更多人对文字有更多的感触。
繁体字咖啡馆
人均:64块
营业时间:周四-周日 11:00-22: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后鼓楼苑胡同4号
MsMood(已歇业)
拍摄日期:2015 / 12 / 13
南锣鼓巷东侧有条菊儿胡同,茫茫平房丛中出现了一座楼房,那是一轻研究所,从门口经过如果不是熟客,不是慕名而来,是不会知道机关大门之后藏着荣禄府邸一座欧式别墅的。
荣禄深受慈禧太后的青睐和恭亲王奕訢的赏识,是戊戌变法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菊儿胡同7号院里的二层洋楼就是当年荣禄府主要建筑之一,解放后还做过很长时间的阿富汗大使馆,后来交给北京一轻研究所管理,又出租给了童趣出版社。
府邸基本格局保存完好,台阶、会客厅,留声机、原木家具、奢华老沙发、吊顶灯,目力所及总有种进了《情深深雨蒙蒙》依萍家的错觉。
那一年,这个府邸被名叫MsMood的甜品店包圆儿了,一时间成了京城文艺姑娘们的私会地。后来,甜品店搬出了洋楼,两年后的今天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昔巷(已歇业)
拍摄日期:2016 / 2 / 21
如果我有一个大房子,我不要什么北欧极简,不要现代中式,不要日式美式,我想还原八九十年代家里的样子,摆满我的玩意儿,那些你们想扔的,我都收着,拿出来当宝贝……可是,我没有大房子,这些东西也再难找寻了。
图中的这家就是昔巷,把70-90年代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学习所见所用的物件全都收纳在这个不小的平房里,布置就是当时家里或者学校的样子。黑板报、老家具、燕舞录音机、小霸王游戏机、把儿缸子、团员证、折叠竹尺子、铁皮玩具、风琴、缝纫机、老收音机、蓝秋衣运动衣……吃饭的餐具是绿白色的搪瓷碗,喝的是麦乳精……
年虽未老,已老泪纵横。
又要说到09-10年,那时候北京乃至全国的生活服务互联网没有几家,怀旧主题餐厅昔巷,只有80后才能进的8号苑火锅,建外soho的巨鲸肚黑暗餐厅、西单的木马童话黑暗餐厅、武侠主题的风波庄、地安门的便便满堂便所主题餐厅……都是主题餐厅专题必收录的。
在写这篇的时候,上点评搜昔巷的资料,发现店已不存在。如今还存活着的只有8号苑和风波庄了。
像孟庭苇的歌声一样,带着一丝澄澈的凄美,昔日与我们挥手而别,昔巷亦然,该说再见了。
作者:那敢情好了
探索隐蔽去处 分享小众旅行
北京土著,伪文艺青年,自由摄影撰稿人。假期时间丈量世界,工作间隙写字拍片儿,生命不息,行走不止。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