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落榜进士

  颐和园是举世瞩目的皇家园林,虽然曾几经战火的洗礼,但仍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导演娄烨也拍过一部名为《颐和园》的电影,主演是郝蕾和郭晓冬。我一直不明白影片叫《颐和园》跟那些政治事件,和一群年轻人的恩怨情仇有何关联,也许就因为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在颐和园附近的那个校园吧。影片深深打动了我,是啊,年少的时候我们追求想要得的,得到了又想要的更多,终于得到了,却发现真正拥有的并不是眼前的,想重新来过,人生已经不允许了。我带着那无法释怀的心绪,走进了真正的“圆明园”。

  清朝末期风雨飘摇,国库紧张,而大清帝国的实际掌门人慈禧挪动了海军经费,一掷万金的修建了这里。早在从康熙到乾隆时期,都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营建圆明园,而乾隆以给母亲祝寿的名义,在今天的万寿山,开始了清漪园的修建,这便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颐和园的前身。

  其实在辽金以前,北京的西北部还是一片荒凉废墟,在附近山上源源不断倾泻而来的清泉,慢慢在这里汇聚成了湖泊,附近和因为战乱而来的百姓,在这里放鸭养鱼,在湖中栽莲植藕慢慢营造出了一片山水秀色。颐和园创造了平地叠山造园的园林格局,因势植树栽花,依山构亭驻台,使古代园林的设计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也让我们后人在游历的同时,充满了对下一个景点的期待。

  清王朝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庞大帝国,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统治者为了维系江山一统,需要坚固不同民族的利益,也要兼容不同民族的文化,这里的藏式佛教建筑须弥灵境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有一个景观创作叫做“借景”。无论是大规模的皇家园林还是咫尺庭院的私家园林都很讲究这种手段,尽可能的把外围的风光纳入园林图画中,达到更加丰富的效果。颐和园充分的做到了这一点。

  皇家的颐和园囊括了名山大川,园林寺庙,呈叹出了让后人惊奇的园林典范。颐和园,这本是大清帝国鼎盛时期的建筑,代表着清代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准,而随着王朝的衰落,遭到了侵略者的无情摧毁,它在这里目睹了王朝的最后挣扎,苦难,覆灭。。。

  [图。一 ▲ ]

  [图。二 ▲ ]颐和园的正门是东宫门,这个门是以前只能是皇帝才可以出入的。

  [图。三 ▲ ]

  一进门便是。“仁寿殿”。它是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等,雕制均极精美。殿内的鎏金手术和这朱红色的大门,依然显露出皇家的威严。

  [图。四 ▲ ]

  殿前的摆设慈禧老佛爷让“凤”取代了“龙”的位置。

  [图。五 ▲ ]

  [图。六 ▲ ]

  也许是节假日的原因,游人不是很多,这样正好让我能仔细走过每一个地方,少了那人多的拥挤和喧嚣。

  [图。七 ▲ ]

  “谐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

  [图。八 ▲ ]

  圆明园中的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图。九 ▲ ]

  [图。十 ▲ ]

  [图。十一 ▲ ]

  [图。十二 ▲ ]

  [图。十三 ▲ ]

  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这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图。十四 ▲ ]

  [图。十五 ▲ ]

  [图。十六 ▲ ]

  [图。十七 ▲ ]

  [图。十八 ▲ ]

  [图。十九 ▲ ]

  [图。二十 ▲ ]须弥灵境下的白皮松。在这里宛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晚景图画。

  [图。二十一 ▲ ]

  [图。二十二 ▲ ]

  随风飘落的叶子,洒在了地上,它们融叠在一起,格外的好看。

  [图。二十三 ▲ ]

  城关是颐和园的特殊建筑,与地形配合,增加了雄浑的效果。颐和园有多出城关,颇有城关漫道的气势,但比真正的城关规模要小很多。

  [图。二十四 ▲ ]

  [图。二十五 ▲ ]

  “苏州街”。又称“买卖街”。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现在的景观为1986年重修。时过境迁早已没有了太监,宫女的喧闹和游戏,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商家,而少了很多乐趣。

  [图。二十六 ▲ ]

  “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

  [图。二十七 ▲ ]

  江南地区号称水乡,河网密布,慈禧和光绪一生中并没有下过江南,但这种画舫建筑在皇家园林中并不少见。到了这里足以引发人们对江南风光的联想。

  [图。二十八 ▲ ]

  “清晏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只可惜我去的时候并没有下雨。

  [图。二十九 ▲ ]

  远眺佛香阁。。。

  [图。三十 ▲ ]

  [图。三十一 ▲ ]停泊在水中的石舫和旁边的船依岸而停,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靓丽的风景。

  [图。三十二 ▲ ]

  [图。三十三 ▲ ]

  夕阳下的万寿山依旧巍峨,昆明湖依旧清澈,在华丽的楼台和茂盛的花木覆盖下,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这里欣赏观光,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一样,陶醉在这片自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的绝世丽景中!

  [图。三十四 ▲ ]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  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慈禧也在这里囚禁了光绪,从而封存了德宗改革救国的最后一丝努力,直到他的生命终结,也没能再从这里走出。

  [图。三十五 ▲ ]

  这是我们最熟悉的颐和园景色吧,在黄昏的淡淡雾气中,显得分外迷离和飘逸。此时的我也如醉如梦,仿佛如到仙境一般。。。

  [图。三十六 ▲ ]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一派富于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图。三十七 ▲ ]

  昆明湖龙舟远山雾霭中的塔。

  [图。三十八 ▲ ]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图。三十九 ▲ ]

  我边走边拍,慢慢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但我却不自给的陶醉在这其中,于是索性放下了相机,慢慢的欣赏这里的黄昏美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转眼已经百年过去了,这里曾经倾注了大清国心血的建筑,当帝王,太后在这里游山玩水时,又是怎样的情怀呢?时至今日,时空交错,光阴如梭,我站在昆明湖畔,心中的思绪无法言传。。。    

  小贴士:

  1。地址:北京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交通:颐和园有五个门对外开放,最为熟悉的就是北宫门,乘坐地铁4号线在北宫门下,从D口出,或者在西苑站下,从C口出,还有很多公交车终点就是东宫门。

  2。颐和园的门票有两种,一种是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有半价票。一种是颐和园联票:60元/张(旺季),50元/张(淡季),没有半价票。颐和园联票包括颐和园门票和园中园门票(园中园包括文昌院、德和园、佛香阁苏州街)。仔细游览下来的话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

  3。饮食:在颐和园中有很多有特色的餐厅,都有快餐,在园内还有很多零食和方便食品的售卖点,如果买的是套票,可以在苏州街内吃饭,在北宫门和东宫门外还有很多饭店和快餐店。

  个人简介:落榜进士: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旅游杂志撰稿人、新浪旅游自媒体达人、搜狐旅游金牌自媒体达人、去哪网聪明旅行家、艺龙旅游体验师、乐途旅游达人、酒店试睡员。新浪微博: @落榜进士  QQ:250181988(请说明来意) 微信:wudan365   E-mail:wudan365@qq.com

推荐阅读

相关视频

更多>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