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世界拉祜族主要聚居地,在弘扬拉祜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维护边境稳定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澜沧县就提出了实施“拉祜文化名县”战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肯定。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抓好抓实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工作。
一、抓好民族文化规划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超前谋划,提出了“拉祜文化名县”战略,着力打造“拉祜文化”品牌。在城区规划建设了“一轴四景”,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个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点(基地),全县161个村(社区)都组建村级文艺队,并对文艺队长给予补助。
二、抓好民族文化保护
相继出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文化保护传承决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艺创作奖励办法》、《澜沧县加强原创歌舞创作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施办法》等规定,为保护民族文化构建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拉祜族口述文学《牡帕密帕》、拉祜族芦笙舞分别被列为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大民族文化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2012 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保护试点;2012年11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3月,如期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遗文本等文件。
三、抓好民族文化载体
围绕“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文化站,50%的村委会有文化室”的目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20个乡镇文化站综合业务用房相继建成使用。通过文字、图片、声像、活动等载体来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出版发行了《拉祜族史》、《快乐拉祜》、《黄月亮》等书籍和光碟,编排了大型歌舞诗《牡帕密帕》等精品节目,到省市演出,得到一致好评。
四、抓好民族文化开发利用
走“弘扬文化—打造品牌—构建产业—加快发展”的路子,是实施“拉祜文化名县”的必然选择。一是将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并作为重要产业来培植,通过文化的渗透,提升产业质量,努力打造澜沧独具魅力的拉祜文化旅游品牌。二是以打造扩塔(春节)拜年习俗、阿朋阿龙尼(葫芦节)等传统节庆日为契机,提升拉祜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节庆经济。三是利用民族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了群众增收。今年春节期间老达保演艺公司文艺演出收入近20万元,让群众将民族文化演出作为谋生的路子,增收致富。四是以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澜沧民族民间工艺品为主体,鼓励支持相关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活动,使更多的澜沧文化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
五、抓好民族文化人才培养
澜沧县注重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设民族文化传承课、加强文艺骨干和非遗传承人的培训,组建原生态文艺团队、传承文艺队,与云南民大等高校合作办学等形式,加大培养民族文化人才力度。对具有独特技艺的民间艺人进行建档管理,全县共有4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保护名录,有147人被评为传承人。组建了澜沧县“小芦笙”艺术团,挖掘并成功推出拉祜族歌手扎约,酒井乡老达保演艺公司和南岭乡野阔拉祜演艺公司,使他们分别走进了国内外舞台,展示了澜沧拉祜族的独特魅力。
澜沧县通过“拉祜文化名县”战略的实施,拉祜文化名声渐响。澜沧原生态音乐人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进行演出。2013年7月底,国家民委组派澜沧县民族文化工作队赴希腊参加第九届国际民俗舞蹈艺术节,实现了拉祜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4年澜沧县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同时,通过30集大型民族题材电视剧《茶颂》、电影《回到爱开始的地方》的播映以及参加最美风景县、最具魅力村寨的评选等一系列文化外宣活动,拉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备受关注,正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澜沧县政府办 李应玲)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