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战役遗址位于云南省西部龙陵县腊勐乡大垭口村和松山村,是1944 年中国远征军全面进攻日军于滇缅公路设置的防御制高点松山的主要战场,亦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缅战场中最重要的山地攻坚战场。遗址主要集中于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大松山山顶一带,沿滇缅公路两侧分布,包括大松山、小松山、黄土坡、阴登山、滚龙坡和大垭口等地。主峰大松山山顶(亦称子高地)海拔2019 米,面积约4 平方公里,现位于国有林范围内。松山战役遗址内现存有远征军及日军战后留下的大量爆破坑、战壕、掩体、暗堡、机枪位、兵舍、马厩等战争遗存,其中松山主峰由 TNT 炸药炸毁的主堡落坑仍清晰可见。此外,在旧址范围内,日军占领松山地区后修建的蓄水池、练兵场等遗迹及战地医院等设施原址均得以保存。在龙陵城区内仍保留了多处日军侵华历史遗迹,包括驻龙日军司令部旧址、驻龙日军军政班本部旧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旧址、日伪县政府旧址、东卡日军碉堡、老东坡日军阵地等。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日军于同年 5 月初自缅甸长驱直入,先陷我国畹町,继占芒市,以侵龙陵、腾冲,染指怒江,图谋昆明。中国军断然炸毁惠通桥,阻敌于怒江西岸,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日军进驻怒江西岸后,将松山作为警备中心、进攻据点和防御支撑点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修建了坚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在滚龙坡(日军称本道阵地)、大垭口(日军称中间阵地)、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日军称横股阵地)、马鹿塘编成7个据点群,共有子母堡40 多座,堡垒互为侧防,其堡垒为地堡,堡垒外围遍布蛛网状交通壕,以连接各主要阵地,而交通壕侧壁凿有大量洞穴式掩蔽部,连缀着大量散兵坑。整个防御体系在松山地下形成了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且伪装良好,无论空中还是陆上均不易查觉和破坏。
1944 年,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松山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因此松山战役成为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战役。1944 年 5 月,中国远征军反攻松山,至9月7日,全歼松山守敌,松山战役取得胜利。松山战役共歼灭日军1276人,而远征军伤亡达7763人。
松山抗战的重大意义和重大影响
松山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山地丛林攻坚的典型战役,也是第一次我国抗战以来的战略反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全歼日本侵略军的光辉战例。他鼓舞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夺取反侵略战争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严重打击和动摇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宣告了他们必将灭亡的命运,它铲除了日军设置在滇缅公路上的最大障碍,使中国远征军及其作战物资能顺利运往前方,加速了中缅对日作战的全面胜利。该遗址为研究二战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源,是我们开展军事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统战交流的活教材。
松山战役遗址保护开发
2006年6月,松山战役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保山市人民政府把“松山战役遗址”做为云南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来规划建设,着力打造松山抗战文化旅游品牌;2009年下半年,中共龙陵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由龙陵县文化体育局牵头,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松山战役 遗址历史文化资源普查队,并聘请《1944:松山战役笔记》作者余戈、二战史研究学者戈叔亚为顾问,投入50万元,完成了遗址的全面普查,形成了普查报告,在此基础上,把遗迹点标绘在1:1000的地形图上,并着手开始进行规划工作;2010年,龙陵县在编制《龙陵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龙陵县文化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均把“松山战役遗址”列为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制定了详细的项目建设年限、建设内容及投资金额等规划内容。同年,该遗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2013年9月, 完成402座单体雕塑组成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落成仪式。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