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人文—凤翔东湖
凤翔东湖位于宝鸡凤翔县城东关,是陕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凤翔东湖古为“饮凤池”,相传周文王元年瑞凤飞鸣过雍,在此饮水而得名。凤翔东湖系大文豪苏轼在古饮凤池的基础上修建而成,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著名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倡导官民疏浚扩池,引城西北凤凰泉水注入此池,并种莲植柳,建亭修桥,使湖既可以灌田,又可供游憩。因湖在城东,所以命名为“东湖”,与杭州西湖雅称“姊妹湖”。
湖景特色
有内外二湖,内湖为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疏浚,外湖是清光绪年间开凿,统称东湖。湖中建有洗砚亭、君子亭、春风亭、鸳鸯亭等,外湖建有山庄、苗圃、荷塘等。系城区风景湖。
湖内水荷交融,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建筑古朴典雅。湖心景区以“君子亭”为核心,湖面相通巧分为三,亭榭棋布四周,岸渚交映成趣;观小娇亭,精巧玲珑,看“鸳鸯亭” ,煞似鸳鸯戏水;置会景堂,可品茗观景,临风怀古;登一览亭,可远望终南,近看雍山雍水,一景一物,别具匠心。
人文特色
东湖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见长,苏东坡修筑的凤翔东湖,既给东湖留下了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在东湖和为东湖而写的诗文共有一百八十多篇,其中千古传唱的名篇就有《喜雨亭记》、《凌虚台记》、《凤鸣驿记》、《思治记》、《凌虚台诗》 等。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诗文书画、亭廊阁壁,给人以古朴典雅,恢宏壮阔,博大精深之感。特色景点有凌虚眺远、岸柳飞雪、石螭吐甘、沧浪瀑布、曲桥观鱼、断桥叙史、喜雨怀苏、洗砚直谏、君子吊古、苏祠仰象、墨海揽胜、牡丹争艳等。
东湖有景点二十余处,湖面五万七千六百多平方米。集亭、谷、楼、阁、廊、堂等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性园林。
东湖大门
东湖北大门创修已久,建国初期只余牌坊一座。1985年县人民政府决议恢复修建东湖北大门。经省内外多位专家考证研讨,以宋代建筑风格恢复。当时的陕西省省长李庆伟为东湖北大门题写了匾牌。
就是功德牌坊,创修于公元1519年,当时我国园林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北门是必备之景。时任凤翔知府的王仁,为完备东湖园林景色,创修了牌坊,并亲笔题写了“东湖静影”四字牌匾。在北门之左,有个张口吐水的石龙头,叫“苍石螭”,这是东湖水流的源头。苏东坡“东湖”诗中写的“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借 腹中过,胡为月眈之”的苍石螭,就指的是它。
历史
北宋时,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秀丽的亭台楼榭。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又改名为东湖,延续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在修建凤翔东湖二十年之后,苏东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东湖与西湖称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东湖的柳。
艺术
凤翔东湖北岸的“苏公祠”内还珍藏着苏东坡的真迹竹、兰、菊、梅画及墨迹石刻多种以及历代文人墨客诗词石刻一百五十余通。
环境
凤翔东湖占地16公顷,分内、外湖两部分,有景点二十余处,湖面五万七千六百多平方米。湖莲碧盖红芳,湖岸古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建筑古朴典雅。湖心景区以“君子亭”为核心,湖面相通巧分为三,亭榭棋布四周,一景一物都别具匠心,集亭、谷、楼、阁、廊、堂等古代建筑精华于一处,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历史性园林。
温馨提示:
凤翔东湖门票:10元
交通:
客车
1、从西安城西客运站乘西安至凤翔的班车,在东湖下车。
2、从宝鸡汽车站乘发往凤翔县城的汽车,在凤翔县城转车前往。或乘坐宝鸡市内的一日游旅游车可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