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旗古镇——赊出来的历史品出来的生活
一座小小的河南古镇,却拥有九座城门;随处走走,便可发现原本应藏于皇宫内院的装饰———社旗,这个东汉刘秀曾赊酒,并借店旗起义的地方,清朝时便已发展成全国四大商业重镇之一。虽然这里早已归于平静,但曾经的辉煌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也早已渗透在小镇如今悠闲的慢生活中。步入其间,似饮一杯醇香老酒。
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到处都烙有祖先留下的印记,这也让河南南阳的社旗县给人的第一印象原生态十足。也难怪,社旗是河南很早的居民居住地之一,小镇恬静悠然的生活稀释着现代的压力,古朴巍峨的建筑夹杂着历史的沧桑。
社旗悠久而特殊的历史,让这份古朴沉淀得尤为凝重。初来乍到的人难免疑惑,一座小小的镇子,怎么会有九座城门?原来,在东汉建立之前,刘秀在这里赊账并借店家印有“刘记”字样的店旗起义。刘秀称帝后,想起了社旗,于是便将当时他赊账的兴隆店改名为赊旗店,简称赊店。赊旗?社旗?随着历史的沿革,或许社旗县的名字便被字变音不变地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其实在汉朝,社旗就已发展成中原有名的大镇,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经济更是达到鼎盛。清咸丰年间这里不仅修建了城墙,还模仿皇城的规制设立了九座城门。城池环城十六里、高三丈六,马道、烽火台等一应俱全。
晋陕峡谷古镇群——即将隐退的千古风流
与黄土高原上的崎岖道路相比,峡谷水路还是要便捷许多。当年,无数的陕西、山西商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无所畏惧,满载货物顺峡谷南下北上。峡谷两岸数不清的码头渡口、村镇集市也随之兴旺,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个喧嚣热闹的商贸重镇,碛口、吴城、招贤、三交……黄河水道,孕育了这些古镇的富贵荣华。
过去的千百年里,黄河古镇几度兴衰,洪水、战乱在这里周而复始。最终,商旅散去,古渡荒芜,一座座古镇也逐渐沉寂,直到如今。
对临县碛口古镇的最初印象,还是源于那两句民谣――“驮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
前一句极富张扬,夸赞之情溢于言表,是描述当年碛口码头巨大的货物吞吐量,后一句则从百姓日常生活的视角,展示了碛口这一古老商贸都会的繁荣。
作为晋陕峡谷里著名的水旱大码头,碛口的辉煌并不遥远。
在今天走进碛口,只要稍稍说明来意,几乎所有的当地人都会对你津津乐道,谈兴最浓的就是古镇曾经的繁华。他们会讲述古镇商铺如何名扬四海,船筏如何云集大河,驼铃如何回响山川,以及那些发生在豪宅大院里的故事传说。顺着他们的指点一路走去,只见浩瀚黄河在峡谷间暗流涌动,时而波涛冲天,那些沿河修建、依山就势的店铺商号、货栈大院此起彼伏。尽管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建筑仅存断壁残垣,但这不要紧,断壁残垣恰恰印证了古镇的悠久历史。来到碛口,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极具规模的古建筑博物馆,处处让人感触到古镇昔日的辉煌。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碛口这个“弹丸之地”的赫赫声名呢?首先还是来看看碛口具体的地理位置――碛口地处当年山西与内蒙古、晋陕商道水陆交通的中心点,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其次,碛口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湫水河携来了大量泥沙,挤占黄河水道,黄河河床在碛口由400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极有胆识的老梢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于是,雄心勃勃的商人们只有“望碛兴叹”,极不情愿地将满船的货物卸在碛口岸边,再雇佣驮队经陆路转运。
陕西是华夏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0万年前就有蓝田人在此生息劳作,从公元前11世纪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陕西省是我国文物古迹荟萃之地,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古长安...【更多简介】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