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字少游,号淮海,江苏高邮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晃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熙宁十一年(1078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序并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 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下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前不久在游览无锡惠山“寄暢园”时了解到,该园为秦观后裔秦金所创建。秦金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先后任过兵部、礼部、户部、工部尚书。另外,还了解到井冈山时期的中共最高领导人秦邦宪(博古)也是秦观的后裔。后来还发现秦观墓建在惠山南麓。于是,在看过荣德生墓之后,便向公园工作人员打听秦观墓的确切位置。他们指着“太湖花卉园”东侧的惠山二茅峰说,秦观墓就在那座山的半山腰上。
穿过南北向的钱荣路,沿着山脚向北行走了1公里左右,便看到公路东侧有一片很大的停车场,场上有幢坐南朝北的建筑。看得出这是上山游览的入口。仔细看,那幢建筑东侧有座小平桥,过平桥就是上山的盘山道,于是驱车向山上开去。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道向山上开了一段路,便看到了指路牌上标有秦观墓的前进方向。
盘山路上非常幽静,游人也很少,满目都是苍翠欲滴的树木。快到二茅峰时,路边出现了一座花岗岩石坊,坊额上刻着“秦观墓”三字,朝路一侧的柱联是“东南淮海;国士无双”。秦观字淮海,无锡地处东南,故黄庭坚在诗中称其“东南淮海,国士无双”。石坊朝南一侧还有一副柱联,刻的是“记得踵三隐;岩柯相与邻”。这里的“踵”是追随的意思。“三隐”是指南朝周续之、刘遗民、陶渊明皆不应朝廷征命,隐入庐山,号“浔阳三隐”。唐代诗人宋之问《游称心寺》诗云:“释事怀三隐,清襟谒四禅。” 另外,陶渊明诗有“托体同山柯”之句。这副柱联是说秦观生前士途坎坷,常有归隐山林之心。死后安葬在惠山之麓,与岩柯为邻,算是最佳归宿。
石坊旁边立有一块介绍秦观墓的石碑,看了上面刻的文字,才知秦观去世后灵柩先是停放在其故乡苏北高邮。南宋绍兴初年,其子秦湛任常州府通判(宋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官为从八品,辅佐四品知府,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府发布的命令须经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时将其灵柩从高邮移来无锡惠山,与妻子徐氏合葬惠山南坡。
对于这段历史是颇费猜测的。秦观一生士途不顺,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六年间几次被贬谪。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政局瞬变,苏轼等“旧党”被贬出京。秦观先被贬为杭州通判,因御史刘拯告他重修《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因而在前往杭州途中又被贬至处州(今浙江丽水市)任监酒税。到了处州,秦观学佛以遣愁闷,常与僧人谈佛聊禅,并为僧人抄写经文。此举又遭小人诬陷,状告秦观私撰佛书。
《宋史·文苑传》载:“使者承风望指,伺候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在湖南)”。削秩是将所有的官职及封号除掉,是宋朝对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秦观方至郴州又移至横州(今广西横县)编管,元符元年(1098年)又移迁雷州(广西雷州半岛)编管。眼看离京城越来越远,归乡无期,秦观自赋挽词,道尽心中凄苦。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局逆变,迁臣多被召回。秦观被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当年五月行至藤州(今广西藤县),出游光华亭,索水欲饮,水至,笑视而卒。
可见秦观去世是在元符三年(1100年),而南宋绍兴元年为公元1131年,离秦观去世已有31年。这时秦观灵柩肯定已经入葬。按民间习俗,入葬灵柩是不会轻易移动的。而惠山的秦观墓是与其夫人徐氏的合葬墓。我想,徐氏肯定比秦观年轻,且秦湛为徐氏所生。徐氏晚年随秦湛来常州生活。徐氏去世后,秦湛便决定将秦观灵柩移至无锡惠山与徐氏合葬,这样做法也合礼数。据无锡《秦氏族谱》记载,秦湛子孙聚居在无锡与常州接壤的胡埭镇,离惠山不远。以上猜测纯属个人臆想,有待史家考证。
秦观墓还在石坊下方。穿过石坊,顺着黄石砌成的台阶向下步行,下面是一条布满青苔的小道,两侧是茂密的香樟林。到了下面,方知秦观墓正在修建一座花岗岩碑亭。亭中一块石碑已经刻好,正面刻的是“建炎四年诰”,建炎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诰,是皇帝发布的命令。建炎四年是公元1131年。
碑亭后侧是一圈用黄石砌筑的墓墙,不大的墓地上砌有五级花岗岩台阶,台阶之后是一座用乱石垒筑的坟堆,坟前立有一块青石墓碑,上刻“秦龙图墓”。据在公路边看到的石碑上的介绍,这块墓碑刻于清朝嘉庆年间。墓前一张石祭桌,一只石香炉。坟堆左侧有一口2米直径的小水潭,旁边石壁上刻有“圑瓢泉”三字。墓园围墙前侧立有几块花岗岩石碑,上面刻有秦观诗词。虽然现场还在施工,显得有些零乱,但秦观墓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能看到这些保存近千年的古迹,实在不虚此行。(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常州晚霞客)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