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 正文
上海滩名流捐屋筑碑:石碑上用墨汁划了个大叉,写了“红卫”二字
“董竹君、筱月珍、张鉴亭、陆奇奇、盛呆呆……”这些上海滩商界文艺界名流的名字刻在两块汉白玉石碑上。至于被发现的第三石碑,则用墨汁划了个大叉,写了“红卫”二字。
原来康定路87弄的99号是一幢看起来十分普通的两层民宅。在2004年动迁之前,这里曾住过几十户人家。当时动迁的时候,这幢房子曾因居民报料而延迟拆除,房子里居然藏着宝贝!
据居民反映,有两块神秘汉白玉石碑各自藏于楼梯两侧的两间屋子内。当时墙上还糊着厚厚的报纸,等报纸被撕开后,人们才发现墙内居然还镶嵌着刻有人名的石碑。这两块神秘的石碑是用汉白玉制作的,长约60厘米,宽50厘米,厚6厘米。其中的两块石碑上竖刻着许多人名。其中一块上有筱月珍、张鉴亭等名字,采用阴刻,共有100个名字;另一块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董竹君等人的名字。
董竹君是商界女强人、筱月珍是沪剧明星、张鉴亭唱的是评弹、陆奇奇演独角戏、盛呆呆演滑稽戏……这些名字怎么会出现在一块石碑上呢?
这幢房子的结构很奇怪,不像一般的上海民宅有灶间、卧室、客堂等,它的每一间房都显得很空旷,似乎当年造房子时,并不是为了居住。附近的居民回忆说,这幢房子应该建于抗战年间,有说是育婴堂,也有说是解放后曾做过泰兴路二小的课堂、解放初期为昔日舞女开过培训班、做过淮剧团的宿舍……众说纷纭,却没人能说出个究竟。最为集中的一个猜测是这幢房子曾经由这些商界名人和戏剧界名角捐助而建,由此就在每个被捐助的房间内设置石碑,刻下名字。
这两块石碑的起源问题暂时解决,更加令人感叹的后来发现的第三块石碑。在发觉前两块后,文保专家和静安地产置业集团动迁办的工作人员又根据居民报料,在大门外的水泥墙上找到了第三块石碑。这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足有1.1米高。可惜的是,被水泥糊住的石碑表层所刻字迹已全部被刮掉了,唯一能辨认出的只有一个“者”字,石碑上面还用墨汁划了个大叉,写了“红卫”二字,看起来是文革时期遭到了破坏。
寻踪提示:
如今,康定路泰兴路一带已经林立着现代化的楼盘。有泰府名邸、武泰公寓、嘉兴江南太阳城等。
至于这三块汉白玉石碑,已被静安区文史馆收藏。记者从静安区文史馆了解到,由于属于珍贵文物,石碑并不在文史馆下属的四个陈列馆中公开展示。向市民开放的这些分布在静安区内的陈列馆以红色题材为主,于3月27日起向公众免费开放。
王开照相馆:消防龙头突然爆裂,惊现藏箱底“黄色、反动”老照片
2006年12月底的一天,王开摄影有限公司地下二层档案室内消防龙头突然爆裂,水柱喷涌而出,涨至小腿肚,导致室内众多藏品“蒙难”,只有一部分置于最高处的藏品幸存下来。事后,孙孟英与公司职工对幸存藏品重新开箱整理。当孙孟英打开一只黄色硬板纸箱(约80×60×50厘米)时,发现一叠印有“公安局”字样的档案袋躺在箱底,袋上标有“内容:黄色、反动;时间:1968年”。
这批在文革被鉴定为“黄色、反动”的“压箱底”实际上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老照片。故事呢,得从头讲起。
老上海的南京路上有四家出名的照相馆,其中由广东人王炽开创办于1918年的王开照相馆名气最大。初创时主要业务是拍摄人像照、结婚照、合家欢,一开始生意比较清淡,前来光顾拍照的人很少。
为了提高知名度,王炽开不惜大作广告宣传,但“王开”真正出名,却是通过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1925年。这一年的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有关方面邀请王开派人赴京拍摄追悼活动,为此王炽开派出了最好的摄影师,不仅拍了照片,还拍了一千多英尺的电影胶卷。随后,王炽开将这些珍贵照片加上“王开摄影”的落款,洗印多份,分送各地知名人士与军政要员,一时间“王开”声名大振。
另一件事发生在1927年。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选拔赛,组织方采用招标方式公开招募摄影师,结果王开照相馆一举中标。此后,王炽开亲自率四个摄影小组上阵。当时,上海的报馆还没有专业的摄影记者,王炽开便将他们拍摄的这些新闻照片低价甚至无偿提供给报纸刊登。这样“王开”所拍的照片每天都在上海报纸的显要位置亮相,连外省市的报纸也纷纷转载,从此王开就成了闻名全国的名牌,明星、名流、高官、巨贾们纷纷光顾,生意越来越兴隆。
当时王开有这样一个规矩:凡是上镜漂亮的,就送你一套照片,但要同时把样照挂在橱窗里。结果,当时电影界的众多导演都通过这些橱窗照片寻找合适演员。这样的机遇自然就吸引了一大批做着明星梦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漂亮的上海小姐出于虚荣心,就算自己出钱也愿意把照片挂出来。同时,文艺界的明星也希望靠王开的橱窗来提高知名度。
据曾在王开工作的退休老员工回忆,当年,周璇成名前后来王开拍了许多照片。陈云裳在其新片首映之前也到王开来拍过一套造型照,并且在首映时还举行抽奖,中奖的观众可以到王开拍摄同样造型的明星照,当时非常轰动。
这次在地下档案室发现的这批照片记载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海上风情。其中,有曾刊登在《申报》上的新闻事件照,有在游艇上休闲的市民晒日光浴的泳装照,有外国人穿着中国服装拍的艺术照,也有华丽的派对照,尤其珍贵的是阮玲玉、周璇、胡蝶、陈云裳等一批当时一线电影女明星的私人生活照和艺术照,其影像之清晰、技术之优异、保存之完好令人惊讶。大部分影星照片都是第一次面世,将成为有价值的中国电影史研究史料。特别是一幅周璇的半身侧面照,当时只有17岁的她已经出落得清秀靓丽。这些照片大多以黑白照为主,也有不少“彩色照片”。这些靠工作人员后期着色的“彩照”技术相当费时间,现在快要失传了。
另据这批照片的发现者、前上海王开摄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孟英透露,那只档案袋里还有王开照相馆创始人王炽开先生的照片以及他们一家人的合影。消息披露后,王炽开的孙子激动地赶到照相馆,因为“文革”中他爷爷的照片和全家福全被销毁和查抄一空,在这批照片中,他找到了一些家族照片后高兴地离去。
虽然这箱照片被保存下来,但还有很多已经再也找不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王开照相馆整箱整箱的照片被人抄查走,当时结婚照也好,艺术照也罢,只要是涂脂抹粉的,全部被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因此绝大部分照片被销毁,其中包括蒋介石、宋美龄等名人、明星的诸多照片。
事实上,“文革”结束后,一部分照片退还给了王开照相馆,但因当时人们还心有余悸,不敢示众,所以就一直藏在档案室中。日子久了,工作人员几经调动、退休,大部分人已经不知道这个破箱子里究竟是什么。
如果不是这次水灾,真不知要几时才能发现这些宝贝。当时孙孟英表示,他们准备就此办一次展览、编一本书,让更多的人在老照片中回味历史。
寻综提示:
然而,当记者致电上海王开摄影有限公司时,相关人员表示孙孟英已经离开公司,当年为这披老照片“办一次展览、编一本书”的设想并没有成为事实。这个箱子目前已经在位于南京东路378号的公司仓库里藏着,既不对公众展示,也不见诸媒体。当记者问及是否做过防腐技术处理时,该工作人员称“老照片都完好,不需要技术处理”。
王开照相的南京东路总店位于南京东路673号。作为老字号,在南京路上依然是大牌。在现今各种先锋影楼的冲击下,原本在老上海时期很时髦的王开的风格显得有些保守了,但拍照的水平还是很有保证的,尤其是证件照,自己化个淡妆去拍,效果还蛮自然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