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盆峪村通往云蒙山南路麓
与青山相伴的密云牛盆峪村
牛年牛地
顺义区牛栏山镇:牛栏山
结束了六环内的探访,我们把目光投向六环外的远郊区县,开始了新的“寻牛之旅”。
首先想到的是顺义区的牛栏山。牛栏山二锅头、牛栏山一中早已声名远扬。地名叫“牛栏山”,这里真的有山吗?我们查了一些方志,都说此地有座“金牛山”,也叫“牛栏山”。《日下旧闻考》:“其第三峰腰带间一洞,相传曾有金牛出食禾稼,田畯逐之,遁入洞穴。”看来金牛是害人的。可是还有个传说:此地原是荒山秃岭,百姓贫困。后来山洞中出现了金牛,它帮人们开垦荒地,使大家富裕起来,自己却悄然离开。村民怀念金牛,就把它居住的山称为“牛栏山”,村子也因此得名。牛栏山曾发现西周青铜器,辽代设牛栏山都统司,明初设牛栏山递铺,1917年始称牛栏山镇。据记载,该地有碧霞春晓、粮墩远眺、龙潭映月、古洞云风、石梁蟹火、平沙落雁、清浊流芬、史渡金鳞八景,是旅游胜地。
1月15日,我们乘坐916路来到了牛栏山,先去金牛村了解情况。村委会的同志说,这一带保存最完整的古迹是元圣宫,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式建筑。1950年以古庙为址创办了牛栏山一中。1995年元圣宫全面整修。不巧的是,我们赶上了学校考试,无法进校考察。在村民指点下,我们沿着学校东墙走,看到了元圣宫朝外的一个门,古色古香,保存得非常好。传说,乾隆皇帝去避暑山庄,就从元圣宫前面的小路经过,曾住在这里。有据可查的记载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果毅亲王允礼曾到此游览,赐有“金光宝相”匾。
看完了元圣宫,我们按照地图上指示的方向,穿过金牛村,去寻找“牛栏山八景”。不一会儿就看见一个小山包,也就20米高,上面是荒草、枯树,非常荒凉。山体像是被炸了,伤痕累累。山下都是散落的石头。走近看,有个废弃的采石场……我们惊呆了。这,就是方志上记载的“海拔82.9米,横亘1500多米”的牛栏山?附近的村民说,牛栏山原来有金牛洞、鸽子洞,金牛洞外面有小石槽,常有半箱水。山下还有塔,非常漂亮。但是,由于生活贫困,从民国年间开始,就有人到山上用雷管崩石头下来,卖石料赚钱。后来,开采规模越来越大。前些年,终于关闭了采石场,但牛栏山已经变得又矮又破,古迹荡然无存!一位大妈告诉我们,听说有关部门规划要复建牛栏山景区,大家非常高兴,都盼着那一天能早点儿到来。
在寒风中,面对这苍凉的小山,我们徘徊良久,默然无语。昔日的八景,早已化为乌有,只能通过想象,追怀那逝去的美。
怀柔区九渡河镇:黑牛峪村
1月21日,我们前往怀柔区九渡河镇黑牛峪村探访。
“黑牛峪”这个地名是在怀柔方志上发现的。从地图上看,它离黄花城长城、“水长城”都非常近,可是附近不通公交车,最近的一站就是黄花镇。我们一大早就出发,换了三次车,花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在上午11点多到达黄花镇。
下车后,在村民指点下,顺着一条幽静的乡间小路,我们向西走去,跨过了干涸的怀九河,来到了山脚下的黑牛峪村。这是个宁静的小山村。我们数了数,一共也只有十来户,都是最普通的小平房。炊烟袅袅,升腾在冬日的雾气里。青山就在眼前,一条小路蜿蜒而上。山间云雾缭绕,隐约看见一个人,像是背了一捆柴禾,慢慢走下山。
听村中老大爷介绍,黑牛峪只是个自然村,一共不到百人。传说,古时候有个人在村西的山坡上放牛,他白天一数就多一头牛,晚上一数就恢复正常。时间长了,他终于发现多出来的是一头黑牛。可是,他刚发现这个,黑牛就消失不见了。当地的百姓认为那是头神牛,就把村子称为“黑牛峪”。不过,现在黑牛峪已经没有牛了。
老大爷说,大约200年前,来自山东的张姓家族迁到这里,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黑牛峪村。历史上,该村主要种植大豆、玉米、高粱等杂粮。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全村的耕地,连同村后的野山,都栽上了板栗树。如今,板栗成为黑牛峪村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我们不忍心打扰这片宁静的“世外桃源”。简单了解了一些情况,就匆匆离开了。
密云县“云蒙三峪”之一:牛盆峪
1月23日,我们乘坐980路京承高速快车,在密云鼓楼站换乘密云3路,来到了“寻牛之旅”最后一站——密云县西田各庄镇牛盆峪村。
就在出发的前一天,北京刮起了五到六级的大风。面对大风,我们也有点儿动摇了,想往后拖一拖。可是,为了能在春节前结束所有的探访,尽早把文章写完奉献给大家,我们发短信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按原计划出行。开玩笑地说,或许是小哥俩的诚意感动了上天,第二天清早,狂风消歇,旭日东升,迎接我们的是如洗的碧空。
坐在车上,笑看窗外。青山巍峨挺立,横贯东西,虽然已是寒冬时节,却丝毫不乏绿意:沿着山脊望去,雄伟的长城赫然在目。敌楼、墙身、烽火台,不禁使人回想起遥远的古代。远处,山峦掩映,绵延起伏,消失遥远的天边,恰似一幅水墨画,若隐若现,浓淡相宜。
刚走进牛盆峪村,我们就听见“哞”的一声,走近一看,前面还真有一群牛。这真让人高兴,毕竟去了几个带“牛”字的地方,还没见着真正的牛,今天总算能“大饱眼福”了。到了村委会,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村支委杜士元老先生简单介绍了村子的情况。该村北靠云蒙山余脉,村东和村南是广袤的农田,主要种植玉米、小米、花生,还有栗树、柿子树、苹果树。有趣的是,牛盆峪和我们不久前去过的地方——顺义的牛栏山有着某种渊源。传说,有只金牛在牛栏山吃草后,就跑到密云的一个村子里喝水,它喝水的地方就在村北30里的一条小河上,好像是两个石坑,又叫“石盆”。人们就把这个村子叫作“牛盆峪”。
牛盆峪与小水峪、白道峪并称“云蒙三峪”。由于冬季防火护林的需要,三峪已经封山。我们向管理员说明了来意,出示了一些证件,才获准进入山中。冒着-8℃的低温,我们行走在山谷中。两旁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气势磅礴。山间,悬挂着一条银色的带子,虽然静止在原地,却有千钧之势,飞动欲下——走近一看,竟是条冰瀑。回头,那连绵的青山,在天边若隐若现,空灵缥缈。这一切,都令人流连忘返……在山谷中,我们还找到了“云蒙山抗日斗争纪念碑”,上面记载了抗日战争时期,云蒙山附近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离开牛盆峪,坐上回市区的公交车,我们才发现:各自的水壶中都冻了一层冰!看来-8℃真不是好玩儿的。费了半天劲,才把水壶焐热乎,冰差不多都化成了水,可还是很凉,里面还带着冰茬,不过总算可以解渴了,就当是在快餐店里喝一杯加冰块的饮料吧!这也是全部行程结束前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
坐在车上,喝着凉水,嚼着冰茬,回想两周以来的探访经历,回想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个村庄,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每一位与我们谈话的长者,都用微笑融化了冬日的寒意,令人如沐春风。难忘的“寻牛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可是,牛年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