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国内 > 九江市 > 正文
在庐山,在1959年7月,在(如今让人费力寻找的)176号别墅里,一位名叫彭德怀的老人,熬夜写出的反映民间疾苦的“万言书”,让这座原本清静凉爽的庐山,忽然乌云密布、风雨雷动,由此演变成,从庐山席卷全国的“大风暴”,史称“庐山会议”。
1959年夏天的庐山,正在召开的是中共中央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调整计划指标。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讨论。在分组讨论过程中,与会同志摆情况、谈意见、各抒已见,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大家称之为“神仙会”。
就在会议准备结束的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这封信印发给全体同志讨论。在小组会上,黄克诚诚、周小舟、张闻天等人发言认为信的总体精神是好的,表示赞同彭德怀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认定
彭德怀的这封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从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
在定调的八月五日,陶铸以老战友的身份给黄克诚写了一封信,说道:“你我都是读了一些所谓圣贤之书的人,一个人立身于世不讲究一些操守是很可悲的,尤其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对于党的忠诚等于旧社会一个女人嫁给了人一样,一定要从一而终,决不可移情别恋,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贞洁’。”
在如此压抑的政治氛围下,耿直的彭德怀被逼无奈,气愤的说:“现在如果把毛泽东赶走,我上台,你们会举手吗?说我是野心家,把毛泽东赶下台,你们愿意听,我还不能这么讲呢。”“把我拉出去枪毙好了,你们哪一个是俱乐部的成员,自己报名来。”……
从此彭德怀失去了人身自由,过着长达十几年的屈辱生活,直至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这位曾经被毛泽东诗赞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老人,带头着哀怨与苦楚离开了人世,终年七十六岁,骨灰盒上写的名字是“王川”。
现在回头想想,在当时微妙的国际、国内政治风云中,加上“大跃进”造成的全国灾难性的饥荒,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岌岌可危”。彭德怀的这封信,写的不是时候,直率的他在无意中,成了某种“势力”的“枪炮手”打响了第一枪。到死他都不服气,原本一封再平常不过的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怎么会烧出这把火来,不但烧毁自己的“赫赫战功”,而且也焚毁了和毛泽东数十年并肩战斗的“阶级感情”。这把火同时也烧疼了毛泽东的“底线”。
【辣】
把庐山硬和辣扯在一起,肯定有人会说,这清凉之地,哪来的辣呢?我这里说的是众所周知的,发生在山上的“政治事件”。当时的政治气氛之浓烈,政治手段之“极致”,哪里没有这个“辣”字了得。
连一代伟人毛泽东都不得不借以《为李进题仙人洞》题,吟出了这首(能表达他那刻心情)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一次的“乱云风暴”依然发生在庐山,“主角”是毛泽东曾经的政治秘书,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幕后黑手”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林彪,“导火线”是设立国家主席的问题,自从刘少奇被“消灭”后,这位子一直是空缺的。林彪虽然在《党章》里被确立为毛泽东的“合法继承人”,但是所有的职务都是副职(况且还有那些被打倒的,战功赫赫的老将们,个个“敢怒不敢言”,“虎视眈眈”),这个位置当然成为他觊觎的目标,也是树立威信的“捷径”。
那是1970年8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全会的议程是两个内容,讨论修改宪法和国民经济计划。为了修改宪法,中央成立了一个宪法起草委员会,毛主席是主任,林彪是副主任,成员是康生、陈伯达、吴法宪、张春桥等。宪法中有一条重要的修改就是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
这个建议,最早是毛主席向中央政治局提出来的。而8月24日下午的华北组讨论会,陈伯达迫(在林彪集团的示意下)率先发言,讲了一通“天才论”和设立国家主席的重要性,他提出有人反对毛主席,“利用毛主席的谦虚,妄图贬低毛泽东思想”。有人一听说毛主席不做国家主席了,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了。这个讲话很有煽动性,不但林彪的“爪牙”们,趁机四起活动,而且连汪东兴(毛泽东身边的人)也跟着讲了话,主要的意思是设国家主席,由毛主席担任国家主席,他也讲了有人反对毛主席的问题。这就是后来著名的“6号简报”。之后,林彪在正式的报告中,也全力鼓吹毛泽东的“天才论”和设立国家主席的重要性。
有着敏锐眼光的毛泽东,嗅出不一样的政治风潮,为了刹住这股“飓风”,陈伯达自然成了“牺牲品”。而林彪也从此感觉到“危机”,据说在毛泽东南巡“行刺”未果后,于1971年9月13日“仓皇逃跑”,折戟蒙古。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东窗事发”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又波及全国。据说,毛泽东自此闭门不出(一下子衰老了不少,他可是从来就看重林彪这“娃娃”的),再也没有上庐山来啦。
有人说这是一场阴谋,有人说这是一桩“悬案”,不管怎样,庐山还是庐山,剧烈火爆的风云过后的庐山,依然一片清凉、恬静。
【酸】
庐山的品味,或称情调,既有来自文人骚客的千古咏唱,也有仙道中人的潇洒笛音,更是有关佛庙的木鱼钟鼓。而一群来自“番邦异域”的蓝眼睛洋人,尤取让庐山具备了西方式的浪漫情怀。其“始作俑者”,是一位名叫李德立的英国人。庐山著名的别墅:“美庐”、“芦林一号”、“176”号、“124”号、“359”号、“442”号,都是那时的建筑“杰作”。
走在东谷这些随意、自然散落于秀美山间、溪畔的楼房,一股清凉、恬静、怡爽的感觉,不经意地沁入了心田,大有“人生得一此房(老死山林)足矣”。大有反倒得感谢这位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的“老外”,尽管他(1895年)挟裹着大英帝国的“船坚利炮”(对清政府施压,而签订了长达999年的《牯牛岭案十二条》),租借了这牯牛岭东面的长冲谷(现称东谷别墅风景区)。
纵观中国近百年的耻辱史,大凡被殖民、租借的地方,如台湾、香港、澳门、青岛、上海、厦门、大连、天津……,现在都能“名列前茅”、经济腾飞。所以有人说,中国的问题,不是自己没有能力,中国人也不笨,而为什么总是落后挨打呢?症结在于:体制上。其实呀,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文化”中“根深谛固”的“皇权意识”惹得祸。
尤取令人可悲的是,现在居然出现了一种“论调”:中国当年如果真沦为殖民地该有多好!?不知要少走多少弯路。
想一想,既心酸,又无奈。特别是坐在酒吧,摇晃着手中透明的高脚杯,看着晃动的丽人,啜着血红的葡萄酒,窗外是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再想想,曾经的煤油灯时代,一时竟百感交集……
今年10月20日至明年4月20日为西藏冬季旅游期。期间,当地旅游产品及相关服务价格比夏季下降约五成,以配合西藏冬季旅游促销战略... |
在一些还保留着古风的村落里,人们春耕秋收,面土背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与世无争,既有着生生不息的活力... |
|||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 |
当空前严重的金融危机持续升级,全球主要央行携手施行了同步降息。美国、欧盟、英国、瑞士、加拿大和瑞典等央行宣布减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