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解决吃饭大问题
所谓“周言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文景盛世的景象在考古资料中也可见一斑。景帝继承了父亲文帝的勤俭政策,在自己陵园的修建上依然遵循,即便如此,汉阳陵陪葬品也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些从侧面反映了景帝时期的经济状况。陶俑中常见面带笑意、表情愉悦者,这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直接反映。汉阳陵出土大量动物俑是人们丰衣足食的见证。汉阳陵陶塑动物主要有马、牛、羊、狗、猪、鸡等,这些动物俑栩栩如生、种类繁多、制作工艺讲究、极富生活情趣。
陶牛身壮体硕,四腿强健,颈部粗短,双耳斜伸,两眼外鼓,体现出一股倔强有力的牛气。陶绵羊躯体浑圆,双腿细长,两耳斜垂,口微张,臀肥大,尾下垂。陶山羊身躯圆润,腿直如柱,竖耳,胡须下垂,小尾上翘,神态安祥,呈现出一副温顺可爱之态。陶猪膘肥体胖,四肢矮壮,大腹下垂,腹下有两排乳头,脖颈粗短,长嘴大耳,憨态可掬。陶犬分狼犬、家犬两种,狼犬两耳斜竖,双目虎视前方,嘴巴较细长,两腮外鼓,脖颈较短,身躯壮实,四肢有力,长尾下垂。家犬两耳直竖,双目略外鼓,嘴巴较粗短,身躯肥硕,四肢粗壮,尾巴上卷。二犬造型生动,刻画传神,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神态。陶鸡分雌雄两种。通体彩绘,色彩鲜艳。雄鸡昂首翘尾,长喙小眼,朱红色高冠,黑、红、黄三色羽毛。母鸡形体较小,尾巴较短,头部无高冠,神形俱佳、惟妙惟肖。
陶塑动物数量之大、造型之美,是前所未见的。大量从葬这些肉食类动物,它是供给死者亡灵在另一个世界享用的,从而更能反映西汉时期饲养业的发达和财富丰足的表现。汉阳陵中庞大的牛羊猪的模型陪葬,可以说是为景帝准备的地下养殖场。而大量的奴仆俑中其实是有不少的厨师和厨娘的。生前的饮食风尚在死后仍要保持,其实就是那个时代意识。平民如此,作为帝王更要坚持。
除了动物俑以外,在南区从葬坑和帝陵从葬坑中都有大量的粮食、纺织品以及少量动物骨骼的出土,这些食物陪葬陵园,正是西汉经济长足发展的见证。
八校尉兵、分驻内外
京师戍卫军在平定内乱中起过重大作用。西汉初,诸吕专权,“大臣欲诛诸吕”。周勃“入据北军,遂以诛诸吕、安刘氏”。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因北军主力参战而获胜。武帝晚年,戾太子(刘据)在京师发动叛乱,因北军“不肯应太子”而失败。在重大的政治斗争中,京师戍卫军对稳定当时政局的意义不可低估。同时,京师戍卫军在反击异族侵扰的征战中成为一支重要的骨干武装力量。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的裸俑主要为军士俑,他们或直立成排、成列,或一腿向前作齐步走的动作,还有身跨木马的骑兵俑。帝陵从葬坑发掘出土有男俑、女俑、宦官俑,还有护卫车马出行的骑兵俑,骑兵俑也同样骑木马。南区从葬坑和帝陵从葬坑出土的同类裸俑在制作方式和形体上基本相同,只是帝陵从葬坑出土有白肤色的女俑,而南区从葬坑没有这类女俑出土。陪葬墓的从葬坑出土有男俑和女俑两种,男俑唯一的是在发式上与其它地方出土的男俑有所差异,别的基本相同。
汉阳陵的陪葬坑有四个层次的,从已经发掘的南区15个陪葬坑中,没有一座不和军事有关。坑内包含有大量的彩绘武士俑和当时的武器。所涉及的兵种与轻重骑兵、步兵和车兵的配置完全一样。长距离武器弩、弓矢;短距离搏击武器戈戟矛铍剑一应俱全,可以说是一个完整汉代皇家部队的缩影。从其分布位置看,这些“军队”分布在陵园之外,假若把陵园看成“长安城”的象征,那么军队就应该是保护京师的“北军”,但假若把陵园仅仅看成宫城,那军阵也有可能是象征“南军”的。但是从部队的配置看,象征“北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南北对称排列,更有可能就是“北军”中的左右军的布阵形式。
九寨沟风景名胜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兰州—甘南—九寨沟线路已成为进入九寨沟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
随着十一黄金周的来临,秋色也渐浓了。俗话说“一叶知秋”,又到了赏红叶的时节,周末不妨驾车出游,看层林浸染,领略秋的韵味。 |
|||
近日从朝阳区旅游局了解到,为展示北京奥运风采,展示朝阳区改革开放30周年丰硕成果,朝阳区将在“十一”前夕推出八条奥运旅游精品线路 |
第二届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专家论坛在江苏扬州举行,期间将举办嘉宾水上入城仪式、专家论坛等多项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