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发生过许多影响清朝历史的大事件,有点或记载不详,有的或众说纷纭,随着时光的流逝,终成历史之谜。
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是后金入关前的沈阳(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或称奉天行宫) ,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 。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满、蒙、藏特色。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西路以及中路的东西二宫则是完全的汉式建筑。
大清门又称“午朝门”,沈阳故宫的正门,绿剪边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中央三间为门道。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称帝,改国号为清 ,此后又在大清门前东、西两侧分别建文德坊、武功坊两座牌坊。
大政殿 原称“大殿”,崇德元年(1636年)改名“笃恭殿”,康熙时改为今名。为重檐八角亭式建筑,明柱是红柱,有两天立龙蟠柱,在此之前大的都城的正殿,没有一个是如此的,这极具满洲建筑特色,殿为八角形,旗为八旗。殿顶为绿剪边黄琉璃瓦,中央为宝瓶火焰珠攒尖顶,殿内有宝座、藻井。
关雎宫, 皇太极时期,此宫为宸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的居所。皇太极对其十分宠爱,因此当时海兰珠的位分仅次于中宫。此宫的命名也是有典故的,取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皇太极以此表达对海兰珠的深情。
凤凰楼原名“翔凤楼”,为清宁宫内院的门楼,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这里曾是皇帝计划军政要事和举行宴会之地,清朝入关后改为存放历代实录、玉牒、“御影”以及玉玺的场所。据说凤凰楼上还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走在沈阳故宫里,不由得想到发生在这里的众多大事件。而这些事件之中,以皇太极之死、顺治即位、太后下嫁最为著名,各方的争议也最大。
皇太极之死,正史上说:皇太极于明崇祯十六年,即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在沈阳故宫清宁宫东暖阁“端坐无疾而终”。皇太极较为肥胖,且清初皇帝饮食大都以肉食为主,另外头一天他的皇五女下嫁,晚上,又把公主额驸召来举行宴会,夜里就坐在清宁宫的床上无疾而终,现今最被认可的说法是皇太极死于脑卒中或心梗。
顺治即位, 清太宗坐逝于寝宫清宁宫后,根据努尔哈赤死前留下的规矩,新的大汗要经过推选,当时由四个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及三个郡王: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在崇政殿举行高度机密会议。最后由礼亲王代善及诸王文武群臣定议,拥立清太宗第九子福临为嗣皇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关于太后下嫁疑案,小的时候看电视剧《孝庄秘史》,当时被庄妃与多尔衮之间的故事所感动。长大后,翻看了许多历史资料,才知道,其实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那些关于他们的故事不过是民国时间的传闻。
走出沈阳故宫时,想到乾隆东巡到沈阳时写的《盛京赋》,“思开创之维艰,知守成之不易,兢兢业业,畏天爱人”。愿望虽好,践行却难,清朝是这样,历朝历代也是这样。朝代更替,现在留下的也只有这巍峨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