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旅游

想去220 去过341
展开地图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城的西郊。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在世界古代园林中它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颐和园在外文中被译为“夏宫”,而在中文则另有喻意。中文的“颐”是休息之意,“和”是谐调之意。“颐和”就是“颐养太和”的意思。 颐和园的前身是金代所建的“金山行宫”,又称“西山八院”。金代第一个皇帝完颜亮建中都于北京(当时叫燕京)时,就看中了一个地方,于1153年设行宫于此。1190年金章宗完颜景时,又把玉泉山的泉水引到金山(今万寿山)之下。万寿山自金元以来曾名做金山、翁山:昆明湖曾名为金水、翁山泊、大泊湖、金海。明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助圣夫人罗氏又在翁山建造圆静寺,全园名为“好山园”。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翁山行宫”。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利用园静寺址建大报恩延寿寺,以为其母祝寿,将翁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对金水大家疏浚,同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辟昆明湖池之意,将金水改为昆明湖,全园统称清漪园。园内又修建了亭、台、楼、轩、阁、廊、榭、寺等许多建筑。清漪园建成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前后共用了15年的时间。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使此园遭到浩劫,许多建筑被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为了享受,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恢复此园,工程延续近十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才基本落成,并改名为颐和园,以专为皇家消夏之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此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万寿山后山的“须弥灵境”一带的大量建筑物被焚毁。民国年间,园内建筑以残破不堪,杂草丛生,湖水淤塞。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颐和园的保护,整理了环境,疏浚了水系,修缮了很多建筑物,使它重现当年的风采,成为人民群众休息、娱乐的场所。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颐和园来点评论吧

您何时到过
还可以输入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