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开后畅游一个立体的欧洲

喜欢
大字
小字
位于 欧洲 | 新京报 微博 | 2014年08月06日13:51

  曾经有史学家说,如果不了解欧洲,很难说了解世界。“深入欧洲”是很多人的旅行情结。2004年9月1日,就在雅典的奥运战火趋于平息之时,中国游客却迎来了另一个高潮——欧洲旅游大幕正式拉开。当年开放的欧洲游仅限于组团旅游,也即“团队进、团队出”。即便如此,很多对欧洲怀有憧憬的中国公民,还是感到获益良深,“终于可以痛快地在欧洲畅游了”。从此,旅行社“疯狂”推出欧洲游产品,时至今日,欧洲游已经火热了整整十年。

  从希腊的庙宇神殿到法国葡萄酒庄园,从德国乡村公路到罗马大教堂……许多中国人心目中的欧洲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也许欧洲人不理解那些带着“茜茜公主”、“音乐之声”情结游览欧洲的中国人,但是许多欧盟国家都逐渐加紧了汉语导游培训,餐厅酒店开始研究中国人喜爱的餐饮食品,景点出现了中文简体字标志,高档百货店里“傲娇”的服务员都多少学了几句“你好”、“谢谢”,在官方层面“签证便利化”措施也在逐步推进……

  开放十年来,中国游客的欧洲游经历了最初的“串烧游”流行,而后来深度游线路行情越来越好,旅行社产品设计越来越注重产品的主题性和独特性。

  十年来,赴欧团队游和散客自由行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最近几年,散客自由行更是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由于欧洲旅游的特殊性,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团队游市场依然看好,并将依然是中国大众赴欧旅游的“主流”。

  ■ 见证人

  2003

  选择开放,势在必行

  旅行者黑剑(网名“行走40国”)亲历了欧洲游开放十年的过程。2004年欧洲正式向中国开放旅游以前,他就于2001年去过欧洲,在他的印象中,当时很多中国人到欧洲是进行商务考察,私企老板占了大多数;而且,当时去欧洲旅游的人岁数普遍偏大,一般都在40岁以上,年轻人极少。黑剑当年30岁,在一辆50人的旅游大巴上,他是最年轻的人,似乎也是最“穷”的。负责接待大巴上50名游客的“导游”是当地的留学生。在那个时期,留学生接团带领中国游客游览是一个常见现象。

  最初,中国游客就有“拼命买东西”的现象,一副“土豪”作派。那时候,中国游客也经常会被当地小偷盯上,有的甚至公然抢劫中国游客。黑剑说,2003年他才有了第一张中国银行的长城卡,此前,很多中国游客并没有信用卡,而中国的普通银行卡在欧洲无法使用,所以中国游客不得已要随身携带厚厚的现金。

  2003年,德国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当时他身边的一些朋友也试图“冲破”德国和其他国家的边界,通过德国到其他国家去旅行。

  作为申根协议成员国,到德国旅游后再转行其他国家十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其他申根国“被迫”走上了向中国游客的开放之路,因为即使它们不开放,也会有中国游客从德国转道而来。选择开放,势在必行。

  2006

  “欧洲旅游”大众化时代到来

  2004年2月12日,中国国家旅游局与欧盟签订了《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自2004年9月1日起,全国528家拥有出境权利的组团社可以正式开展中国公民赴欧洲27个国家的团队旅游业务。这些国家包括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爱尔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挪威、冰岛、瑞士、列支敦士登和罗马尼亚。

  黑剑感觉最明显的一点是,大约从200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阶级”、白领阶层开始到欧洲旅行,这些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有钱人”,但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他们加入到“欧洲游”的队伍中以后,中国赴欧洲游客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中国“欧洲旅游”的大众化时代逐渐到来。

  近几年,黑剑发现欧洲人对中国游客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为了吸引中国游客,法国高档商场的服务员也学会了“你好”、“谢谢”等简单的汉语单词,他们对中国游客更加热情、友好。而中国游客的文明礼仪素质也在不断提升,绝大多数不再去乱写乱画“到此一游”,很多中国游客来欧洲前都做过功课,知道基本的礼仪常识。如今,中国游客再也不会大包小包地带美元在身上,他们已习惯于使用信用卡,甚至普通的银联储蓄卡——为了方便中国游客,欧洲很多地方已经开设了银联卡刷卡服务。

  ■ 旅游体验

  选择“有服务”的自由行

  ●小火山,百程旅行网驴友

  如果让我对现阶段中国人赴欧洲团队游和自由行的比例做一个估计,我想应该是7:3,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直观的感受和判断而已。我身边不乏自己探索目的地的朋友,但在欧洲很多景区和广场,都能看到中国旅游团的身影。

  我去过四次欧洲,只有第一次是参团去的,后来三次都采用了自由行方式。即使是“自由行”,我也会购买一些服务,所以我的自由行都是“有服务”的自由行。当下的一个趋势就是“旅游需求的碎片化”,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也需要旅行社或旅行网站的单项服务或组合服务。

  在欧洲自由行时,我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时间、距离、成本、人文讲解”。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有时候会在当地报名参加“日游”组合、购买套票等,欧洲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当地的旅行社售卖“日游”的打包产品,大多数情况下,只需当天报名或者提前一天报名即可,譬如某项“日游”产品包括了在维也纳听音乐会、看话剧,以及景点门票,城市观光车的交通服务等,非常方便。

  ■ 专家视点

  欧洲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十年

  对于欧洲旅游开放的十年,有人说是“十年博弈”,我并不赞同用“博弈”一词,我觉得这是欧洲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十年。

  德国的开放“逼迫”欧洲整体开放,在今天看,也是历史的必然。这十年也是中国和世界相互开放的十年。过去,中国官方对出境旅游多以“限制”和“管控”的姿态出现,而这个十年,国家各种限制在逐渐放宽,开放也是“双向”的选择过程。

  这些年,我们和欧洲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协同关系。中国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和举世关注,成为我国对外关系与交流往来进程中新的亮点和重要生力军。

  欧洲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欧洲国家在政策上经常相互矛盾,旅游部门对开放相当积极,但本国的签证部门往往不够积极,所以就出现了旅游部门向政府施压的情况。

  一些欧洲人嘲讽中国人是“会走路的钱包”,而实际上他们也有“得了便宜又卖乖”的心理,他们看到了发展着的中国力量,却忍不住讥讽的心态。我认为,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自我约束是一个渐进过程,而有些事情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中国游客到欧洲旅行,有很多人是为了圆梦,从这个角度来讲,欧洲国家在中国对于自己文化的宣传并不够,很多中国游客对于欧洲的认知来源于中国学校的教育和书本宣传,这就是为什么欧洲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来到欧洲都要找“茜茜公主”,都要提到“音乐之声”。

  中国游客赴欧洲旅游产品从两周走八个城市、中国游客被外国人嘲笑“照片都不知是在哪里拍的”,到如今慢慢出现一地深度游,产品细分已经成为趋势,欧洲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欧洲游是一盆“温火”,不会有大的起落。但欧洲国家的徒步旅行“朝圣之路”等中国游客参与的极少,而这种“特殊旅游”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仍然存在设限及隐性歧视

  对于中国游客来说,办理欧洲国家的签证还是比较难,种种设限的背后是欧洲人对“非法移民”的担心。据统计,全世界有不少于300万非法移民,而中国只有不到10万非法移民。但因为这一条,中国游客在办理签证时,受到了极其严苛的待遇。

  此外,欧洲签证费用相对比较高,美国随着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每年调整一两次签证费用,但是欧洲基本上没有变动。今年最新推出的“24小时优先签证服务”措施要收更加高昂的签证费用。

  中国游客在欧洲被偷、被抢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今年五月,中国旅游团30多个人在法国全团被抢劫,这引起了人们对于旅游团安全的关注。旅行社常宣称,跟着旅游团是最安全的,希望这样的宣言是可以信赖的。

  在欧洲,对于中国游客也存在着隐性的歧视问题,例如在某国的教堂里,只用中文书写着“不准大声说话、不准随地吐痰”。这样的提示方式是很有问题的,如果换用两国语言来书写提示,是不是才更恰当?

  这十年来,一些欧洲旅游线路项目没有改变,但大多由“全包价”变成了半包价,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

分享到:

我有话说

欧洲 Europe

欧洲旅行家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热门国家和城市

大家发现

为我发现

发现攻略
    发现微博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请直接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有新浪账号?

    立即注册
    X

    sdasda

    您有 条新提醒

    @明日香 提问中
    1/140
    此问题会同步到你的新浪微博
    提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