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
近日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令曾经顶着神圣光环的华尔街,几乎在一夜间变成命运未卜的狼藉之地。愈演愈烈的危机虽然害苦了不少美国高薪白领,却也让很多原本平常的地方,变成了有纪念意义的新景点。
国债钟和纽交所聚敛人气
《环球时报》记者来到华尔街这个“风暴中心”,看到高楼林立的狭小街道上挤满游客,就像1929年经济危机大爆发时聚集的人群一样。只不过他们脸上没有恐慌,而是在悠闲地晒太阳。华尔街南边是美国联邦国家纪念堂,北边就是大名鼎鼎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很显然,世界各地的游人对后者的兴趣更浓。即便是在纪念堂的华盛顿雕像前拿着美钞拍照的人,大多也是为了把雕塑底座当平台,更好地拍摄对面的纽交所。
要说人气最旺的景点,莫过于纽交所前的电子屏了。上周道指接连大跌,许多人争着和满盘皆红(美国股市是红跌绿涨)的显示屏合影,以记录这个历史画面。当然,由于各国联手救市,大显示屏偶尔也“疯狂”一把,比如本周一历史性单日大涨936.42点就是一例。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游客的兴致,反正暴涨暴跌都是值得见证的历史。
另一个成为标志性景观的是时报广场附近楼上悬挂的国债钟。这座由德斯特机构于1989年设立的电子钟,是用来记录美国国债总额的。美国是著名的高负债国家,而国债钟最初设置的长度只有13位数字,估计设计者是过于乐观了。如今金融危机一起,美国政府情急之下拼命举债,国债总额很快达到14位数,竟把国债钟挤爆。挤爆的国债钟自然成了华尔街附近的又一大看点。据说明年美国人将把国债钟扩容到15位。届时新的电子钟是否会再次挤爆,就只能走着瞧了。
金融博物馆见证美国股灾
不但新景点火暴,许多老景点也焕发了第二春。位于华尔街48号、成立于1988年的美国金融博物馆就是一例。这座博物馆担负着“金融教育”的使命,换言之就是让人们从金融历史中学到教训。这一点从它的宣传语里也能看出:“The money!The power!The history!”(金钱、权力,都成历史!)博物馆的展品中包括1929年大萧条时期报告股市崩盘的电报纸条、报道当年股灾的报纸,以及华盛顿总统1792年签署的政府债券等等。其中一张招贴纸上还写着股神巴菲特的名言:“记住,股市只是狂躁的抑郁症患者。”博物馆总裁李?凯勒润曾经感慨地说:“美国的投行总裁如果能在这里学学金融史,也许就不会遭遇‘下课’的厄运了。”
原本这里的参观者并不很多,但如今却是门庭若市。耐人寻味的是,这座博物馆本来建在百老汇大街26号,并不在华尔街上,今年1月方才迁入,却也因此“有幸”近距离目睹了华尔街的悲惨一幕。
街头出现行为艺术“假乞讨”
游客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在地理上应该属于曼哈顿中城区,但在金融版图上仍被划入华尔街范畴的雷曼兄弟总部大厦,随着破产也迅速蹿红成景点,各国游客纷纷跑到大厦前留影,让自己成为世界金融史一个重大事件的“目击者”。
在华尔街与百老汇交界处,人们正围着3个穿套装的女士拍照。这三人一手提着塞满假美元的公文包,一手拿着储钱罐,不停摇晃并做出乞讨模样。记者上前与其中一位攀谈起来,才知道她们是一大早赶到纽约的,在这里表演行为艺术就是为了刺激银行家,让他们对美国公众负有更强的责任心。三人在美国国际集团AIG总部表演时,被银行大佬叫来的警察赶跑,现在只好转移到华尔街来了。记者注意到,离她们不远处,美国国家广播公司(ABC)的新闻摄像机正盯着这里。ABC公司平日很少到华尔街采访,如今严阵以待的架势还真不多见。
2009年1月1日,由国家旅游局、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启动仪式在海南三亚举行... |
春天来了,阳光变得温暖和妩媚,尘封了许久的大地万物,慢慢地复苏!山青了,水绿了!你还等什么呢... |
|||
无数好地方已经在货币地图上随着汇率跌宕起伏,托人民币的福,聪明人的旅游大抄底时代,已经到来... |
应武汉市人民政府请求,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决定自14日24时起,暂停东星航空有限公司航线航班经营许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