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奎摔跤
二奎摔跤、善缘老会等“非遗”演出前来捧场添彩;推铁圈、跑葫芦风等“怀旧”版儿童趣味游戏让大人小孩沉浸在童趣里……2月10日,正月十六这天,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沿袭了180年的“敛巧饭”民俗风情节上,来自各地的游客赶来参加这一民俗盛会,和村民们一起重温“敛巧饭”风情。
同吃敛巧饭
“敛饭喽!”一大早,一位老者嘹亮的喊声响彻小村庄。50个孩童手里拿着盆、瓢,跑进各条胡同,向各家各户的大伯、婶子敛收粮食、肉菜。
按照“敛巧饭”的习俗,正月十六这一天,各家的小孩要拿着瓢、盆等挨家挨户去给村里的老人家拜年,同时敛一些各家过节剩余下来的小米、玉米、肉、冻豆腐、萝卜干等食品,再由村里的中年妇女将这些食品做成百家饭和百家菜。
“生火点柴喽!生财气,点旺运,预祝财源兴旺,日子红红火火。水开下米喽!开水财源滚滚,下米五谷丰登。”主持“巧饭”仪式的梁守国老人已年逾古稀,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他口中的吉祥话让大家对品尝敛巧饭充满了期待。
敛巧饭熬制的间隙,村南广场的戏楼上,极富民间特色的大戏、走会表演隆重登场了。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大家脸上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敛巧饭”祭拜掀起了活动的高潮。只见梁守国老人缓缓登上神雀台,扬饭喂雀儿,口念吉祥之词,祈求来年丰收。
随着老人一声“揭锅啦!”的吆喝声,大家翘首以盼的敛巧饭飘着阵阵香气,盛入了每个人的碗里,众人一起品尝“敛巧饭”,其乐融融。
作为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去年,敛巧饭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村靳洪安还被确定为该项活动的传承人。“正月十六吃‘巧儿饭’,是我们一直沿袭的传统,是维系乡情的独特纽带。村民不管走到哪,这天都会赶回来。”作为传承人,靳洪安既荣幸又增添了使命感。
为使敛巧饭风俗得到保护和传承,去年,琉璃庙镇聘请专人设计了以篆体敛巧饭字样和杨树底下村民居窗花、一只碗为主要元素的活动标识,制作了具有图腾意义的神雀雕塑,搭建了古戏台。今年,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投资165万元在村南整地兴建了5000平方米的敛巧饭文化广场。广场建设了160平方米的仿古戏楼、70个灶台组成的连体灶台棚、能容纳500人就餐的3个巧饭聚餐棚、12个休闲草亭以及横贯广场东西的文化甬道。利用雨洪工程修建截流坝,形成水面1.2万平方米。
舞狮表演
2006年以来,琉璃庙镇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敛巧饭”民俗风情活动,去年,有5000余游人前来参加此活动。今年,村里又开辟了童趣体验区、农作物加工区、趣味竞技区。饭后,游客参加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童趣体验区内,大人、孩子争着打方宝、推铁圈;石碾子旁边,好奇的来宾亲手试着磨玉米碴子;斗鸡、斗羊活动吸引了喜欢竞技的人们,大批游客在村南的河套里滑冰车、溜冰,参加“走百冰,去百病”活动,讨个“口彩”,图个吉利。
今年,这个村将以敛巧饭民俗文化活动为核心,发展文化民俗游,全年为游客展演这项民俗文化活动。
扬饭喂鸟
背景链接:“敛巧饭”是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流传下来的古老风俗,即在每年正月十六日,全村及周边村民共同参加的一个欢聚庆祝活动。自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821年)建村时起,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
每到正月十六前夕,村中少女到各家敛收食粮、菜蔬。待正月十六日这天,由成人妇女将其做熟,全村人共食之。期间,锅内放入针线、铜钱等物。食之者,便证其乞到巧艺及财运。另外,“巧”字,是当地人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别称。在人们吃敛巧饭之前,要扬饭喂巧,即扬饭喂雀儿。这一习俗,是来源于雀儿叼啄谷种的传说。在人们扬饭喂雀儿(巧)时,口念吉祥之词,一是为向雀儿谢恩,二是为祈求来年丰收之意。饭后,人们还要在冰上行走,曰走百冰(病),即去掉百病。每到此时,还有戏班及花会助兴演出。
2008年6月,敛巧饭民俗活动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开拓创新,将“敛巧饭”习俗更好地传承下去,琉璃庙镇政府从2006年开始每年举办“敛巧饭”民俗风情节,今年是第四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