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概况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90781公顷,其中林面积16081公顷;草地5683公顷;天池水面402公顷;森林覆盖率87.9%,是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综合体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状况: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周围分布有5个森工企业,它们分别是:白河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泉阳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长白森林经营局,以及22个乡镇村屯,23万多人口,其中局址二道镇有5万多人口。 1960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和珍稀动植物。
保护区特点
长白山是我国少见的、比较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保护区最高峰海拔2770米,为东北地区第一峰。区内分布着河谷、沼泽、台地、山坡、高原、高山湖泊、火山口等地貌类型。复杂的生境条件,构成了植物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和多样性。据调查,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2540多种,野生动物364种,其中东北虎、梅花鹿、中华秋沙鸭、人参等动植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这在整个东地区是非常少见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长白山成为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该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旅游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成立时间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0年,是我国已建的799个自然保护区中最早建立的可数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1980年长白山保护区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保留地之一,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被纳入该计划的12个自然保护区中的最早入选者。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全国现有9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中最早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区之一。因此,该保护区在全国自然保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重要影响。
气候: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气候,属于具有委风影响的温带在陆性山地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气候垂直带分布。总的特点是:冬季温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平均气温在3摄氏度至-7摄氏度之间。白头山天池低于零下7摄氏度,7月最热平均不超过10摄氏度。1965年12月15日,曾经出现过零下44度,是全省低温中心。
冬长夏短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又一显著特点。全长冬长达7个月之久,天池长达10个月。最大面积雪深度一般为30-50厘米。天池则达1-2米。而春季不超过2个月,夏季不超过3个月。进入9月,气温开始下降,到10月末,全区平均气温下降到零度左右,直到来年4月月中旬逐渐开始回升到零度以上。白头山可延缓到6月中旬,乃至7、8月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沟谷的沟谷仍有斑块状的多年积雪分布着。天池年平均绝对湿度为3.9毫巴。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700-1407.6毫米之间,一般在5月至9月,7、8月为最多,山顶部年降水日数209天,山脚下年降水日数115天到146天,为东北地区之冠。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火山锥体和四等房、五虎岭等,有8个月左右时间为固体形式降水。无霜期100天左右。
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白头山气候的主要特色。尤其夏季,常常是风云莫测,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雷雨交加,年大风日数(³ 8级)269天,是全省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1.7米/秒。8月最低风速为6.8/秒,12月最高风速17.4米/秒。年雾淞(树挂)165天,山顶雾日265天。年平均日照数100天左右。年平均气压为734.4毫巴。白头山巅之所以无禁林生长,仅有矮小的高山苔原植物,与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密切相关。
门票价格
北坡山门门票成年人已经达到100元/人
儿童50元/人
持老人证、学生证者50元/人。
西坡山门门票成年人100元/人,儿童50元/人。
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 |
酒店是很多电影的重要场景,通常男女主角在里面发生最浪漫的故事,或者成为凶杀悬疑电影的重要证据场所... |
|||
墨尔本,是个奇妙的地方:一边依偎着蔚蓝的大海,一边枕靠着沧桑的岩石;悬崖峭壁之间可以开辟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公路... |
空姐,很多人认为是一份即轻松又令人羡慕的职业。其实空姐的工作却是非常辛苦的。例如,遇到挑剔的乘客时,也必须要保持微笑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