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晋南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小孩满月、过岁,婚丧嫁娶或献奠祖先,在农村有制作花馍(也叫面花)作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乡俗。
作面花,也是“比巧巧”形式之一,表现了淳朴善良的农家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力。每年清明节时,来到炎黄子孙的敬祖圣地,轩辕黄帝陵,凭吊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时,我们便可欣赏到各地群众精心制作的千姿百态的面花艺术,做得讲究、丰富,寄托了黄帝后裔的悠悠古情。
面花,是以上等小麦粉为主料,用剪刀、木梳、顶针细竹筒、灯芯等,通过巧手捏成各种花饰,以武火猛蒸而成,待出笼的花馍热气未消时,用食品色点染,花花绿绿,各显异态,情趣昂然。
花馍的花饰以神态自然的花鸟虫鱼蝴蝶、蔬菜杂果、猴献桃等万物生灵为主,表达对祖先的祭祀、老辈的祝福、新婚夫妇的恭贺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五月端午或婴孩满月时,由舅家送外甥一个特制的大型圆圈面花,群众叫“曲莲”,上面捏塑着鱼、龙、莲花之类,鱼指五谷丰登,吉庆有余;龙指时运享通,青云直上;莲指幸福花开,喜气迎门。
花馍的内容共同象徽着吉祥如意,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它反映与表现着特定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