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酒泉市节日及民俗简介

http://travel.sina.com.cn  2009年08月03日14:37  甘肃旅游网
春节为一年之首节。酒泉人在春节前半月(即腊月中旬),就已开始春节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家家户户必须做一次大扫除,名曰"扫房"(扫舍),然后是陆续购买肉食、蔬菜等过年用品。农家多杀猪宰羊,烧馍馍、捞油果(包括敬神用的供品),忙个不了。腊月三十日贴对联,晚上,各家香火明烛,迎回灶神,敬奉家神。在此之前,首先要"清宅子"。   "清宅子"就是事先从野外选择一个小碗大的圆石头,持回家来,然后将石头洗净,放在灶火里烧红,取出后放置于一把马勺中,上面浇上半碗上好的黑醋,石头立刻咝咝作响,散发出大量石炭酸的气体。须有二至三人同时行动,一人手持火把在前引路,开房门,进各房;掌勺人紧跟其后,沿每个房间四角转一圈子,让室内弥漫炭酸烟气,出门时要在门坎上浇点醋;第三人手提灯笼紧跟掌勺人,并随手关门。三人一行,快步行走,避免石头冷却,不冒烟;最后送出大门,将石头送还原来的地方。这个做法又名曰"打醋炭"。   腊月二十三日为"灶神节",亦称小年。当天,家庭主妇烙成"灶干粮"(小月饼形),天黑时献于灶神前,条件好的人家还要杀鸡献供。然后将旧灶神像取下,换上新请来的灶神像,将旧灶神像,并"灶马子"一同烧掉,送灶神赴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的勤劳及善行。到腊月三十(除夕)晚上,家家户户又要焚香献供,燃放爆竹迎灶神归来。同时,在新灶神像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对联。   腊月二十三日后即进入大年的准备阶段,头一件事是"扫房"。这时全家动员,大搞卫生。这一良好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腊月三十前几天,各家男性不论大小均要理发,"有钱没钱剃个光头过年",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这一习惯沿袭至今。   酒泉春节习俗中,贴对联也是重要一环。不论贫富人家,都以贴对联为过节的直观标志,多数人家都在腊月三十日做完清洁后,张贴对联及门神、门花,有的还剪纸贴窗花,红艳艳,光闪闪,增加一片新春景象。读书人家更是讲究对联的内容,用以表达自己的文学才气。旧时也有个别人家请不到写对联的先生,便用碗底涂墨在对联上印上七个圆圈。还有的在门上面贴上水墨钟馗像以除妖邪鬼魅。还在街门外边加贴"出门见喜"、"迎喜接福"的短联,也叫做报春的"报条"。在住房炕墙上贴"身体安康"、"福寿康宁"、"身卧福地";在粮仓上贴"五谷丰登"、"米谷满仓";就连牲口圈也要贴上"糟头兴旺"、"牛羊满圈"等,以祈来年人寿康宁、六畜兴旺。   旧日有腊月三十晚上坐夜(通夜不睡)之习。据说,坐夜可以延年益寿,故又称"熬寿"。当晚,妇女们赶做年饭(包饺子),男主人则给子女们讲家规家教、历史故事,或让识字者念卷(民间宝卷),一则进行劝善,再则做为一种家庭娱乐活动。大人一般要坐到天亮等候"接神"。   正月初一至初四不干农活,因此正月初五早饭后,农村家家户户在门前地里点燃麦草,献供品,放爆竹,并将牛羊车马赶到现场,让牛羊吃草,人们踏火堆而过,谓之"出行",也叫"破五"。意即这一天后就该上地劳动或外出打工、经商了。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城市居民以吃元宵表示庆祝,在农村家庭则用白面蒸成"面牛"(形状比一般馒头大,内包油面、白糖等)和"面老鼠"献供。献牛意在保护牲畜,发展生产。"面老鼠"则不做眼睛(称"瞎老鼠"),意为诅咒老鼠个个瞎眼,不要糟蹋粮食。   正月二十三日,传说为女娲补天之日。旧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摊煎饼献供敬神,以示补天,至今仍有这天家家都吃煎饼的习俗。   立春后三十天为惊蛰。根据农历,到这天气候转暖,冰消雪化,土地复苏,草木含有生机,入土蛰居之草虫惊醒,这天,家家吃油炸鸡蛋,芳香开窍,润肺清胃。在农村,农民用清油或大油熬萝卜汤,以啖牛马,用以清胃火。   三月三日寒食节,民间一般把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也即清明节前一二天叫寒食,此节是纪念春秋时介之推的。介子推辅助流亡别国的晋公子重耳时,曾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给重耳充饥。重耳后来当了国王(晋文公),便让介子推执掌国家大权做大官,介子推不从,就和母亲一起隐居绵山。晋文公让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介子推硬死不愿出来,撞树而死。晋文公十分悲痛悔恨,将介子推母子葬在绵山,修寺立庙,改绵山为介山,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烟火,要吃冷食,以此寄托哀思。   清明节,地上青草出芽,一片嫩绿。各家上坟扫墓,祭奠祖先。儿童放风筝,青年男女踏青游春。   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辰,浴佛节。从初一至初八日,酒泉民众去文殊山,法幢寺赶庙会,布施,浴佛。   五月端午为纪念屈原投江的日子。各家除做米糕、吃粽子,城乡群众除游泉湖公园外,还折取艾蒿、柳枝、沙枣花插在门上,防疫除邪。少女及年轻媳妇们做香袋(亦称"香包子")。她们将香草、冰片、麝香包入碎布或纸内,扎成各种形状,周围缠上各色丝线,戴在胸前以避疫疾。并互相赠送,增进友谊,也是青年男女表达情感的信物。   农历六月六日城乡群众纷纷到田间地头拨艾草,拿回家中熬汤给小孩洗澡,或捆成小把挂在墙上用以消毒防病(艾有一股清香味)。艾叶晒干捣碎成为绒状,针灸时用来治病。敦煌、安西一带这一天有沙浴习俗。

更多关于 甘肃 酒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