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江南水乡”,乌镇、西塘、周庄,还有近些年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的南浔都会瞬间涌入脑海,但去到江南水乡想要寻找江南记忆的人们,往往很看重这一处小镇的原汁原味,最好不要被太浓厚的商业气息所侵扰。震泽古镇,位于苏州的西南部,从古时候就有“吴头越尾”之称,而且“震泽”二字原本也是太湖的称谓,可见小镇虽小,却意义重大,在古镇云集的江南地区,震泽古镇倒像是位遗世独立的文人,质朴、简单、从容,娓娓道来它身上所承载的历史和故事。
都说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先品尝这里的美食,便找到了最快最佳的了解途径。来到烟雨朦胧格外浪漫的江南,甜丝丝的气息随着花香萦绕周身,在古镇里随意走动,都能闻到苏式点心迷人的香气。率先俘获我游移的目光的,便是有着粉嫩颜色的定胜糕。江浙人对定胜糕一定不会陌生,相传是因为南宋时期战乱颇多,百姓为了给冲锋陷阵的战士们鼓舞士气便将糕点命名为“定胜糕”——必将凯旋而归,大获全胜。到了现在,不管是家里的孩子考试还是乔迁,亦或是大小喜事,都定少不了定胜糕的身影。但是别看这只是一块小小的糕点,想要吃上也不是易事,因为制作工序繁琐,又全靠手工,所以一年到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产量不高,想用在家中大事庆祝来吃的都要早早预定才行。
在震泽,一说起定胜糕,当地人一定会推荐仁昌家的改良版定胜糕,说是改良,可不是省事省料的意思,反而更精心细致:糯米粉炒好之后要先沉上半年,去了浮躁再和粳米粉混合在一起;猪板油丁拌白糖要事先腌渍半年,混合透了再和玫瑰馅,这馅料才扎实浓香;用苋菜粉代替红曲粉给糕饼上色,全然不怕添加剂搅乱这春日里的一抹嫩色。制作也全靠糕饼师傅们的手艺,按着多年来的手劲儿经验将糕饼压入模具,蒸熟之后就能食用了,这份松软可口和香甜绝不是高端的机器能代替达到的。成型的定胜糕个头不大,形状像个元宝,两三口吞吃下肚也不会觉得甜腻负担,只觉得这春色也一并进了身,好不惬意
要说江南春日里的代表,即便不是本地人,也能想得到这几年的“网红美食”——青团。清明节前后,震泽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做了青团子来吃,顺时而食,是震泽人千百年来所遵循的食之秘方。浙江人做青团,常常用的是艾草,苏州本地的糕饼店里则爱用青菜汁,其实要说最正宗,应该要用“浆麦草”的青汁来做,也就是这个时节漫山遍野正茂盛生长的“野麦草”,震泽人便沿用的是这样的古法。用浆麦草做成的青团子,清香味道更甚,而且还能延长存放的时间。内里的馅料通畅都是甜豆沙,只是更精细的做法还要将赤豆的皮也去掉,而后再碾为细沙、猪油炒制、拌上糖和桂花。一锅青团出锅,绿油油的色泽已经足够诱人,咬一口下去,口感软糯却不粘牙,赤豆和桂花的香气扑面而来,白糖渍过的猪油如果也被包进去,那才当真是“肥而不腻”,大饱口福了!
其实“团子”里面除了青团子,还有白团子,它们常常一锅同出,青色和白色映衬在一起,干净透亮,让人看了心情也格外的好。在震泽,人们赋予青白团子的意义是“清清白白做人”,软糯点心里蕴含着刚正不阿的气节和精神,果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从食物里便可窥见一二。
而要说到感受震泽人的生活方式,那四碗茶就是典型代表了。震泽的悠然自得和惬意慵懒,从这里的人们享用四碗茶的节奏和态度久能看出来。当然,四碗茶并非真的只是四杯茶水,而是各有讲究:首先第一碗,水潽鸡蛋,在原有的规矩里这是用来招待新女婿的,如今则是用来招待贵客。鸡蛋等水开后下锅,蛋清飘散在水里,尚且带着点透明时便捞起来,依稀还能见到蛋黄的颜色,简单却有着质朴的香气。第二碗便是饭糍茶,将上好的粳米煮熟之后再用温火焖成饭糍,装入青瓷碗中,加入白糖,要用沸水冲入再搅匀,听起来简单却也颇费功夫,爽口也细腻。第三碗则是熏青豆茶,青豆经过烟熏再和胡萝卜干、白芝麻、黑豆腐干一起用沸水冲泡,杯子里颜色丰富,应有尽有,好不热闹。最后一碗却真真是简单清茶,前三碗给食客的肚子垫了底,清茶解腻也好,清新口腔也好,清清淡淡入口,将前三碗都在胃中好好安抚调和,这一餐原汁原味的震泽“下午茶”也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点。看着身边的当地人舒适惬意的吞茶聊天,这样慢节奏的生活在都市里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目睹此景,当真是想多在震泽停留几日了。
震泽实为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因为和太湖关系十分密切,也因此得了诸多照拂,桑田遍野,蚕丝和水稻是这里的特产,湖鲜丰盛,四时之景各不同的震泽,人们也信奉着顺应时令而食的原则,既是好好享用上天的馈赠,也是在表达对自然的感谢。小小的糕饼只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在太湖边应运而生的蚕豆饭、红烧胎羊肉、元宝蹄膀……甚至是有幸能来品尝到的震泽家宴,都值得竖起大拇指。人们在这里“一期一会”,跟着自然一边吃一边劳作,不急不缓的震泽人将生活过成了诗,也被上天恩赐,打造出了属于震泽人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