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是福州面积最大的县城,因建县于唐朝永泰二年,便以年号为地名,雅称永阳,因境内多植樟树,简称樟。我对永泰的了解不是很深,二十年前曾在福州求学期间,去过永泰的青云山景区,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过永泰。但这些年来,因为从事文旅相关工作的原因,我对永泰的关注与日俱增。

 

大家都知道列入世遗的福建永定土楼,也听说过上过《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三明大田古堡,但对于永泰庄寨,初听这个名字,确实有点普通。一个庄或是一座寨,在福建及至全国范围内,比比皆是,永泰的庄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庄寨是永泰县独有的民间传统建筑,这种建筑群四周是具有良好军事防御功能的高大围墙,中间构筑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群。防御与居住性能并重的特点,使庄寨明显区别于居住为主、防御为辅的土楼和防御为主、居住为辅的土堡。正因为此,永泰先民们在营造庄寨时,不仅考虑到了的军事防御功能,更是将之作为栖息庄园和理想住所来精心营造。

 

 

 

图1:航拍白云乡竹头寨全景(志远翻拍)

 

据史料记载,永泰庄寨始建于唐朝,明清持续发展,晚清几乎遍及各村镇。历史上庄寨总量超过2000座,大部分惨遭损毁。尽管如此,扣除遗址和破坏较为严重的,已经调查出来的现存庄寨有152 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年代100年以上98座,被誉为“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葩,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传统乡绅文化弥足珍贵的载体”。

 

 

 

图2:爱荆庄左侧边房曾经失火,仅存地基

 

上周末,在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会长张建设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永泰其中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庄寨。永泰庄寨大多是就地取材的土木石结构的建筑,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大多损毁严重。幸好当地政府高度重度古建保护,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古村寨保护修缮,两年间永泰县已有16座庄寨从普通民居跃升省保名单,目前还将12座庄寨捆绑申报国保,庄寨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永泰庄寨这个古建筑艺术瑰宝,一定会大放光彩。

 

 

 

图3:行走在月洲村宁远庄

 

 

月洲村宁远庄——“捷报频传”誉美名

 

宁远庄位于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的故里月洲村,距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永泰县嵩口镇城区约5公里。是乾隆皇帝御批建造的“四井拱梁”大寨堡,由文林郎张谦建于雍正年间,历时五年竣工,占地面积5100多平方米,堡内建筑奇特,结构雅致,装饰精致,遗留众多名言佳句。

 

 

 

图4:从月洲村张圣君祖殿前远眺宁远庄

 

 

 

图5:厅门上的名言佳句

 

宁远庄建在一个山包上,四周围着厚实的土石墙,围墙上筑有枪眼及斜的窄窄的望窗,还筑有高高的内通廊,虽许多地段已圮,但仍可看出当是为夜间回周巡视之方便所筑。四围包得严严实实墙体上只留四个不大不小的门,门扇板选用厚厚的不易燃着的木材,其中向东的正门装有两重木门,两重门中间的宽厚的门楣石条上留着可以从上面灌下沸滚水的孔,当是防备当头重门被破这个地方成枪铳打不着的死角。

 

 

 

图6:宁远庄角楼

 

宁远庄厅堂采用了御赐的“四梁扛井”结构,即纵向两道房梁与横向两道房梁相互交错,成井字回廊状。在正门小厅和正厅的两边墙上,贴满了清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从京城各地发来的捷报,印证着月洲科举圣地的美名。尽管字迹已斑驳难辨,近百张大规模的捷报能保留至今,在国内亦少见。

 

 

 

图7:“捷报”频传

 

站在向东的正门外平台,居高临下,月洲的村落尽收眼底。月洲,因桃花溪在村中绕了个大弯,流成“月”字一地,又分隔出一个沙洲而得名。月洲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唐朝末年得名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这里走出了永泰县第一个进士张沃,宋、明、清三朝共出了一个状元、两个尚书、五十位进士,演绎了张肩孟父子六人六进士六同朝,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的绝无仅有的科举辉煌,是名副其实的八闽文化第一村。

 

 

 

图8:俯瞰月洲古村

 

 

 

图9:张元干故居

 

月洲境内景观资源丰富,如清代复修的张元干故居和张圣君诞生地,还有乾隆帝御批准盖的“宁远庄”(即光银案)及林子伯的故居遗址。旁边还有“书斋”,“圣人厅”、“水月亭”、“寒光阁”、“雪洞”、“紫竹假山”等遗址。10公里的桃花溪,风景如画,桃花溪边的摩崖石刻,引人深思,惹人怀想。

 

 

 

图10:风景如画的桃花溪

 

 

 

图11:桃花溪边的摩崖石刻

 

 

 

同安镇爱荆庄——“女绅文化”载体的孤本

 

爱荆庄位于永泰县同安镇洋尾村,建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土石木混合方形寨堡式建筑,面阔79.2米,进深67.5米,占地面积52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闽中土寨堡建筑。爱荆庄由正座、下座及后座、边房、过雨亭、横楼、书斋楼、后花台和绕庄一周的跑马道组成,共有360间房屋,庄前有牛抆池,规模大,保存完整,布局合理。因建庄寨的石头呈米色,而又被称之为“米石寨”。

 

 

 

图12:同安镇爱荆庄

 

一座占地数千平方米,供百人大家族居住的庞然庄寨,为何会以“爱荆”为名,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图13:同安镇爱荆庄

 

据张建设老师介绍,爱荆庄的主人原本是一名放牛娃,名为鲍美祚,因家中贫困,无钱娶妻。当地有一李氏财主的女儿,年方二十,一直嫁不出去,财主便许诺,谁要是用抬轿子将他女儿娶走,财主不但不要嫁妆,还愿意陪嫁一份厚礼。鲍美祚听说此事,怦然心动,但苦于无钱雇轿子,一时愁眉不展。后来一想,当地嫁女不都是出门后双脚不落地就可以吗。他顿时有了想法,便来到财主家,背起他女儿就往家里走。从财主家到鲍美祚家中隔着几十里山路,鲍美祚一路都不带停歇喘气的。财主和他女儿见鲍美祚体格健硕,为人又忠厚老实,竟也应了这门婚事,并给鲍美祚一大笔嫁庄。

 

 

 

图14:从左侧角楼俯瞰爱荆庄

 

 

 

图15:绕庄一周的跑马道,可以看出爱荆庄为梯式建筑,前低后高

 

财主女儿从小熟读儒家经典,知书知礼知性,初嫁鲍家便变卖嫁妆兴生财之业,为中兴鲍家赚得第一桶金。这位100年前的奇女子崇尚教育,将教育大计写入阄书(古代家族分家的一种契约),在庄内办私塾兴学。尤为难得的是,爱荆庄还设有媳妇斋,鼓励女性包括童养媳就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奋斗和繁衍的故事中,女性通常都是配角并且面目模糊,但在清嘉庆自道光年间,永泰同安三洋的美祚嫲无疑是当地鲍氏家族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

 

1832年57岁的鲍美祚起建大寨,并且以“爱荆庄”命名。古人将妻子称为“拙荆”,但鲍美祚却将之改为“爱荆”,把对妻子李氏的激赏与尊重,大大地书写在了庄寨正门之上,这在当年男尊女卑的社会极其难得。

 

 

 

图16:爱荆庄内的消防水缸,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用途吗

 

爱荆庄不仅是封建女绅文化载体的孤本,在永泰所有庄寨古建保护上,也是独树一帜。虽然爱荆庄厅侧边房曾经由于失火而无存,但近些年,鲍氏后人不仅对现有主体结构进行重修加固,还建有家风家教馆、启蒙教育馆、红色记忆馆、鲍氏渊源馆等四个展馆,目的是挖掘庄寨的历史文化内涵,希望下一代人能了解家族历史。今年11月份,爱荆庄更是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是年度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项目。

 

 

 

图17:爱荆庄内的展馆

 

 

 

同安镇仁和庄——青石筑就的“固宫”

 

在永泰庄寨中,有一座庄寨因大量采用青石作建筑用料而被称为“青石寨”,人们常忽略了它真正的大名——仁和庄。坐落于同安镇永同公路边的青石寨,算是“成名”较早。2009年它就成了永泰庄寨中的首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18:仁和庄全景

 

仁和庄由张序仪与兄序捷、弟序光兄弟三人合力建于道光庚寅十年(公元1830年)。庄占地超过六千平方米,由并列的三大院落组成,房间共计378间,最多住过200多人。从高处俯瞰,仁和庄呈九宫格状,共有十九个天井,院落以风火墙相隔,外部围以齐整青石砌建的高大寨墙,庄寨四角均建有碉楼,巡防用的跑马道绕寨而行,寨墙上枪眼密布,构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在百多年前,这座庄寨可以说是“固若金汤”。因此,青石寨又被形容为中国南方“民间固宫”,“固宫”之说几经流传,便误成了“故宫”。尽管此“固宫”非彼“故宫”,但仁和庄的确是瑰宝级的民居建筑。

 

 

 

图19:青石寨又被形容为中国南方“民间固宫”

 

参观仁和庄的时候,张建设老师特意让我们留意几处独特的事物:一是仁和庄的大门入口处厚厚的青石门柱上,有一条明显的裂痕,据说这是当年土匪围攻仁和庄时,庄民用自卫的枪炮对着自家大门轰了一炮,土匪一看,竟然有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也不敢再来打仁和庄的主意了。

 

 

 

图20:仁和庄大门的青石柱上有一道明显的裂痕

 

二是进入仁和庄内的第一个天井内,左右各放有一个石槽,这不是两块普通的石槽,而是灯柱石,在以前没有电灯的年代,仁和庄就已经用上燃气照明了。每到夜晚,高高的灯柱,将整座仁和庄照得灯光通明。可惜这两根灯柱早已流失,只留下这两块青石灯柱见证仁和庄的辉煌。

 

 

 

图21:石灯柱

 

三是仁和庄的木刻楹联,与其它庄寨有明显的不通,庄内的十几幅楹联都是左为阳刻,右为阴刻。阴刻为水,代表庄内女人,要勤俭持人,寓意肥水不留外人田。阳刻为山,代表庄内男人,要肩负重任,寓意撑起整个家族的事业。

 

 

 

图22:阴阳刻法楹联

 

四是仁和庄内的挂瓦墙,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封火墙,被专家称为是最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永泰庄寨挂瓦墙之一。挂瓦墙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除了防火攻能外,中间突出的瓦片上,还挖有一个孔,便于固定在墙体上,然后用粘土封住,起到装饰的作用。

 

 

 

图23:独特的挂瓦墙

 

五是仁和庄的外檐彩绘,虽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仍旧鲜艳如初,穿越时空地留存下来了,仁和庄的古建彩绘,多为地方做法,古朴拙重却又生动活波,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人文信息,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图24:外檐彩绘保存至今

 

仁和庄曾做为村办小学和村部办公场地,现在已经归还张氏族人做为宗祠祖厝,后续还会改造提升为集当地民俗展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如果说青石筑就了青石寨固若金汤的传奇,“仁和”则可以说是这座百年老宅风雨不衰的精神内核。

 

 

 

图25:仁和庄内的一口泉水井,长年涌泉不断

 

 

同安镇嘉禄庄——孝友传家风

 

嘉禄庄位于同安镇同安村,建于1852年(清朝咸丰二年)。系张昭乾、昭融两兄弟同心而建,建筑占地4200㎡,前方有水池360㎡、花园2640㎡,总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嘉禄庄是一座呈方形布局,共有11个埕和8个天井的大庄寨。庄内有182个房间,最多时200多人同住在庄内,如今嘉禄庄繁衍的子孙已有1000多人。

 

 

 

图26:同安镇嘉禄庄

 

 

 

图27:同安镇嘉禄庄

 

 

 

图28:嘉禄庄共有11个埕和8个天井

 

嘉禄庄被周边的人们称为同安寨,足见当年它在同安人心目中的地位。这里面也有几个神奇之处。

 

嘉禄庄依山傍水,池前一溪似玉带环腰;面向辅弼洋,千顷良田铺展于视野;远处群峰连绵,云台仙山,俨如笔架。而在庄内却隐藏了十八部楼梯,每一部楼梯可独立,又与环廊相连,可谓四通八达,如果不是熟悉的本庄人带路,根本找不到出入口,简直就是一座迷宫。据说当年国民党抓壮丁,庄内年青男子无需外逃,只需躲在庄内,任凭官兵搜查,竟一无所获。

 

 

 

图29:庄内隐藏了十八部楼梯

 

在嘉禄庄中,一块“孝友”牌匾,最为其家族子孙所珍视。这块匾颁自朝廷,受颁的人是建起嘉禄庄的张昭乾、张昭融两兄弟。褒奖张氏兄弟在“孝友”这项德行上,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标杆。

 

 

 

图30:“孝友”牌匾

 

据流传故事,张昭乾、张昭融有位堂弟在四川即用县任职,这位堂弟英年早逝,留下遗孤张昭年。张昭年当时年方二三岁,竟被管家卖与人家,换钱供其花天酒地。消息传回家乡,身为堂亲的昭乾、昭融两兄弟寝食难安,商议之后,由昭融千里奔赴四川,赎出遗孤并带回抚养,视为己出,照顾至成年,还为他置家娶妻,使得堂弟一脉得以繁衍。

 

张昭年的后人感于昭乾、昭融挺身抚养遗孤的义举,请求四川即用县的乡绅名士向朝廷推荐“孝友”,得到礼部的批准。清丁丑三年,光绪帝颁圣旨赐“孝友”匾。

 

一百多年后,张氏后人翻阅族谱,还发现一处说明张家兄弟情感的不寻常之处。过去有钱人家多数在生前就已修好阴宅,并且大多是夫妻同茔。但据族谱记载,张昭乾、张昭融兄弟俩死后,葬于同一处。而兄弟俩的妻子,妯娌也同葬一处。庄主人兄弟同茔、妯娌同茔,连续三代,堪称奇迹。这一细节或可说明张家不仅兄弟感情深厚,妯娌相处也非常和睦。这种亲族友善的家风,在后代依旧延续。

 

 

 

图31:嘉禄庄一角

 

 

同安镇九斗庄——儒学礼教的殿堂

 

与嘉禄庄相邻的九斗庄,也由兄弟合力建成。起建者是张昭融的三个儿子明良、明恪、明起。

九斗庄始建于1895年,建造时间长达14年。而九斗庄名称由来,据说是因为它占地之大,足可播种九斗稻种。

 

族谱记载,九斗庄建造时,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已步入晚年。因此九斗庄的建筑“个性”处处可见稳重大气。它的围墙很朴素,并不像嘉禄庄寨墙高耸,有枪眼有碉楼。光从外墙看,人们并不能想见内里是怎样一座深宅大院。

 

 

 

图32:九斗庄不起眼的大门

 

外墙虽朴素,但九斗庄内却像一位饱读诗书的长者,雕梁画栋间尽显智慧。走进九斗庄围墙侧边的门,便见老宅院墙高大,内部用材硕大,厅堂的左右厢房的隔扇窗和下绦环板上,全是楷书木刻,书法笔力端庄厚重,语辞气势雄浑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最叫人赞叹不已的是大厅前廊上的卷棚,抬头仰望,大约有30多米长的卷棚上以镂空雕的手法,刻满了吉祥图案,梁架则以浮雕透雕工艺,雕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花卉等,在卷棚上精雕细镂,永泰众多古民居中,九斗庄也是唯一,可谓不惜工本。

 

 

 

图33:九斗庄厅堂

 

 

 

图34:九斗庄散发出着浓浓文化气息

 

 

 

图35:卷棚上精雕细镂

 

而板壁上大大小小镌刻着儒家经典的名句名段,内容全是宋、明、清三代理学名家有关劝学家教方面的“语录”,九斗庄主希望子孙好学习典之心昭然在目,日常居家俨然装修成了一个儒学礼教的殿堂!读这些名句,对九斗庄的主人不得不肃然起敬,可想而知,当年响彻在这里的读书声是何其嘹亮!

 

 

 

图36:板壁上大大小小镌刻着儒家经典的名句名段

 

九斗庄的书卷气,当然与明良、明恪、明起三兄弟重视传承耕读家风密切相关,尤其是曾经中举的张明恪。

 

据族谱记载,张明恪其人颇有仙风道骨,行事如同闲云野鹤。他虽考取功名,但因看透晚清官场的腐败,拒绝了官职,选择留在同安创办私塾学堂,传课授业、教书育人,前后长达十多年。

 

可贵的是,由明恪创立的私塾并不“私”,除了嘉禄庄、九斗庄的后人,乡里的孩子不论贫富,也都可入学。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向先生交些家中种的黄豆、大米,甚至几棵蔬菜,几天劳力,就可入读这所同安私塾学堂。后来张明恪长子张高泉将私塾扩建,成为辅弼学校,西洋风格建筑的校舍,最盛时招收有六七百学童就学。

 

九斗庄散发出的浓浓文化气息,至今还能感受到主人浓厚的文化修为与耕读思想。站在廊道上凝望,厅堂左右厢房的雕饰,迎面而来的书卷味,让人沉醉。

 

 

 

图37:九斗庄一角

 

 

白云乡竹头寨——现存楹联最多的一座庄寨

 

坐落于两重屏障之间,地形是垅中一仑凸起,因形如竹头,建在其上的寨所以被称为竹头寨。当地人传说此处是三狮拱卫的祥瑞之地,这是因为庄寨东北方向的山形生动如同三只狮子,三狮守望之说由此得来。过去竹头寨曾有上、中、下三个寨,如今上寨仅存门楼,中寨留存有几座普通民居建筑。

 

 

 

图38:白云乡竹头寨

 

 

 

图39:庄寨东北方向的山形生动如同三只狮子

 

而建于约光绪十年(1884年),落成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下寨,保存较为完好。始建者黄萃容,号明官,故下寨又被名为明官寨。相传,明官父黄试有自幼喜爱养狗,赚了钱后买牛,牛养多了,就“借”给周边劳力强的贫困户,等贫困户作物收成赚了钱,再从中分成。这种模式很受农户欢迎,黄家也渐渐积累了财富。黄试有一生勤勉,这种家风也传给了下一代,其子黄萃容克绍箕裘,勤俭持家,到45岁始筹建竹头寨,直到65岁病故,第二进院落才草成。竹头寨中有一副楹联:“两世积俭勤愿子子孙孙勿忘先业,一朝新甲第庶绵绵奕奕长庇后人”,正是感念两位先祖创业艰辛,寄望子孙传承家风的写照。

 

 

 

图40:下寨(明官寨)

 

 

 

图41:下寨寨门上的泥塑祥狮

 

如今的竹头寨(明官寨)占地3796平方米,建筑面积5608平方米。整座寨以戌辰兼乾巽三分为中轴线的轴对称图形,为土木结构、二进布局。全寨进出共有七个门,每条横向通道沟上都盖有“过水”相连。由于布局科学,百年来竹头寨不论遇上多大的暴雨,竹头寨内都没有发生过水涝。

 

 

 

图42:竹头寨一角

 

竹头寨中,有雕刻精美的窗花、雀替等,更有数量众多的楹联,据说上、中、下三寨曾有百余幅楹联,是国内罕见,价值不凡。可惜,由于年代久远,更由于历史原因惨遭破坏,原有的百余幅对联,目前仅存下寨(明官寨)32幅。即使如此,竹头寨仍是永泰现存所有庄寨中,所刻楹联数量是最多的一座,要知道仁和寨也不过才十三幅楹联而已。

 

 

 

图43:下寨(明官寨)正厅楹联

 

我们到的时候,正逢工人们在施工,从现场可以看到,竹头寨的保护修护工作已基本完成,只剩下最后的装饰附段。修葺一新的古寨,作为中国乡村复兴计划·永泰庄寨峰会的主会场之一,会继续挺拔起来,再现昔日风采,让更多的人感叹它的顽强生命。

 

 

 

图44:正在修缮中的竹头寨

 

 

雄踞深山人未识,撩开面纱惊神州

 

如果说二十年前的青云山是永泰旅游的唯一名片,那么随着五年前的嵩口古镇,以及这两年的永泰庄寨的知名度逐步打开,永泰旅游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2018年12月28-31日,乡村复兴论坛·永泰庄寨峰会将走进钟灵毓秀之地——福建永泰白云乡竹头寨/嵩口镇月洲村,在百年庄寨、梅花香里探讨乡村建设,商议乡村振兴大计、庄寨活态传承,必是一场体验独特的庄寨之旅,也将给永泰的旅游市场注入一股新的力量和契机!

 

穿行在永泰的崇山峻岭之间,保护良好的古村犹如一帧帧影视画面夺人眼球,村中巍峨耸立的庄寨,特别令人惊奇、震撼、向往。永泰庄寨未来将成为永泰文化的符号,永泰精神的象征;将成为永泰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图45:永泰嵩口古镇辨识度很高的鹤形路

 

 

图文:志远天下行

部分资料参考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相关视频

更多>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