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滨,历来熙熙攘攘。

  但西湖之西的群山中,确是一派寂静。

  今天老猪避开人群,特选了安静祥和的九溪前来探幽。

  九溪十八涧景色天然,少有匠气,“溪水因山而曲折”,忽左忽右,其中六处溪流漫过山径,上置石步,游人可涉水溪中,也可自石上鹤步而过,各有意趣。清俞曲园有诗:“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身历其境,尘襟为之一洗,更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一倍,栖身于此实在是惬意非凡。

  老样子大家跟着老猪的镜头,

  一起陶醉于此,

  一起探古寻幽。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九溪之水发源于杨梅岭,途中汇合了青湾、宏法、方家、佛石、百丈、唐家、小康、云栖、渚头的溪流,因称九溪,溪水一路上穿越青山翠谷,又汇集了无数细流,所以称九溪十八涧。古时候人们常喜欢用“九”字来表示数量的众多。其实,这条山区溪流一路上穿林绕麓,不知汇合了多少细流。十八涧,原是指这条山区溪流的源头----龙井一带的无数山涧泉流而说的。所以,十八涧也是古时人们用“九”的倍数来形容山涧泉流众多的意思,并非只有十八条山涧。

  顺着潺潺溪流而上,看到路牌,理安寺不远了。

  拾阶而上,到达理安寺的山门。

  一片寂静。

  理安寺古称“涌泉禅院”,因内有与虎跑泉齐名的山泉胜景“法雨泉”而得名,明五代时高僧伏虎志逢禅师曾栖居于此地,吴越王为之建寺。

  明弘治四年,寺因山洪而毁。至万历年间,有仲光字法雨,号佛石山侬的和尚来十八涧,因喜山林幽深不凡,便建舍居于此处,有一日因耕作掘地,挖得一残缺石碑,才知这里是古时“理安寺”,因此而重新建筑成为一座丛林道场。当时杭州文人还有一些居士在此结成“澹社”来此聚会。到明崇祯年间,理安寺开演“磬山之法”。弘传禅宗支派临济宗法脉,而后寺名在西湖佛寺中名声大增。

  到了清代,本因不济的寺院因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到来,达到了全盛时期,寺庙重建,规模宠大,  鼎盛时寺庙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建有山门、御碑亭、弥勒殿、大雄宝殿、禅堂、法堂、藏经楼、方丈、且住庵、松巍阁等建筑。别致的建筑风格加之周边清雅的山水景物,曾激发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在这里留下许多题咏。

  据史载,这里旧时还藏有“佛舍利”和古印度贝叶经等珍贵文物,但寺在清咸丰时又被毁,同治后渐次兴复,并由此逐渐衰败下来,时至抗日时期,寺院渐毁。现在的理安寺是2001年杭州市政府和园林文物局在原址地貌、地基大致还在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而改造恢复的寺,清幽自然,有悠悠南山的古意。

  一个石亭下面一口大的方井,迎面而来四个红字嵌在横档石板上,石柱上携刻楹联“碧螺澄法雨,绿树荫清泉”,虽说泉水清澈,但飘浮着枯叶尘埃,泉底有许多硬币,法雨泉和虎跑泉不同的是,泉水非涌自地下,而来自岩壁渗透,有古人诗云:“晓为云去夕为风,石上飞泉松下庵。欹枕欲眠惊未得,恍疑秋雨落澄谭。”   这就是山泉胜景“法雨泉”。

  正殿。

  伏虎禅师雕像。

  伏虎禅师法号志逢,为五代名僧,曾在杭州九溪理安寺、五云山真际寺修行弘法,因为附近有虎常伤人,故决意驯服猛虎,常持一把大扇到山下化缘,所得钱财都买肉饲虎。日久天长猛虎被驯服,常驮着禅师回山中,世人感恩,于是铜铸了图上的一景,在午后阳光下,法师目望远方,安静祥和,千百年来静静守候深山古寺。

  寺名最开始叫做涌泉禅寺,又因寺内有一法雨泉,所以,也被称作法雨寺。 南宋的时候,宋理宗信佛,常来这里进香,就又改名为理安寺。宋理宗虽然对各地高僧优待有加,但他死后,却被西夏高僧杨琏真珈盗墓,并被盗墓僧砍下头颅,将头骨制成大酒碗送给元朝的可汗们作为饮酒时的酒器,称作骷髅碗。直到一百多年以后,朱元璋攻破元大都,才在元宫中找到了已成酒碗的理宗头骨。

  这就是后话了。

  到此,古刹的前世今生已然了解,

  作引蔡先生诗文做结束吧。

  过九溪谒理安寺

  秋山雨初歇,岚气半空横。

  岩草沾襟湿,径花倩露明。

  云深藏古寺,溪隐弄秦筝。

  我欲知茶味,汲来法雨烹。

  作者/拍摄:@老猪的碎碎念

  欢迎关注,下一季更精彩。

推荐阅读

相关目的地

相关视频

更多>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