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自古即以“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风花雪月四景著称,这四绝也确实名不虚传,让人流连忘返。而这次的大理之行,在当地朋友的推荐下,发现了另外一处原始而神秘的地方,那就是离大理古城不远的“凤阳邑”,一个隐藏在大理仅存的一段茶马古道上的石头村落!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用于藏区和内地交换各自需要的物品。凤阳邑茶马古道位于下关至大理之间的大凤路中途,属于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段,此古道始建于汉代,成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全长1900米,保存的较为完好,这也是大理境内唯一的古道了。
茶马古道经南诏国都太和城遗址,往北就进入了凤阳邑村,凤阳邑村原名“砖窑”,历史上曾经以烧制砖瓦陶罐为主,后来取“丹凤朝阳”之意,方改名为“凤阳邑”。村里最有特色的就是房屋都是用不规则的石头砌成,具备了大理“石头砌墙墙不倒”的建筑元素。
这里的民居大多是大理特色的土库房,檐口以下皆用条石和卵石堆砌而成;现在还有40多间土库式土房仍然保留着曾经的容颜,步行期间,斑驳陈旧的土墙、茅草舞动的瓦顶、光滑圆润的石地板,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记,仿佛能看到当年这里来来往往的马匹,托着古道两边不同民族的希望!
逛着逛着又发现来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很多民居的围墙上都有长势茂盛的仙人掌,问了路过的村民,被告知墙顶种上仙人掌是有辟邪的作用,原来如此。
路边一座似乎已经荒废的房子上有一面的贝壳墙,贝壳墙顾名思义就是把贝壳和泥土混合后夯打而成的墙,这种墙更结实、更牢固,而且墙体强,不易裂,这种贝壳墙在沿河或者沿湖周边的居民经常使用,就地取材而且独具特色。
在村里闲逛时,碰到了三个小朋友,得知他们要去观音井打水,就兴趣盎然的跟着他们一起来了。观音井在路旁一个非常不明显的石梯下面,一个不算太大的长方形井口,进口上方有一座观音石像,故名“观音井”,村民饮水都从这里取用,井水没有被污染,可以直接饮用,小妹妹渴得一到井边就先咕噜咕噜豪饮的半勺。
小妹妹非常热情,非要拉着我去她们家玩,和他们聊了一会儿才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去大理古城打工了,只剩他们和老人在家,最大的男孩子还要负责给全家人做饭,真是懂事。
凤阳邑以前还因草帽交易兴盛而被当地人称“草帽街”,现在每天都仍然有白族的老奶奶在村中的小广场上编织草帽,老奶奶看到我非常热情的和我打招呼,还问我从哪里来的,脸上挂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有时间的话可以就坐在老奶奶身边和她们聊聊家常,应该可以听到很多有趣而动人的故事。
在村里随便逛了一圈就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里,想要更多的了解它,所以在村里选择了一家民宿,准备在这里多待一天,最后找到了隐密在村里的这间“石舍”,被它依势而建的外观所吸引,仍然石头砌成的院落和房间,古色古香,完全融合于这个古村落里,没有一点违和感。
房间也是完全的中式风格,卧室和客厅用屏风隔开,传统喜气的大红色为主基调,每间家具都为实木所制,大气而温馨,所有的小物件小装饰都是老板亲自所选,处处都会有惊喜。
凤阳邑目前还没有完全开放,民宿较少且都为本地人所开,还很少有游客会来这里,想要感受茶马古道的深厚历史,白族人民的古老宅院和纯朴风情,这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没有外界的纷扰,早晨很容易就睡过头,醒来听到的只有鸟鸣声,抚摸一下留下深刻历史印记的石头墙壁,喝上一口观音井的甘甜井水,和白族奶奶唠唠家常,多么轻松惬意的别样体验!
大理州
大理这个地方真是一言难尽,它无法和丽江比试风情,也不及阳朔风光,在这里你能体会到的只有两个字——自由。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更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