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元宵佳节月圆夜 赏灯游园灯如昼
来源:华西都市报
“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近千年前,南宋诗人陆游写下一首《丁酉上元》,此时的他闲居成都,用诗描述了成都元宵灯会盛况。2月15日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回看陆游的诗作,在他的笔下,华灯齐放、艳彩映天的景象,似乎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浮现在人们眼前。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在唐代时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节。这一日的夜晚,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似乎要把过年时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
“正月十五闹元宵,也是过年的尾声,因为过完元宵节,年就算过完了。”民俗专家刘孝昌说,在旧时的成都,这个节日格外的热闹,元宵节放灯的习俗已延续了上千年,成都灯会更是四川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不少古时文人墨客的诗作中,皆能看到元宵节灯会时那华灯万盏的热闹景象。
华灯齐放 宋代成都元宵灯会媲美京师
“春宵宝灯然,锦里烟香浮。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曾任成都知府的田况曾在《上元灯夕》一诗中描写了宋代成都灯市的盛况。灯市上人潮汹涌、熙熙攘攘,街市上火树银花,灯光将黑夜照亮得如同白昼。
成都灯市历史悠久,元代成都人费著在《岁华纪丽谱》中引用唐人《放灯旧记》中的记载,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为避战祸到了成都,与道家大法师叶清善上街观灯,还在富春坊买酒喝。而成都灯会究竟能追溯到哪个年代,现尚无定论。
到了北宋时期,名臣赵抃曾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其中正月为灯市。而据《岁华纪丽谱》的记载:“宋开宝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可见灯会的举办日期,一般在上元之夜,也就是元宵节。成都上元节放灯三夜,热闹非凡。
此外,《岁时广记》卷十《州郡灯》载:“成都府灯山或过于阙前,上为飞桥山亭,太守以次,止三数人历诸亭榭,各数杯乃下。从僚属饮棚前,如京师棘盆处,缉木为垣,其中旋植花卉,旧日捕山禽杂兽满其中,后止图刻土木为之。蜀人性不兢,以次登垣,旋绕观览。”可见在宋代,成都官府搭建山棚,制作变幻新奇的灯笼,举行灯会,灯山可以和京师媲美,点燃后,“金碧相射,锦绣光辉”。
“到明清时期,成都的元宵节更加热闹,从这时起元宵节要用一个‘闹’字来形容。”刘孝昌描述,元宵节时成都城里到处都有灯,城内外百姓也都要出来看灯。川剧折子戏有夫妻观灯的戏,说的就是观灯故事,很受成都人喜爱。华灯万盏,热闹非凡。“清代李调元《元宵》诗云:‘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这就是对成都元宵节最贴切的赞美。”
彩灯满街 造型奇特的大灯栩栩如生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元宵节这一日,东大街、大慈寺、昭觉寺、文殊院、青羊宫等地点,都能看到灯火辉煌的景象。“以东大街为例,从东门大桥到盐市口十里长街成为灯的海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刘孝昌说,当时不仅有过街灯,还有一组一组造型奇特的大型组灯。譬如卖瓷器的大商家,就用大碗、小碗、盅、杯、盘组成一条两三丈长的磁彩龙和一座磁器门楼,中间点上灯,挂起灯笼。卖布匹的富商则用红色的布、黄色的布组成绣球扎成过街楼,跟红色的灯笼相互映衬生辉。
“各行各业都把自己的产品挂在灯上,既作为灯彩,也作为广告。像纸活铺就做些彩塑的人物形象,如《八仙过海》《三英战吕布》《桃园结义》组成一幅幅彩塑群像,摆在门前吸引过往观灯者,十分精彩好看。”刘孝昌特别提到,昔日在东大街元宵节灯会上,还曾出现过绘有《三国演义》全部人物的彩灯,200余盏彩灯挂在街口,栩栩如生,可见成都元宵灯之盛。成都的灯彩引来城里城外万人追逐观看。“《芙蓉旧话录》里提到,正月初九开始,彩灯繁盛满街道。在最繁华的东大街,彩灯最为精致,从街头一直连到街尾。”
随着时间变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成都灯会移到青羊宫举办,每年一次,会期长达一个多月,其灯彩的形式规模更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其灯具的制作丰富多彩,变幻无穷,光彩夺目,观灯者常流连于五光十色的灯海之中。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