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边有美景  景区品幸福 中国旅游走进日常生活

  人民日报:赵珊

  旅游业两年来一直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基础支撑,在波动回暖的路上亮点不断,创新不止。

  跌宕起伏中亮点频现

  今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旅游景区的复苏之路跌宕起伏,但不乏亮点涌现。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红色旅游引领景区行业新时尚,冬奥会助力冰雪类景区蓄势待发。

  红色旅游景区备受关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发布的“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中,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等红色新景点不仅入选,而且受到年轻游客的喜爱。《报告》指出,红色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延安保育院》《延安保卫战》等多部大型实景演出广受游客欢迎。井冈山、延安、瑞金、韶山、西柏坡、嘉兴等地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红色景区创新展陈和呈现形式,将夜游、高科技、乡村游等形式融入红色旅游,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生动,吸引更多年轻游客到访体验。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从北到南、从自然到人工的冰雪类景区度假区正在为“市场旺、投资热、产业兴”的冰雪旅游注入更多活力。2021北京冰雪文化旅游季已拉开帷幕,融合冬奥元素、城市特点、文化标识的22条北京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汇集滑雪、登山、徒步、自驾、美食等多种元素,升级冰雪消费体验。河北、黑龙江、吉林等地借助优质的冰雪资源,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旅游持续升温。

  生活空间也是景区

  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变化,旅游景区的内涵随之扩大,自然空间、历史遗址、生活空间和当代场景都是景区。身边的美丽风景,日常的美好生活,都成为人们旅游的乐趣。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数据显示:自2020年国庆假期以来,游客平均出游距离和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呈现双收缩趋势,靠近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景区客流增长趋势明显,面向本地和近程周边游市场的休闲度假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旅游景区已成为人们感受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的常态化生活空间,也是温暖向上的力量。博物馆、展览馆、书店、商业街区、城市综合体、菜市场、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古镇村落等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也成为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景区。开放和共享已不再是旅游景区的宣传与口号,而是游客和居民切切实实的行动与选择。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杜江在近日举办的2021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表示,旅游消费信心正在稳步恢复,大众旅游和休闲度假需求进一步释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品质化、便利化、定制化新需求不断推动大众旅游转型升级。“本地人游本地”和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趋势明显,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文化研学、夜间休闲等成为市场热点。

  创新助力景区发展

  过去的游客去景区,是“我来了,我标记了,我走了”。今天的游客去景区,是“我来了,我又来了”,甚至是“我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因为“这是我的生活”。《报告》指出,现在的旅游景区就是有核心吸引力的、可以去玩的、能让游客开心的地方。旅游景区吸引游客,需要给游客一个去的理由。如今,这个理由不再是以前的“世界唯一”“全国独一无二”,也不再是旅游景区门前一块或“世界级”或“5A级”的牌子,而是创新的内容、共情的氛围和可以伴随的记忆。

  如何满足游客需求的新变化,景区需要培育新空间,景区发展的新动能来自哪里?文化引领生活,科技创造未来。《报告》指出,科技应用日益成为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景区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进数字化战略,让科技成为变革创新的关键支撑。

  不断满足游客美好生活需求、持续进行内容创造创新的旅游景区才是有着无限未来的景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城市等为依托,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生态、海洋、冰雪、城市文化休闲等特色旅游目的地。

推荐阅读

相关视频

更多>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营销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