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单霁翔:中国已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来源:中新网
中新社重庆11月21日电 (梁钦卿)“世界遗产的数量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中国民众对待文化遗产的认识发生了转变,我们已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21日说。
当天,单霁翔在重庆大足以“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为题作主旨演讲,向现场观众讲述中国遗产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历程,并分享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中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
单霁翔说,过去,文物保护所保护的是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等静态的东西,而这些在今天只是被研究和观赏的对象;现在,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那些动态的东西,比如居住在古村落、民族村寨、江南水乡的人们,以及传统民居、工业遗产和老字号,它们寄托一代人的乡愁,应该也列入保护。
此外,过去文物保护只保护物质要素,如今还要保护文化遗产的非物质要素,比如傣族泼水节、汉族过年习俗等。单霁翔认为,过去的古董文玩重视物质要素,而文物重视文化要素,现在的文化遗产重视精神要素,从物质到文化再到精神,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专利,更不是文物部门专利,它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参与文物保护的权利和责任。
“文物得不到修复时它们是没有尊严的,只有修复以后展示出来,它们才会光彩照人。”单霁翔表示,文物只有被人们看到才会被修复得有尊严,而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让文物活起来,是今天文化和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仅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是不够的,还要加上科学技术。”单霁翔说,文物不是修得越新越好,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掌握它历朝历代的生命历程,这就像人得了病,到医院里大夫不会上来就打针吃药,一定会先诊断再治疗,“我们对待文物也一定要先诊断再修复”。
今年上半年,《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一季圆满收官,由单霁翔领衔的团队带领观众探访了10处世界遗产及2处正申报预备名单中的遗产地,记录文物工作者的守望担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说,“我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国人讲,也对外国人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