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环球时报》赵乾坤
“作为设计师参与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20年后,回望才发现乡村被遗忘,而中国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村,20年城市的发展让中国实现了第一阶段经济崛起,我想,之后乡村发展的20年应该是文化崛起的20年。”说这话时,乡伴文旅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朱胜萱的目光望向窗外,那里,正有日晖千丈,撒入昆山计家墩理想村一色娇碧的水道之上,两岸屋舍的白墙黛瓦、婆娑檐角,以及旅居水乡的恣意生活,都映于水中,隽雅清逸,韵致天成。
朱胜萱身上的标签众多,他还是上海世博会景观工程设计及实施总顾问,“田园综合体”开创者,并被业内称为“民宿教父”的乡村操盘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喜欢随性而直白地道出自己与中国乡村的连接和故事,不带任何花哨的技巧,但我们仍可以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深切的怀乡情结和厚重的生命追问。从设计师、建筑师到乡建者,朱胜萱将“转行”的原因归结为城市设计无法给他的内心带来满足。“在全球化现代进程中,我们做的城市设计促进了现代文明的提升,但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带着这一疑问,在乡村长大的朱胜萱重返田园。
朱胜萱来到莫干山的那年是2009年,彼时,浙江开始推动 “美丽乡村”建设。身为设计师,他此前并没有系统了解过乡村;但也正是因为设计师的身份,他清楚看到了乡村文化、原始村落、原生态文明积聚的活力与价值。于是,莫干山便成了朱胜萱践行初心的第一站,从 “最美民宿”——山间美宿原舍到60亩农园的复苏,他开始从社会制度、土地、宏观经济和城乡统筹的范畴上来认识乡村,走进乡村,并吸引了无数乡建先行者与其携手,于是便有了“乡伴”。“成立‘乡伴’的初衷很简单,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要推动‘中国乡村文明化进程’,建设‘乡村生态圈’——有生产,有生意,也有生活。”
“有机生长的美”是朱胜萱十余年进行乡建工作的理论支撑和乡伴在引入新业态时的依据基准。“当你想创造一种美时,要么开宗立派,要么延续精进。乡伴不敢开宗立派,唯一的办法就是延续、优化原来的东西。美不是凭空来的,它是和谐、有机生长的。只有长出来的东西,才是自然的、美的,但是要生长,就必须有土壤和根基。”由此,朱胜萱认为,乡村最需要的不止是建设,更是对乡村的深度理解和广义“经营”。作为城乡互动(上海)研究中心主任,朱胜萱坦言,“很多人问我,你们这个中心到底干什么,我说很简单,城乡统筹发展。中国乡村在这几年发生了新的变化。超大规模城市群中间的乡村和大城市群附近的乡村的作用,不再只是提供旅游体验和农家乐。特别是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家开始重新认识城市的结构和承载力,也开始把目光转向乡村。”
在走访了乡伴旗下的数个“理想村”后,记者发现,“理想村”其实是在将大城市近郊空心、凋敝的自然村落投资改造成文旅体验的“乡野度假生活空间”。朱胜萱认为,乡村是“交往深刻的熟人社会”,继而又指出“当我们能创造出一种交互的、有一定价值取向的,有一定治理规则的生活社区时,那么它就是理想村了。理想村应该有坚实的内核——把乡村原来闲置的、没有高效利用的土地和资源释放出来,通过深挖每个乡村的不同可能,将土地和资源的价值再次唤醒。”
截至目前,乡伴投资运管的项目横跨我国11个省份,包括20个理想村、22家原舍、4家绿乐园等。但朱胜萱认为,乡伴未来的路仍是险且漫长的。“我们经常说,乡伴在战略上足够高的高度,给了我们在战术上试错的空间。其实,面对乡村的复杂和多元,我们并没有经验,但我们却清楚知道乡伴现在以及未来要做的事,那就是专注乡村,做与乡村相关的一切事。现在,我们有了两个世界,一个在线上,一个在线下,一个永远狂奔向前,一个坚决向后倒退。所以,现在乡伴要构建的,一个是线下交互社区,一个是在云端的可和线下打通的新社区。”
当朱胜萱用疏淡如水的语气期待未来、复盘过去,而不仅念当下时,他的眼神凝定沉敛,像极了一位不畏前途与过往的行者,不断咬破生活之茧,全心浸淫,心无旁骛。前面,更长的路正在为这些乡建者铺开,愿他们仍可信步而行、造梦乡野,而我们也才有机会继续倾听他们的心灵独白,想来,那即将到来的前途将向着更辽远的疆域延展,一如当初。